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專業 - 世界壹體化的發展趨勢是什麽?

世界壹體化的發展趨勢是什麽?

世界經濟壹體化對中國的影響

中國的市場封閉了幾十年,改革開放以來有些企業做得還不錯,但壹旦全面開放就未必能抵禦國外的激烈競爭。大多數中小企業沒有足夠的經驗來應對國外產品的競爭。外國投資者低價購買國有資產和自然資源的情況也將更加嚴重,國有資產流失令人擔憂。壹些證券公司認為,即使中國可以申請幾年的過渡期來逐步降低關稅和配額,也有相當比例的國有企業將面臨破產。目前受國家保護的那些行業和企業影響較大,而那些依靠市場競爭的企業影響可能較輕。即使是那些管理良好的超大型上市國企,目前也主要靠進口商品的高關稅和配額保護,占據相當大的市場份額。即使這些企業生產成本低,技術先進,壹旦關稅降低,也會面臨國外知名品牌強大的破壞性競爭,陷入困境。中國幼稚的股市也會受到沖擊。

中國應該對壹些幼稚產業或產品采取適當的保護措施,並對那些在國際市場上有競爭力的產業,如紡織、電子和家用電器,實行貿易自由化。由於缺乏必要的資金、技術和專業知識,中國企業在加入世貿組織後很難進入發達市場。貿易保護主義,特別是以環保為由的“綠色運動”,使中國產品難以進入歐美市場。即使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它仍然會在世界範圍內遇到區域自由貿易區與世界貿易組織之間合作與沖突的問題。事實上,大約壹半的國際有形貿易是區域貿易。歐美的區域貿易對發展中國家的產品具有歧視作用,區域保護主義與世界貿易體系的沖突將繼續存在,從而影響wto的作用和潛力。進口關稅是中國政府的壹大收入來源。降低關稅必然會減少政府稅收來源,甚至擴大財政赤字。

可以預見,入世後,企業將面臨雙重挑戰:壹是國內市場份額相對減少。第二,中國企業難以大規模進入國際市場。雖然wto成員也向中國企業開放國內市場,但現階段,中國企業在技術裝備水平、勞動力素質、產品質量、價格等方面與發達國家企業仍有不少差距。即使其他國家向中國開放國內市場,中國產品也很難大規模進入國際市場。因此,壹些專家認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將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和企業的生存造成嚴重損害。

然而,有相當多的政府官員和專家持不同意見。他們認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有利於促進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入世經驗表明,沒有壹個國家的入世導致民族工業的衰落和破產,而是有助於它們加快經濟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民族工業在國際市場上更具競爭力。雖然中國企業與國外企業相比還有差距,但總體上已經具備在更大程度、更高層次、更廣範圍內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競爭的基本條件。事實上,面對加入wto的挑戰,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已經開始樹立國際市場的觀念,努力按照國際市場的需求和營銷策略來組織生產經營活動。入世所產生的壓力和動力,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特別是企業內部的改革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加入世貿組織將有助於中國借助多邊組織和規則遏制單邊貿易行動和貿易保護主義。當然,也應該看到,多邊貿易體制的權威並沒有真正建立起來,因為美國和歐盟至今沒有放棄使用單邊貿易行動的權利。因此,中國不應對wto等多邊貿易體制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而且相當壹部分wto協定的法律規範基本上是基於發達國家的利益,沒有充分考慮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目前,相當多的世貿組織國家試圖在環境、勞工標準等問題上做文章,使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處於更加不利的地位。還要看到,歐美國家從自身利益出發,會繼續采取貿易保護主義。即使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也不意味著可以成功地從各個國家和地區貿易組織獲得最惠國待遇。各國也在逐步降低關稅。歐美表示將在10年內逐步減少對中國紡織品服裝進口的配額限制,對部分敏感產品的配額和降稅幅度普遍非常輕微。因此,隨著世貿組織成員逐步相互開放市場,從長遠來看有利於促進中國的對外貿易,但好處可能不會立即體現出來。出口機會可能增加了,但是國企因為種種原因出口能力和產品競爭力不足,機會再好也是白搭。同時,國外產品將憑借其在技術、資金和產品方面的優勢拓展中國市場。可能的後果是:中國出口疲軟,“進口饑渴”強烈。導致進口增速超過出口增速,最終導致貿易逆差導致的國際收支失衡和惡化。

更好地進入工業化市場是所有發展中國家加入關貿總協定/世貿組織的主要原因。但需要註意的是,目前中國的主要出口商品是紡織服裝、皮革、鞋類和旅行用品。工業化國家對這些商品的關稅削減往往低於其他商品。即使西方國家削減關稅,減少對中國主要出口商品的貿易和非貿易壁壘,中國的利益最終取決於其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和滿足市場需求的供應能力的增加。

農產品出口的擴大是所有發展中國家都關心的問題。加入世貿組織,將農產品進出口納入國際貿易體系,對出口農產品的發展中國家有長遠的好處。農業比工業更容易創造就業機會。外向型農業生產也有助於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減少農民向城鎮遷移帶來的壹系列問題。中國是農產品進口大國。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將面臨不利的競爭。壹方面,中央政府將削減農副產品的補貼和進口關稅。另壹方面,以現代化、機械化為特征的西方農副產品將大規模占領中國的農副產品市場。如果放開農副產品市場,以家庭小農經濟為基礎的中國農村經濟將很難與以社會化大生產為特征的歐美農副產品競爭,擁有八億農民的農村市場將受到極大威脅。

中國的貿易服務業相對落後,沒有形成完善的市場機制和競爭機制。向wto成員開放貿易服務業,逐步走向貿易服務自由化的道路,可以迅速開辟新的服務領域,盡快縮短我國服務業發展與國際水平的差距;加快形成服務業內部的競爭機制,促進服務市場的進壹步完善,推動我國服務業向優質高效方向發展;中國國內服務市場的開放也可以換取其他締約方國內服務市場的相應開放,從而為中國服務業進入國際市場提供新的機遇。但是,入世對中國貿易和服務業的影響可能是主要的。中國的服務業還處於“幼稚產業”階段,受到政府政策的充分保護。當中國開放貿易服務業時,強大而發達的西方服務業將大規模入侵,全面沖擊中國服務業的發展。最終,國內服務市場的大部分將被西方服務業壟斷和操縱,國內服務業的發展將更多地受到國際服務業的影響和制約,這不僅可能加劇無形貿易逆差的擴大,還可能進壹步導致服務業失業人口的增加,造成國內服務市場的混亂局面。

目前,中國的基礎產業和產品被國家壟斷,缺乏競爭機制。電力、交通、旅遊等基礎行業的開放順序應該是:打破國家壟斷,在特定行業引入競爭機制。只有這些基礎產業有足夠的實力和競爭力與國外公司競爭,才能考慮引入國外競爭者。英法等國的經驗已經證明了這壹點。事實上,中國對外開放手機設備市場的時間太早,速度太快。日本企業認為日本花了幾十年時間才打開日本電信設備市場,而中國讓美國的摩托羅拉、愛立信等著名電信廠商壹夜之間占領了中國大部分電信設備市場。在壹些戰略制造業(如汽車、化工、電子機械、金融、建築和通信),中國仍采取強烈的保護主義。

目前,絕大多數國有企業由於深層次的體制原因,經營越來越困難。企業虧損面和虧損額日益擴大,下崗職工日益增多。大多數企業依靠國家財政補貼或銀行貸款勉強生存。而且企業承包制等企業改革措施導致企業短期經營行為,企業規模、技術改造和競爭力日益下降,與現代大生產趨勢背道而馳。除了少數技術先進的大型企業,真正有競爭力的行業和產品少之又少,大多數勞動密集型制造企業已經完全失去市場競爭力,名存實亡。壹旦這些企業因中國入世而取消補貼和低息銀行貸款,再加上來自國外有實力公司的競爭,必然會破產,導致失業率上升,國際競爭力下降。目前,城市失業率實際上遠高於官方3%的水平,有人估計早已超過8%。如果失業率進壹步上升,中國的社會穩定將受到威脅。過早加入世貿組織不僅會帶來高失業率和社會不穩定,還會使中國市場完全被外國產品控制,中國最終可能成為外國產品廉價的加工基地和消費市場。

香港工業總會主席唐英年認為,目前,中國壹半以上的國有企業經營不善,虧損嚴重。如果市場進壹步開放,企業倒閉會更嚴重。從社會問題來看,中國有12億多人口。如果半數以上的國有企業因市場開放而倒閉,失業問題會更加嚴重,造成社會不穩定。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加入世貿組織並不壹定會直接促進各國的經濟增長和出口。無論是否是世貿組織成員,各國都應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不斷完善自己的貿易體系,融入國際經濟壹體化。這應該是中國目前應該采取的態度。

中國絕不能放棄作為發展中國家加入世貿組織的根本原則,中國也需要壹個較長的過渡期來滿足世貿組織的所有義務和要求,否則壹些幼稚的民族產業必將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湮滅。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不僅要從短期利益出發,更要從長遠和戰略的角度權衡利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首先是削減關稅和開放國內市場。國外的產品憑借其資本、名牌、技術、質量、價格,會迅速壟斷中國的消費市場,最終導致大量資本外流。同時,國內產品由於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而無法擴大出口,其結果必然是外貿逆差的增加。所以開放市場應該有壹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同時,加強對國外生產企業銷售產品的監管和反走私,真正了解國外產品的市場占有率。目前,國外產品在家電、薄膜、煙酒、洗滌劑、輪胎等多個行業的市場份額遠高於官方統計,且多為“水貨”走私進口。事實上,中國市場的開放程度被大大低估了。中國政府應該更明確準確地告知世貿組織主要成員:中國要求加入世貿組織並不意味著中國想從別人那裏得到什麽,而是外國公司應該渴望打開中國這個世界上1.5人口的消費大國。事實上,與許多現有的世貿組織成員(如波蘭、古巴、日本和韓國)相比,中國的經濟體系相當開放。我們既要看到中國需要世貿組織,也要看到世貿組織更需要中國。

專家估計,如果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其主要支柱產業,如汽車、化工和石油,將受到嚴重沖擊。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1997年3月,決定對212家重點國有大型企業(如上海石化、青島啤酒、中國東方航空、中國遠洋運輸總公司、聯想電腦公司、長城電腦公司等)給予政府支持。),包括給這些企業優惠貸款進行技術改造,給他們更大的外貿經營權,增強他們的整體競爭力。在此之前,中國政府已經宣布,將重點做好1000家大型國有企業,鼓勵大型企業兼並重組,使之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和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旗艦”。

四、有關專家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利弊進行具體評估。

香港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利大於弊。現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加入,而是何時加入。關鍵在於什麽前提條件?如何在談判中獲得壹些更有利的條款和更長的過渡期?香港商界贊賞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務實靈活的原則和態度:“已經做了的,可以承諾繼續;我準備去做,並承諾盡快去做;未來能做的,但壹時不能完全做到的,可以承諾壹個時間表,逐步實現;不可接受,再大的外部壓力,也絕不會去做。”也就是說,中國會在透明度、國民待遇、外貿政策統壹實施等方面盡快做到。在外匯制度、取消非關稅措施和擴大市場準入等問題上,中國已經承諾了時間表,並將壹步壹步來做。關於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地位,中國絕不能同意其他締約方要求中國作為發達國家加入世貿組織。無論壓力有多大,中國政府都應該堅持發展中國家的地位。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中國參與多邊貿易體制的義務與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國內承受能力相適應,才能使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對中國產業產生重大影響,確保改革有序進行,確保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摩根大通的專家認為,如果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代價將是巨大的。中國將放松進口管制。生產企業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會大量進口國外機器設備,導致嚴重的資本外流和外貿逆差。外資企業以其明顯的優勢與國企和其他民族產業競爭,政府削減產業補貼,必然導致大量企業破產,工人失業。中國也將面臨挑戰,主要通過其在勞動力和自然資源方面的比較優勢來維持其在出口貿易中的地位。此外,東部沿海省市可能比中西部地區受到的沖擊更大。

香港嶺南學院社會科學院院長郭怡瑤教授認為,中國不需要急著加入世貿組織。國內壹些部門,如體改委、經貿委等,主張加入世貿組織,主要是因為可以加快國有企業和外貿體制改革,按照國際慣例參與競爭。面對外部壓力,外經貿部還應改革外貿體制,因為改革將使國有企業提高效率,進壹步進入國際市場。但問題是,包括汽車、化工、制藥等國內主要行業,在關稅優惠後,將面臨國外產品的激烈競爭,甚至生存問題,這將涉及到很多其他問題。如何權衡利弊,很難做出準確的判斷和結論。但有壹點是顯而易見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十大貿易國,被排除在wto的多邊貿易體制之外,這在國際形象上是不合適的。中國可能要做出壹些犧牲來換取自己的國際形象和地位。

中國工業部門對入世的承受能力屬於“灰色地帶”。很多部門承受不了,但是很多部門已經承受住了。中國現在的工業體系比以前強多了1978,不能說完全沒有國際競爭力。目前,中國的平均關稅已降至23%,並承諾到2000年進壹步降至15%。國外認為降低關稅還不夠。發展中國家平均關稅水平為13%,發達國家為3% ~ 4%。美國和其他世貿組織成員強迫中國作為發達國家加入世貿組織。如果我國平均關稅降低到7% ~ 8%,很多工業部門面臨的壓力和沖擊可想而知。除了部分工業部門承受不了沖擊外,中國的外匯儲備也會因入世而大幅下降。雖然不壹定完全不能承受,但如果處理不當,貿易逆差會加劇,甚至五六年後難以扭轉。因此,中國應該找到壹個平衡點。

壹些專家認為,墨西哥沒有從加入世貿組織和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中受益。中國不應過早開放金融市場,否則會導致利潤外流。

DC布魯金斯學會的中國經濟問題專家nicholao lardy教授認為,根據世貿組織的規則,中國政府必須停止補貼國有企業。壹旦失去國家財政補貼,大部分國有企業將被迫倒閉,大量工人將被推入失業大軍。中國經濟貿易合作部的世貿談判代表很難向擁有數百萬工人和國有企業的工業部委推銷世貿概念和條款,中國短期內很可能不會急於推出壹系列激進的改革措施。

根據日本財務省的研究報告,如果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努力最終失敗,必將危及對中國經濟的信任和長期發展。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對進壹步實現貿易自由化和擴大國際貿易極為重要,也有助於將中國這個貿易大國納入世貿組織體系,為解決多邊貿易爭端提供國際標準,從而最終有助於中國經濟進壹步融入國際經濟體系。繼續將中國關在世貿組織之外,很難阻止中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反而會給多邊貿易體制帶來越來越嚴重的負擔。研究報告建議,中國應嚴格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取消外國公司不得從事外貿的限制,並在增加透明度的條件下提交取消進口限制的明確時間表。中國政府還應在補貼、外國投資和貿易政策、產業政策和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做出進壹步努力。高關稅政策也是世貿組織成員的壹大擔憂,中國在流通領域的限制無疑構成了自由貿易的嚴重障礙。對中國來說,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比加入世貿組織更重要。

新加坡發展證券的專家認為,如果中國按照美國提出的苛刻條件加入世貿組織,必將損害中國的長遠利益。

香港著名經濟學家曾教授認為,中國已與90%的世貿組織國家建立了廣泛的經貿關系,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旨在與其余10%的世貿組織國家建立或加強經貿關系。所以加入wto的效果差別不大。即使中國不能加入世貿組織,中國也可以繼續依靠已經建立的雙邊貿易關系來擴大其經濟和貿易活動。因此,加入世貿組織只是中國加速經濟騰飛的壹個中期目標。當然,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將有助於中國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來改善其基礎設施。

wto主要締約方迫使中國進壹步開放國內市場,特別是金融、銀行、保險、零售批發、交通運輸等基礎產業,讓外國公司充分競爭。美國J.P .摩根證券公司的專家認為,加入世貿組織雖然會造成嚴重的失業,但有助於國有企業提高經濟效益,提高勞動生產率,削減成本,從而進壹步加強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雖然大多數學者和專家認為,中國過早加入世貿組織將導致許多虧損的國有企業破產,從而導致社會不穩定,但也有少數學者認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將有助於改善國有企業的經營狀況,特別是私有制改革、內部管理、技術改革和產品結構調整等問題。事實上,近50%的國有企業屬於利潤微薄的中小企業,它們已經面臨破產的邊緣。加入世貿組織對這些企業的打擊最大,大多數盈利企業將受益於更多的出口稅收優惠和世貿組織成員資格。

美林公司的專家認為,總的來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利大於弊。從長遠來看,加入世貿組織有積極的作用,盡管在短期內可能會有壹些負面影響。然而,中國不應該害怕競爭。事實上,中國彩電在近十年無序激烈的競爭中已經完成了優勝劣汰的過程,在國內外市場上占據了壹席之地。國內很多知名彩電,無論是質量還是售後服務,都不遜於日韓同類產品。中國永遠不會為加入世貿組織做好充分準備。

世界銀行中國經濟研究項目顧問肖耿博士認為,中國能否加入世貿組織不僅是壹個經濟問題,也是壹個政治問題。目前中國不是世貿組織成員,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無形中受到影響。現在的問題不是是否加入世貿組織,而是以什麽條件加入。目前,中國正在與世貿組織的主要成員討價還價。目前國內有些人認為中國能否加入世貿組織與中國無關是危險的,這是傲慢、自大和狹隘民族主義的反映。中國必須與世界融為壹體,否則就會與世界隔絕,不利於中國的長遠發展。中國雖然經歷了改革開放以來從65438到0978的高速經濟增長,但存在的或潛在的問題遠大於成就。中國經濟不是奇跡,只是經濟起飛前夕的壹個“追趕”過程,頗有補償性。事實上,中國已經落後西方國家幾十年了。雖然目前發達國家存在壹些問題,但他們現有的經濟秩序、經濟環境、社會制度都相當穩定,不會像中國那樣“大起大落”。

渣打銀行廖群博士強調,中國入世在長期和宏觀層面肯定利大於弊,但短期和微觀層面很難判斷。不同的部門會從自己的行業出發,對加入wto的利弊做出不同的判斷。比如紡織部門會認為中國加入wto後可以不再受美國紡織品進口配額的限制。

具體來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將加快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進壹步與世界經濟接軌。中國可以從關稅平等和反傾銷中獲益,這將有助於中國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短期內肯定會對國企和民族產業產生不可低估的沖擊和壓力。削減關稅不僅會減少國家關稅收入,還會對國有企業和對外貿易的平衡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需要註意的是,短期的“壞處”很可能是永久的“好處”。

前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王認為,中國把加入世貿組織既當作政治目標,也當作經濟目標。對中國經濟,尤其是民族工業來說,代價可能太大。然而,不容忽視的是,由於中國不是世貿組織成員,國際貿易戰和反傾銷的律師費太高。也許微企在這方面感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