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合理的股權結構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較為復雜,大多數上市公司的第壹大股東是國有股股東,非流通股在公司總股本中的比重相當大。盡管上市公司都根據《公司法》建立了由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所組成的內部公司治理機制,同時還成立了職工代表大會。但實際上,國有股的控股地位使得國有股股東輕而易舉地控制著董事會並成為董事長甚至常常兼任總經理,從而形成內部人控制問題。而且,由於國有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員壹般並不擁有企業的股份,無法從提高企業價值的過程中得到利益,管理層就有動機追求控制權收益最大化而非企業價值最大化。管理層的自利行為無疑會有損於股東和債權人的利益,為避免中小股東和債權人的問責,管理人員便有動機去虛增利潤或財務造假。理論上而言,預期到自身的所有者權益會遭受嚴重損害的中小投資者和債權人將會聯合起來,相機取得公司治理的控制權,解雇不稱職的經理人員,提高公司的價值。然而,張維迎(1998)證明,國有上市公司控制權存在不可轉讓性,經理人受到解雇的可能性下降,從而使得相機治理機制失效。國有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在利益博弈中的失衡也嚴重影響了會計信息質量。由於無法對內部人實施有效約束,管理層通過操縱會計信息達到自身目的的例子也就屢見不鮮。
2 資本市場發育不完全導致外部治理效率低下,從而影響會計信息質量。資本市場競爭的實質是通過公司並構,爭奪公司控制權,進而減少低效率企業,提高社會財富。資本市場尤其是股票市場對公司治理的影響在於,當投資者發現或預見到公司出現經營問題時,他們會通過“用腳投票”方式影響股價,從而增加公司被收購的可能性。然而,我國目前的資本市場還不能充分發揮這方面的作用。首先,我國的股票市場定位存在問題,存在著試圖通過國有企業上市達到“圈錢”而脫困的思路,而不是把它當作使有限的資源流向最有效率的企業的壹種資源配置渠道。表現為企業往往采取虛構利潤的辦法來“包裝上市”,欺騙社會公眾和投資者,會計信息質量由此受到嚴重影響。其次,在現階段轉軌經濟過程中,我國的經理市場和收購兼並市場還處於發展初期,尚未形成壹套有效的運行機制,市場聲譽效應在約束管理層的行為上成效不大,有效的、提高公司價值的兼並重組難以發生,從而進壹步弱化了外部產權主體的利益,使管理層經常能夠采取會計舞弊等手段在獲取自身巨大收益的同時又不至於承擔太多的成本,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現象。
3 社會中介機構不能有效制約公司管理層進而影響會計信息質量。企業利益相關者在信息不對稱及個人稟賦存在差異的情況下,出於降低交易費用考慮,通過利益談判並外化成固定的制度安排,是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存在的問題。然而。近幾年來,我國證券市場上連續發生的壹系列財務欺詐案件以及與之相關的審計失敗事件,使註冊會計師等社會中介機構的公信力受到嚴重挑戰。由於存在成本與收益的權衡,註冊會計師難以避免參與會計舞弊,或對舞弊視而不見。在我國執業環境不理想的情況下,社會中介機構的獨立性常常受到幹擾,從而嚴重危害了執業質量。社會中介機構不能有效制約公司管理層,致使會計信息質量保證機制失靈。
由上述論述可見,會計信息披露質量低下。最深層的原因在於公司治理結構的不完善。因此,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應從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人手,在公司治理框架下探討的會計監管的完善。
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若幹對策
2001年以來,美國先後爆發了“安然”、“世通”、“太科”等會計醜聞。2002年7月,實施《索克斯法案》後,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越來越被國際資本市場和全球投資人看作是改善經營業績、提高投資回報、走向國際化的壹個重點。世界著名的麥肯錫公司2001年在亞洲的壹項調查表明,在財務狀況類似的情況下,投資人願意為“治理良好”的亞洲企業多付20%~27%的溢價。會計作為“當今公司治理結構的語言”,在公司治理過程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影響企業盈余管理的因素很多,有社會經濟、文化環境、會計行業本身的特性等。但這些都是企業外在的原因,筆者認為;影響企業會計行為和盈余管理的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公司治理。因為會計信息系統是企業為各利益主體提供***同知識的壹種機制,會計信息能夠影響企業中各契約參與者的利益;反過來,企業中各契約的參與主體就會試圖通過影響會計信息來增進自身的財富。企業內部的 利益關系會通過公司治理的各個機制來平衡,不同的公司治理結構決定了公司不同利益主體的差異。也就是說,由於不同的會計行為將生成不同的會計信息從而影響不同主體的利益,所以,不同公司治理結構下的不同權力安排必將影響公司會計行為,從而影響會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