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之前在報社的實習報告,供妳參考:
9月2日至10月7日,在* *日報報業集團實習近五周。實習期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這將使我受益終身。在此,感謝集團領導為我們提供了這次寶貴的實習機會,感謝集團老師的指導和幫助。現在,我簡單總結壹下實習情況。
在為期五周的實習中,我先在新聞聯播實習了壹周。《新聞聯播》第壹天,李春生主任安排了專門的老師給我們介紹《新聞聯播》的概況,給我們講了做網絡新聞應該註意的事情,並讓指導老師給我們安排具體的新聞操作。我們學習了如何選擇和編輯在線新聞。大家對導師分配給我們的工作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熱情,保質保量的完成了任務,得到了導師的肯定和表揚。實習結束的前壹天,李主任和指導老師還特意安排了壹次座談會。會上,大家暢所欲言,與老師們交流了自己的實習經歷和新聞聯播未來的發展方向。這壹周的實習對於我們網絡專業的學生來說非常重要。我們從中學到了很多,並將在今後的學習中發揮巨大作用。
第二周至第五周,來到* *晚報社會新聞二部。主要負責接聽熱線並做好記錄,接待來訪讀者。如果發現有價值的新聞,會和指導老師壹起收集,寫出來。在這四周的時間裏,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報業的競爭和壓力,也感受到了記者和編輯的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因為我們平時在學校只學理論課,剛到記者這個崗位,很多東西都不熟悉,對社會知識也缺乏了解。但是,指導老師很有耐心。每次有新聞線索,他都帶我們去現場。回來後讓我們自己寫稿子,然後耐心的給我們修改稿子,不斷的告訴我們要註意什麽。後來老師讓我們自己去采寫新聞,自己去找新聞點,這讓我們很感動,因為這畢竟是對我們的信任和認可。三個多星期後,我發表了八篇文章,同時,我的新聞敏感度和職業道德有了很大的提高,具備了壹定的職業素養。十壹期間,新聞二部胡樂冰主任又為我們提供了壹周的寶貴時間,並給予了專門的專業指導,讓我收獲頗豐。
在這壹個月的時間裏,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報業集團的文化氛圍,也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我發現報社很多人不是新聞專業出身,很多理工科的畢業生比文科生更擅長新聞和新聞學,報社的壹把手也很少是新聞專業出身。這說明,做好新聞工作,不壹定非要新聞專業或者文科專業。因為記者和編輯只是報紙運營的壹小部分,報紙運營很大壹部分還是在廣告策劃和營銷。同時,報業集團作為市場運營單位,在某種概念上也可以稱為公司,要求部門分工明確,人員職責到位,管理部門、服務部門、生產部門。記者和編輯只是制作部門的成員,需要專業知識,但社會知識和經驗尤為重要。由於部門的復雜性,要想做好報社的工作,必須具備全面的知識結構。所以對人才的要求也是綜合型人才,就是妳要懂新聞專業知識,懂得管理、策劃、營銷。只有這樣,妳才能做任何事都得心應手。
早報編輯部的壹句話讓我印象深刻:“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才是最好的報紙。”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第壹次流通是壹個困難的目標,因為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各個部門的積極配合和協調。首先,新聞文章要有質量保證。這可以分為四個方面:第壹,必須符合新聞的定義,即最近發生的或者將要發生的有意義的事情。關於壹個事物,首先要考慮的是它是不是新聞,是什麽樣的新聞。第二,壹定要從大局出發寫稿子。也就是這個新聞會產生什麽樣的影響,包括正面和負面的影響。我們應該想辦法把新聞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損害國家、黨和人民利益的新聞絕對不能寫。第三,要體察民情,關註民生,為民發聲,為民做事,這是最受百姓歡迎的新聞。同時也是記者的職業道德。第四,要有新的突破。這個觀點是晚報第二新聞部主任胡樂冰在我第十壹天加班的時候提出來的。現在的新聞無論是題材還是內容都有了很大的拓展。看似很難再有創新突破,其實不然。很多好的線索,好的消息,就藏在人們關心和反映的小事中。為此,他還舉了壹個例子:來自武漢的記者李紅英寫了壹篇關於醫院為小病開大處方的文章。小病花大錢看似小事,卻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很多記者都親身經歷過這種事情,或者聽人抱怨反映過這個問題,但是都沒有引起他們的重視。然而,李紅英抓住了這壹事件,把它變成了壹條極好的新聞。這篇稿子看似普通,內容寫法也很壹般,但卻反映了壹些新的東西。第壹次有人寫出了它的內幕,給老百姓壹個明確的“清單”。最起碼寫了很多不為人知的內幕,在內容上有所突破和創新,很難能可貴。
做到以上四點,新聞文章的質量就有保證了,老百姓也就愛看了。這當然需要記者大量的汗水和編輯的嚴格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