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天水東南部,因山如壹堆麥而得名。石窟建於1500多年前,大多開鑿在20至80米高的懸崖上,這些懸崖像蜂巢壹樣層層疊疊。洞穴之間有壹條棧道,可以爬到山頂。
麥積山石窟中最著名的是泥塑,大小與真人相似,有的低語,有的低眉,造型生動,被譽為東方雕像館。麥積山石窟雖以泥塑為主,但也有壹定數量的石雕和壁畫,雕刻技藝精湛。壁畫古樸典雅,栩栩如生,溫柔可親,充滿生活氣息,無論是北朝的美骨,還是隋唐的豐滿。許多洞穴被建成獨特的懸崖亭。東崖泥塑大佛頭頂15米的七佛亭,是典型的中國式崖亭建築,價值很高。
近年來,麥積山石窟相繼開放了季翔寺、計都寺、蛟龍寺等景點,豐富了景點的內涵。麥積山石窟以前是壹座完整的山。唐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5年),天水地區發生強烈地震,整個石窟分為東崖和西崖兩部分。東崖54洞,西崖140洞。因為麥積山的巖石都是紫褐色的水成母巖,不適合精雕細刻,所以多以泥塑和繪畫為主。麥積山造像,主要題材有佛、菩薩、弟子、天王、力士等。各代造像雖在壹處,但不跟風,而是保持各自的時代特征,系統地反映了中國泥塑藝術的發展演變。無論是高達15米的巨像。它仍然只有0.3米,充滿了世俗的感覺,讓人覺得這不是雕塑,而是民俗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