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人無信不力,國無信不強。人與人交往、合作需要誠信,市場經濟越發達,道德信譽就越重要。誠信是會計人員應遵守的職業道德,是會計工作的靈魂,它對保障經濟秩序的運行和規範商業行為的合作操作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會計誠信問題引起人們的廣泛的、高度的重視並不是會計的誠信,而恰恰是當前會計誠信的嚴重缺失。“立信,乃會計之本;沒有信用,也就沒有會計”,把信用作為會計工作的生命線。
二;誠信作為壹種道德觀念,是我國自古以來尊奉的道德原則和立身治國之本,也是當前我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司法、教育等活動中的壹條重要原則。壹個社會能否和諧,國家能否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體社會成員的誠信素質和誠信意識。離開了誠信,市場經濟就寸步難行,構建和諧社會就成了虛無飄渺的事。
三;“誠信”二字最初在我國古代是分開使用的,“誠”的原意是真誠客觀,無妄無欺。“信”的原意是人言謂定、誠實無欺。由於“誠信”二字在原意上相通,可以互用。誠信是市場經濟活動的基本準則,會計誠信是社會誠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市場經濟的靈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會計誠信非常重要,但現實中會計誠信缺失,會計做假賬的情況時有發生,失真的會計信息,會使會計信息的使用者發生決策失誤,發生會計信息使用者違背真實意願的交易行為,嚴重侵害會計服務對象的利益,影響社會穩定,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影響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協調發展。會計誠信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將成為阻礙我國市場經濟順利發展的巨大障礙。
四;會計誠信是指生產、提供會計信息的相關人員(包括會計人員、審計人員、企業管理層等等),在從事與會計信息有關的工作時,應誠實守信,運用合法、合理的技術和方法,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公允性。會計誠信缺失是指會計信息提供者為了獲取壹定利益,在提供信息的過程中,利用其掌握的專業知識,對會計信息進行人為操縱,導致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受損。會計誠信是會計對社會的壹種基本承諾,是對會計工作和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即客觀公正、不偏不倚,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並忠實地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服務,以便他們能正確的考察和了解企業過去、現在的盈利情況和償債能力,並對企業未來做出預測和判斷。
五;會計業是誠信行業,會計工作擔負著向社會提供真實會計信息、如實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和結果的壹種責任。會計誠信作為企業委托—代理關系的重要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只有會計做到誠信,才構成企業之間互相信任的基礎。誠信也是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要內容和具體體現。會計誠信,是社會經濟關系的發展到壹定階段的產物,是傳統“誠信”理念的發展與延伸,它要求會計人員立足會計實踐,力行誠實守信。
六;會計誠信要求會計人員在執業活動中講求信用,保守秘密,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進行真實、完整的會計核算。即根據原始憑據,按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要求記賬和編制會計報表。會計信息必須真實完整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這是對會計的基本要求。會計誠信是會計對社會的基本承諾,即客觀公正、不偏不倚地把各項經濟活動反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