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專業 - 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排在資產負債表的什麽科目後邊?初學

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排在資產負債表的什麽科目後邊?初學

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排在資產負債表的什麽科目後邊?初學

”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排在資產負債表的“長期待攤費用”專案之後,屬於非流動資產。

遞延所得稅資產,就是未來預計可以用來抵稅的資產,遞延所得稅是時間性差異對所得稅的影響,在納稅影響會計法下才會產生遞延稅款。 是根據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及適用稅率計算、影響(減少)未來期間應交所得稅的金額。

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主要賬務處理 :

壹、企業在確認相關資產、負債時,根據所得稅準則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二、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根據所得稅準則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大於本科目余額的,借記本科目,貸記“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費用”、“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等科目;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小於本科目余額的,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三、資產負債表日,預計未來期間很可能無法獲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按應減記的金額,借記“所得稅——當期所得稅費用”、“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貸記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已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余額。

:做了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後,資產負債表科目不平衡?

是這樣的,妳是沖減多計提的費用,應該是調增利潤,既然利潤增加了,是要補繳所得稅的,但妳說妳們已經匯算清繳了,那麽這部分該交而未繳的所得稅就應該形成遞延所得稅負債才對,妳怎麽弄成遞延所得稅資產了。妳分錄我大概看了下,沒什麽問題,妳把遞延所得稅資產換成遞延所得稅負債應該就沒問題了吧,呵呵,我就提醒妳壹下!

我不是說了嘛,把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50*20%=30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150*20% =30

貸方的 遞延所得稅資產 換成 遞延所得稅負債,要不就是妳們的金蝶財務軟體在初始化設定時沒有設定過遞延稅款相關科目的自動計算,因此才導致妳負債權益比資產少30,妳試試把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30 換成 貸:其他應付款 30 看看資產負債表平不平

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在資產負債表中應填在對應那壹列中

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的企業:遞延稅款借項

執行新會計準則的企業:遞延所得稅資產

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有余額如何處理

無需處理。按新會計準則,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是會計報表列報項,編制報表時直接列示即可。

遞延稅款是什麽科目? 和 遞延所得稅 資產負債科目 有什麽區別?

遞延,是未來的意思

遞延稅款,是指未來要多交所得稅,或者少交所得稅

未來多交所得稅,就是遞延所得稅負債

未來少交所得稅,就是遞延所得稅資產。

遞延所得稅資產含有哪些壹級科目

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明細科目是根據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原因不同,分別設立,因為在轉回的時候要對應轉回。

遞延所得稅資產什麽時候確認?每個月資產負債表日都要確認嗎?

妳好,什麽時候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看妳們企業自己的情況而定了,如果前面確認的有誤,可以進行調整,每月末可以確認,季度可以確認確認。企業業務處理正規且較大的話可以月末進行確認,金額較小的可以季度末進行確認。

什麽是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什麽時候要用到這兩個科目

(壹)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確認 壹般情況下:資產的賬面價值<計稅基礎,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負債的賬面價值>計稅基礎,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1.確認的壹般原則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不同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在估計未來期間能夠取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利用該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時,應當以很可能取得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1)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確認應以未來期間很可能取得的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在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轉回的未來期間內,企業無法產生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利用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影響,使得與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相關的經濟利益無法實現的,則不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企業有明確的證據表明其於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轉回的未來期間能夠產生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進而利用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則應以很可能取得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在判斷企業於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轉回的未來期間是否能夠產生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時,應考慮以下兩個方面的影響:壹是通過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能夠實現的應納稅所得額,如企業通過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所實現的收入,扣除有關的成本費用等支出後的金額。該部分情況的預測應當以經企業管理層批準的最近財務預算或預測資料以及該預算或者預測期之後年份穩定的或者遞減的增長率為基礎。二是以前期間產生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在未來期間轉回時將增加的應納稅所得額。考慮到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轉回的期間內可能取得應納稅所得額的限制,因無法取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而未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進行披露。(2)對與子公司、聯營企業、合營企業的投資相關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應當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壹是暫時性差異在可預見的未來很可能轉回;二是未來很可能獲得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3)對於按照稅法規定可以結轉以後年度的未彌補虧損(可抵扣虧損)和稅款抵減,應視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處理。可抵扣虧損是指企業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確定準予用以後年度的應納稅所得彌補的虧損。與可抵扣虧損和稅款抵減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其確認條件與其他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相同,即在能夠利用可抵扣虧損及稅款抵減的期間內,企業是否能夠取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抵扣該部分暫時性差異。因此,如企業最近期間發生虧損,僅在有足夠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可供利用的情況下或取得其他確鑿的證據表明其於未來期間能夠取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的情況下,才能夠確認可抵扣虧損和稅款抵減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在計未來期間是否能夠產生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利用該部分可抵扣虧損或稅款抵減時,應考慮以下相關因素的影響:

①在可抵扣虧損到期前,企業是否會因以前期間產生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轉回而產生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

②在可抵扣虧損到期前,企業是否可能通過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產生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

③可抵扣虧損是否產生於壹些在未來期間不可能重復發生的特殊原因;

④是否存在其他的證據表明在可抵扣虧損到期前能夠取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 企業在確認與可抵扣虧損和稅款抵減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時,應當在會計報表附註中說明在可抵扣虧損和稅款抵減到期前,企業能夠產生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的估計基礎。

例題1·思考題甲公司於20×6年因政策性原因發生經營虧損2 000萬元,按照稅法規定,該虧損可用於抵減以後5個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該公司預計其於未來5年期間能夠產生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彌補該虧損。

分析該經營虧損不是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不同產生的,但從性質上看可以減少未來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和應交所得稅,屬於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企業預計未來期間能夠產生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利用該可抵扣虧損時,應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20×6年的處理:(確認虧損年度的所得稅收益)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500(2 000×25%)

貸:所得稅費用500

20×6年利潤總額是-2000萬元,所得稅費用是-500元,凈利潤=-2 000-(-500)=-1 500(萬元)。

假設20×7年盈利1 500萬元,則分錄為:

借:所得稅費用 375(1 500×2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375

假設20×8年盈利1 000萬元,則分錄為:

借:所得稅費用 250(1 000×25%)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125

遞延所得稅資產125(500×25%)(4)企業合並中,按照會計準則規定確定的合並中取得各項資產、負債的入賬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之間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並調整合並中應予確認的商譽等。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商譽(5)與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交易或事項相關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應計入所有者權益。如因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下降而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等。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例題2·計算及會計處理題甲公司20×7年3月2日,以銀行存款2 000萬元從證券市場購入A公司5%的普通股股票,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20×7年末,甲公司持有的A公司股票的公允價值變為2 400萬元;20×8年末,甲公司持有的A公司股票的公允價值變為2 100萬元;甲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

要求:

(1)計算甲公司20×7年和20×8年對該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的金額;

(2)編制甲公司20×7年和20×8年有關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和所得稅的相關會計分錄。

答案(1)20×7年末應納稅暫時性差異=2 400-2 000=400(萬元)

20×7年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的金額=400×25%-0=100(萬元)

20×8年末應納稅暫時性差異=2 100-2 000=100(萬元)

20×8年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的金額=100×25%-100=-75(萬元)

(2)甲公司20×7年和20×8年有關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和所得稅的相關會計分錄:

20×7年度:

確認400萬元的公允價值變動時: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40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400

確認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時: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100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100

20×8年公允價值變動: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30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300

借:遞延所得稅負債 75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752.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特殊情況某些情況下,如果企業發生的某項交易或事項不屬於企業合並,並且交易發生時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且該項交易中產生的資產、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與其計稅基礎不同,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準則中規定在交易或事項發生時不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註:這裏的典型例子就是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形成的暫時性差異。

因為無形資產初始入賬的時候的分錄是:

借:無形資產

貸: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

確認時的這筆分錄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也不屬於企業合並,所以不能貸記“所得稅費用”科目,應該是: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無形資產

但是這樣做需調整資產、負債的入賬價值,對實際成本進行調整將有違會計核算中的歷史成本原則,影響會計資訊的可靠性,因此這種情況下不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因為如果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則需調整資產、負債的入賬價值,對實際成本進行調整將有違會計核算中的歷史成本原則,影響會計資訊的可靠性,因此這種情況下不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例題3·計算及會計處理題正保公司2008年末為開發A新技術發生研究開發支出3 000萬元,其中研究階段支出500萬元,開發階段符合資本化條件前發生的支出為500萬元,符合資本化條件後至達到預定用途前發生的支出為2 000萬元。稅法規定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該研究開發專案形成的A新技術符合上述稅法規定,A新技術在當期期末達到預定用途。假定該項無形資產從2009年1月開始攤銷。

企業會計上和計稅時,對該項無形資產均按照10年的期限采用直線法攤銷,凈殘值為0。2010年末,該項無形資產出現減值跡象,經減值測試,該項無形資產的可收回金額為1 400萬元,攤銷年限和攤銷方法不需變更。

假定正保公司每年的稅前利潤總額均為5 000萬元,未發生其他納稅調整事項,A新技術作為管理用;正保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

要求:分別計算2008年至2011年的遞延所得稅、應交所得稅和所得稅費用並做相關的賬務處理。(以萬元為單位)

[例題答案]

(1)2008年末

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2 000萬元,計稅基礎=2 000×150%=3 000(萬元)

暫時性差異=1 000萬元,不需要確認遞延所得稅。

應納稅所得額=5 000-(500+500)×50%=4 500(萬元)

應交所得稅=4 500×25%=1 125(萬元)

所得稅費用=1 125(萬元)

借:所得稅費用1125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1125(2)2009年末

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2 000-2 000/10=1 800(萬元),計稅基礎=3 000-3 000/10=2 700(萬元)

暫時性差異=900,不需要確認遞延所得稅。

應納稅所得額=5 000-(3 000/10-2 000/10)=4 900(萬元)

應交所得稅=4 900×25%=1 225(萬元)

所得稅費用=1 225(萬元)

借:管理費用 200

貸:累計攤銷200

借:所得稅費用1225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1225(3)2010年末

減值測試前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2 000-(2 000/10)×2=1 600(萬元)

應計提的減值準備金額=1 600-1 400=200(萬元)

計提減值準備後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1 400萬元

計稅基礎=3 000-(3 000/10)×2=2 400(萬元)

暫時性差異為1 000萬元,其中800萬元(計稅基礎2400-減值測試前賬面價值1600)不需要確認遞延所得稅。

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200×25%=50(萬元)

應納稅所得額=5 000-(3 000/10-2 000/10)+200=5 100(萬元)

應交所得稅=5 100×25%=1 275(萬元)

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遞延所得稅=1 275-50=1 225(萬元)。

借:管理費用 200

貸:累計攤銷 200

借:資產減值損失200

貸:無形資產減值準備200

借:所得稅費用1225

遞延所得稅資產50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1275(4)2011年末

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1 400-(1 400/8)=1 225(萬元)

計稅基礎=3 000-(3 000/10)×3=2 100(萬元)

暫時性差異為875萬元,其中700萬元{計稅基礎2100萬元—未發生減值2011年末的賬面價值(1600-1600/8)}不需要確認遞延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資產余額=175×25%=43.75(萬元)

遞延所得稅資產本期轉回額=50-43.75=6.25(萬元)

應納稅所得額=5 000-(3 000/10-1 400/8)=4 875(萬元)

應交所得稅=4 875×25%=1 218.75(萬元)

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遞延所得稅=1 218.75+6.25=1 225(萬元)

借:管理費用 175

貸:累計攤銷 175

借:所得稅費用 122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6.25

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1218.75

遞延所得稅資產什麽時候確認,是資產負債表日嗎?不是納稅清繳時確認吧?

遞延所得稅資產在資產負債表日確認。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跟納稅清繳有關系,因為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會影響會計報表。而匯算清繳是建立在會計報表基礎上的。

預計負債是負債類科目吧,為什麽有時會對應遞延所得稅資產?

預計負債屬於負債類的科目的,負債的賬面價值大於負債的計稅基礎的,所以產生的是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進而確認的是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不是負債類科目不能對應遞延所得稅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