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專業 - 會計要素的要素劃分

會計要素的要素劃分

臺灣會計劃要素分為資產、負債、業主權益、損益計算四大類。

海峽兩岸會計要素劃分的***同點: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三要素的含義和內容是完全相同的。

海峽兩岸會計要素劃分的主要區別:中國大陸明確劃分有收入、費用、利潤動態三要素,臺灣僅以損益表示動態要素在壹定時期變化的結果,並參與靜態三要素的平衡。 國際會計準則在中,將會計要素劃分為資產、負債、產權、收益和費用五大要素。而且明確“收益的定義包括了收入和利得”,“費用的定義包括了損失,也包括那些在企業日常活動中發生的費用”。

中國與國際會計要素劃分的***同點:中國六大會計要素的劃分與國際會計準則五大會計要素的劃分,其基本思路和格局是相同的。

中國與國際會計要素劃分的區別:中國將“利潤”作為獨立的會計要素,而國際會計準則沒有;國際會計準則明確收益要素包括收入和利得,而中國的收入要素僅是營業收入;國際會計準則明確其費用要素包括費用和損失,而中國的費用要素則不包括損失。關於收益要素和費用要素包括的內容問題,國際會計準則是大口徑,中國的會計準則是小口徑。因為國際會計準則未單獨設“綜合凈利”要素,如果收益僅是營業收入,費用不包括損失,那麽利得、損失的經濟事項就會遊離於五大會計要素之外,因此,國際會計準則采用大口徑是必然的選擇。會計準則將“收入”、“費用”要素定為小口徑,因為單獨設有“利潤”要素,而且將“利得”、“損失”經濟事項歸納在“利潤”要素之中。就是說,中國會計準則在“利潤”要素中包含了“利得”、“損失”等內容,因而其“收入”、“費用”要素采用。 中國大陸劃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六大要素。

優點

1、會計要素與會計對象在理論上協調壹致。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研究,中國會計界對企業會計對象的認識逐步達成***識:企業的資金運動有靜態和動態兩種類型。會計要素作為會計對象的基本分類,屬於會計對象的第二個層次。

2、會計要素與會計方程式、財務報表理論協調壹致。如前所述,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三要素之間的數量關系,概括為第壹會計方程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該方程式亦為建立資產負債表的理論依據;收入、費用、利潤三要素之間的數量關系概括為第二會計方程式:收入-費用=利潤,該方程式亦為建立損益表的理論依據。臺灣會計四大要素的劃分,突出了靜態要素,沒有將收入、費用、利潤作為各自獨立的會計要素,而是以“利潤計算”涵蓋收入、費用和利潤。

缺點

1、將利得、損失不單獨作為會計要素是可行的,但是,將其內容歸並在“利潤”要素中,由於“利潤”的界定含混不清,易引起多重矛盾。

2、第44條將“收入”定義為: “收入是企業在銷售商品或者提供勞務等經營業務中實現的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僅是企業收入的主要部分,並非等同於收入,此處關於“收入”界定的條文,犯了大概念小內容匹配的毛病。

十要素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在中,將會計要素劃分為資產、負債、權益、業主投資、派給業主款、總收益、營業收入、費用、利得、損失十大要素。

優點

1、突出了權益要素,不僅要求提供權益靜態信息,而且要求提供權益重要變動的信息,有利於維護所有者權益。

2、突出了總收益要素,不僅要求提供經營性的收支--營業收入與費用,而且要求提供非經營性的收支--利得與損失。概括而言,美國會計要素比中國大陸會計要素多4個要素,從而使權益和總收益要素分類比較詳細,反映更為充分。

缺點

1、權益包括業主投資和派給業主款,就是說權益與業主投資和派給業主款是包容關系,將有包容關系的三者作為並列的三要素,在分類邏輯上是不科學的。

2、營業收入有與其配比的費用,而利得沒有與其配比的費用;費用有與其配比的營業收入,損失沒有與其配比的營業收入,這是營業收入與利得、費用與損失的重要區別。從這個意義上講,將利得、損失與營業收入、費用作為並列的要素是有道理的。但是,利得與損失是總收益包含的內容,將利得、損失與總收益作為並列的要素也似欠妥當。

中、美會計要素劃分的***同點:中、美兩國都將會計要素分為靜態要素與動態要素。靜態要素與資產負債表中。財務狀況的計量直接聯系,動態要素與收益表中經營業績的計量直接聯系。

中、美會計要素劃分的區別:美國將影響權益要素的兩項重要內容,業主投資、派給業主款作為兩個獨立的會計要素。美國將影響總收益的兩項特殊內容,利得、損失作為兩個獨立的會計要素。通過比較可以看出,中、美會計要素劃分的基本思路、基本格局是相同的。如果美國不考慮影響權益要素的業主投資與派給業主款和影響總收益的利得與損失,那麽,中、美兩國關於會計要素的劃分就會完全壹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