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譽是指購買方支付的超過被購買方凈資產公允價值的部分,只在企業合並中產生。商譽可以分為自創商譽和合並商譽。根據會計準則的規定:自創商譽在會計上不予確認,不列入資產;合並商譽在企業合並過程中產生並予以確認,列入資產。
“商譽”壹詞最早出現於16世紀中後期,最先是作為商業上的詞匯出現的,“商譽是企業經營活動中所取得的壹切有利條件。”但早期的商譽並未引起會計界的重視。
拓展內容:
“三元論”
商譽的“三元論”:關於商譽的本質,比較權威的觀點當屬美國當代著名會計理論學家亨德裏克森在其專著《會計理論》中介紹的三個論點,即好感價值論、超額收益論和總計價賬戶論。這三個論點稱作商譽的“三元論”。
好感價值論
好感價值論認為,商譽產生於企業的良好形象及顧客對企業的好感,這種好感可能起源於企業所擁有的優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口碑、有利的商業地位、良好的勞資關系、獨占特權和管理有方等方面。
由於這些因素都是看不見摸不著,且又無法入賬記錄其金額,因此商譽實際上是指企業上述各種未入賬的無形資源,故好感價值論亦稱無形資源論。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商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