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歷史成本
又稱實際成本,是指企業在取得或制造某種財產和材料時實際支付的現金或其他等價物。在歷史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取得時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或者按照取得時支付的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負債按照其實際收到的承擔流動義務的貨幣或資產金額,或承擔流動義務的合同金額,或按照日常活動中償還負債的金額和需要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金額計量。
(2)重置成本
也稱當前成本,是指根據當前的市場條件,重新獲得同壹資產需要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在重置成本法下,資產按照現在購買相同或類似資產需要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負債按照現在清償債務需要支付的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3)可變現凈值
可變現凈值是指日常活動中的預計售價減去進壹步加工成本、預計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後的凈值。在可變現凈值計量下,資產在完成後按照正常對外銷售所能收到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扣除資產的預計成本、預計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後進行計量。
(4)現值
又稱貼現值和貼現值,是指未來現金流量以適當的折現率貼現後的價值,是壹種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的計量屬性。在現值中,資產按照其持續使用和最終處置預計產生的未來凈現金流入的折現金額計量,負債按照預計期限內需要償還的未來凈現金流出的折現金額計量。
(5)公允價值
是指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有序交易中出售壹項資產或轉移壹項負債需要支付的價格,即售價。企業應當嚴格按照公允價值的定義計量相關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
2.舉個例子
比如小明1年前買了壹批材料,當時花了(1)10000元;如果小明現在買同批材料,需要(2)12000元;如果小明賣這批材料,售價是(3)8500元(因為是舊材料);如果小明只打算出售該材料,預計售價為9000元,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為200元,則可變現凈值為(4)9000-200=8800元;如果兩年後小明準備賣掉,他能收到的預估價格是(5)9000元。
那麽(1)就是歷史成本,(2)就是重置成本,(3)就是公允價值,(4)就是可變現凈值,(5)就是現值。
會計要素是會計對象的基本分類,是會計對象的具體化,是用來反映會計主體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基本單位。[1]?
會計要素是指根據交易或事項的經濟特征對會計對象進行的基本分類,也是指根據經濟性質對會計對象進行的基本分類。它們是會計監督的具體對象和內容,是構成會計對象具體內容的主要因素,是構成會計報表的基本要素。
企業會計準則將會計要素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股東權益)、收入、費用(成本)和利潤。其中,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三個會計要素側重於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構成資產負債表要素;收入、費用和利潤是集中反映企業經營成果的三個會計要素,構成利潤表的要素。會計要素是會計對象的具體化,是會計基礎理論研究的基石,是會計準則建設的核心。
財產;資產
內容:資產是指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並預期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資產可以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其中,流動資產是指在1年或以上的壹個營業周期內可以變現或消耗的資產,主要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應收及預付款項、存貨等。非流動資產是指只能在1年或超過1年的壹個營業周期才能變現或消耗的資產,主要包括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
特點:
1.資產應該是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資源。
2.資產有望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3.資產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
此外,會計中記錄的資產必須能夠可靠地計量。
資產通常分為兩類:流動資產,如貨幣資產、存貨、應收賬款等。、以及長期資產,如長期投資、房屋設備等。根據經濟周轉的不同特點,資產可分為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此外,根據特殊目標,資產分為非金融資產和金融資產、貨幣資產和非貨幣資產。
貨幣資金是指以貨幣形式存在的資產,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其他貨幣資金包括外幣存款、銀行匯票存款、銀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存款等。
交易性金融資產是指企業持有的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債券投資、股票投資、基金投資、權證投資等金融資產。
應收票據是指企業為銷售商品和提供勞務而收到的商業匯票,包括商業承兌匯票和銀行承兌匯票。
應收賬款是指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經營活動而應向客戶收取(但尚未收到)的款項。
預付款是指企業根據采購合同,預先支付給供應商的款項。
固定資產是指企業使用壽命超過1年的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不屬於生產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使用年限在2年以上的,也應視為固定資產。固定資產是企業的勞動手段,是企業生產經營所依賴的主要資產。從會計核算的角度來看,固定資產壹般分為生產性固定資產、非生產性固定資產、租賃固定資產、未使用固定資產、不必要固定資產、融資租賃固定資產、捐贈固定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