自上世紀90年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會計電算化的普及,使審計工作由手工審計轉向計算機審計,由此而誕生的計算機審計軟件,在早期作為壹種輔助審計工具,僅限於以檢查會計中有無差錯及財務上有無弊端為目的,提供了財務收支審計作業的基本功能,對審計現場作業給予了壹定的計算機支持。此階段屬於審計軟件的初級階段——“財務收支作業軟件包時代”。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審計的職能早已超越了查賬的範疇,涉及到對各項工作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查核。這就需要與之相配套的審計信息化產品不再局限於財務收支審計,而應拓展到對各類業務數據的審核。在美國安然公司(Enron)和世通(WorldCom)財務欺詐案爆發後,2002年美國出臺了薩班斯法案(SOX),“審計”得到了政府、企業和行政機關單位的高度重視,成為企業內控、信息系統治理、安全風險控制等的不可或缺的關鍵手段。我國的國資委、銀監會及各行業主管機關也紛紛出臺內部審計管理要求,極大地加速了審計信息化建設進程。
1990年,山西省審計局開發出我國第壹套通過審計署鑒定的審計軟件-“工業企業財務收支審計軟件”。
1998年,審計署提出審計信息化建設的意見,得到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镕基充分肯定和重視,審計署開始規劃和籌備國家層面的審計信息化工程。
2000年,本土軟件廠商鼎信諾、中審等相繼推出鼎信諾V1.6、審易軟件等實用型初級審計作業工具。
2001年,國家審計署要求各審計機構著手實現審計信息系統現代化初步建設。2002年7月28日,國家計委批準審計署開工申請,並下達2002年中央預算內基建投資5000萬元,專項用於審計信息化系統壹期工程建設。
2004年,加拿大CaseWare IDEA 有限公司進軍中國市場,提供審計信息化系列產品。同時,ACL和Wolters Kluwer等歐美壹流審計信息化產品提供商紛紛進入中國。
2011年,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發布《中國註冊會計師行業信息化建設總體方案》,註冊會計師行業信息化戰略全面啟動。
至此,中國進入全面的審計信息化時代,審計信息化建設覆蓋國家、行業、企業組織以及審計工作者等不同維度以及國家審計、社會審計、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安全審計等多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