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專業 - 劉建章的抗爭歷程

劉建章的抗爭歷程

因家貧,少時只讀過壹季“冬書”和兩年小學。1913年,為抵還父親欠債,到綏德壹家地主店鋪當夥計。1915年逃出,到山西臨縣借錢做小本生意。後回佳縣務農。192 7年佳縣大旱,攜全家逃荒到延安縣的南莊河落戶。1935年,延安縣城以外的大片土地已被紅軍占領,老百姓開始揚眉吐氣。劉高興地參加了革命工作,並於當年加入了中國***產黨。

1936年冬,劉按照中***組織的指示,在延安南區溝門參與創辦全縣第壹個消費合作社,並擔任會計。當時,由於新生的民主政權的威望尚未完全樹立,加上頭壹年試辦合作社虧了本,因而群眾對入股辦社沒有積極性。劉為了說服群眾,自己借款到國統區購進蘇區缺少的食鹽、布匹、火柴……又走鄉串戶以低於市場的價格賣給群眾,還把群眾家裏的羊毛、皮革收起來,帶到國統區變賣。農民親自感受到合作社的好處,入股的人日漸增多。1937年2月,南區合作社營業部在溝門成立;3月,劉被選為南區合作社主任。

1938年10月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國民黨頑固派對陜甘寧邊區實行重兵包圍和經濟封鎖,邊區的財政經濟日益困難。為了幫助群眾戰勝困難,劉采取了實物入股和與私商合夥辦社兩項重大改革。前者解決了壹大批想入股但手頭沒有現金貨幣的普通農民的實際困難,使入股人數迅猛增加;後者吸收了私商的資本,使股金擴大,先後在三十裏鋪、溝門、南莊河、羅家崖等村鎮辦起了合作分社和運輸隊、油坊、粉坊。1939年10月,成立了延安縣南區合作總社,劉被選為主任。

日本的侵華戰爭使西北各省賴以食用的海鹽、淮鹽無法西運,陜、甘、寧、青和新疆到處鬧鹽荒。邊區境內定邊縣的花馬池,蘊藏著大量食鹽資源,卻因交通落後無法大量外運。為解決日益嚴重的財政困難並滿足民眾生活需要,邊區政府決定開展全民運鹽,給每個農戶都分攤了公鹽運輸任務。鑒於戶戶運鹽不利於節約人力畜力,加上不少農戶缺少長途運輸的經驗,劉提出各農戶以公鹽代金方式向合作社入股,由合作社包運包繳的辦法,得到農民響應,很快交出了入股代金。1941年3月起,南區合作社的十個運輸隊壹齊出動,到年底即超額完成了全區公、民鹽的運輸任務。

南區合作社在劉領導下不斷發展。到1945年夏,資產總值已達4.2億元邊幣,工作人員增加到2200人,業務範圍由單壹的供銷擴大到生產、服務、運輸、信用、文教和衛生領域,成為陜甘寧邊區的壹面旗幟,多次受到中***中央和邊區政府的表揚與獎勵。1943年1月陜甘寧邊區高級幹部會議結束時舉行授獎儀式,劉接到的錦旗上,有毛澤東親筆書寫的“合作社的模範”六個大字。同年底他又出席邊區勞動英雄和模範工作者大會,1944年7月在邊區合作社聯席會議上再次被評為特等合作英雄。

解放戰爭時期, 劉先去山西磧口整頓南區社設在那裏的營業部, 又隨軍參加攻打榆林的戰鬥。1948年4月延安光復,他重返南區重建合作社。新中國成立後,劉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出席了1950年在北京召開的勞模大會。後壹直在寧夏、甘肅供銷合作戰線擔任領導工作。1958年10月20日因病在蘭州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