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專業 - 廣西有哪些古代帝王陵?

廣西有哪些古代帝王陵?

皇姑墓,位於左右江交匯處的三江口宋村,被稱為淩星,是廣西乃至西南地區唯壹的帝王陵墓。據清代以來的地方誌和史籍記載,該墓葬於南明帝朱由朗的第壹個母親王皇後。清朝乾隆撰寫的《南寧誌》和民國二十六年的《永寧縣誌》等史書記載,在1648和1651年前後,明朝李詠皇帝朱由朗以南寧為都城。“在今南寧市,在縣城西的合江鎮,葬有貴妃(朱的妻子,即的父親,先為妾,後為明媒正娶)。李詠五年(1651),王太後崩於天州(今田東縣),五月葬於邕寧,在邕寧祭奠。劉南昌建樹的《庭審實錄卷六》記載:“(吳三桂)修永利穆迪陵。王葬於南寧三江口。前方三十步有寶城,龍山山城沒肩高;三桂外建有土圍子,周壹左右建有睡廳和睡門...當地宋氏族譜將第八代子龔賢列為明代皇陵司司長。據說王皇後認宋子賢家為義侄,與村民關系密切。村民們俗稱王氏為“王姑”、“黃”、“王”陵園包括陵基、祭壇、祀殿、陵臺、陵池、陵背、陵口、陵入口、前倉和後倉等。陵基所在的“黃粉嶺”呈月牙形,四周有七座或近或遠的星狀山或拱門;兩側交匯源頭:左側約100米為右江,右側約300米為左江,左右兩河在主陵前約800米匯入邕江。所以民間有“七星伴月管引諸侯,兩江引諸侯”的傳說。專家學者推測,該墓是朱幼郎的父親(朱,死於登基前壹年,據史書記載葬於藤縣北部,又名,後在藤縣無墓遺)和其先母王。30年代初三晉院壇拆遷後,墓地地面建築再也不見蹤影。1939年冬天,南寧治安大隊三中隊挖壕溝時發現壹座陵墓。1966,村民在陵基挖了五六米深,發現了壹個小孩的遺骨、壹個金鑄小人、壹面銅鏡、兩只銀鑄蟾蜍和大量珍珠,但不見棺材。當年出土的明磚、榿木、珍珠散落在村裏。其中,村民梁昌元保存了天主教徒的飾品——聖簽:長約3厘米,寬2.5厘米,呈橢圓形;中間突起;上面有壹個穿鏈環;有十二只角,金黃發亮;正面鑲嵌六顆閃閃發光的紅寶石和十二顆綠寶石;還有壹圈金色拉丁文“Lovevadoselao Sanctissimo Sacramento”;卡片中間是兩個突出的天使,他們崇拜聖餐;反面鑲嵌六顆白寶石和十二顆綠寶石,中間圖案是聖母懷抱聖嬰耶穌。《廣西通誌》、《南寧府誌》、《永寧縣誌》載:“(南明帝朱幼郎的第壹個母親王)頗為天主教,壹個叫曲沙的神父微入《回回歷》,曾在朝中頒布。瞿沙偉的名字因他的教導而改變。皇宮裏的皇後,雅娜,皇太子,子恒,應定,馬爾斯的太後,馬利,還有王的太後,麗娜。他們都是最虔誠的。因為我覺得很有名。北兵再壓廣東,赴朝遣使到羅馬求教,於是波蘭神父布爾格去了。後來,他還派教皇以諾去取他自己的書。合適的教皇去世了,繼承人皇帝亞歷山大七世收到了這份禮物。後來送來的教皇書現在在羅馬圖書館裏。”《明清耶穌會士譯著提要》和《天主教傳入中國》載:明朝萬歷年間(1573-1620),意大利耶穌會士(即天主教)斯洛博丹、利瑪竇赴中國、廣西等地傳教。1644年清軍入關後,皇太後、皇太後和李詠親王接受了天主教的洗禮。李詠朱幼郎到雲貴後,天主教神父在貴州興義、安龍壹帶加緊傳教,發展了壹大批基督徒。朱朝被清朝徹底推翻後,這壹帶的天主教徒四處逃亡,其中有十幾個遷到了廣西。到19世紀四五十年代,法國外國傳教士協會香港總會計師、兩廣主教李波多次派人到廣西尋找明末天主教徒的後裔。1844 12清朝道光下詔開放天主教後,天主教進壹步傳入廣西。據光緒三十三年(1907)統計,廣西現有天主教堂50座,主要分布在南寧、龍州、百色等地,雲南文山也有不少。從淩星出土的神位碑的工藝和內容來看,可能是當時教皇派出的壹名傳教士送給明朝皇室的禮物。2003年6月5438+2月,南寧博物館組織了壹次試掘。在拜亭遺址發現離地面約60厘米的磚砌地基和瓦礫,在陵墓地基左側發現石灰攪拌池。調查和考古證明,史書記載與事實相符。新中國成立前,淩星紀靈方圓150米範圍內只有壹座祠堂和壹座寺廟。由於不夠重視和有效保護,近年來村民占據了淩星紀靈和平陵的大部分地區。2004年,南寧市文化局公布淩星為南寧市重要文物保護單位。南寧粵劇團根據歷史記載和民間傳說創作了大型話劇《伊壹皇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