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本法成本法是從建立壹個商標和形成商譽的各種成本和費用入手,計算其現有條件下的全部重置成本,再加上和去掉各種損失(主要是各種經濟損失)來估算商譽的價值。
商譽的價值是由勞動創造的,但其價值與投入成本沒有直接的對應關系。人們判斷企業商譽是否具有價值,不是以其成本為標準,而主要是以其能否創造效益,是否具有市場競爭力為標準,這使得成本法的應用非常有限,很少被采用。當采用成本法時,分析師需要估計重新創造目標商譽的無形資產要素的當前成本。最常用的成本路徑通常被稱為組件構建法。因素構成法的第壹步是列出構成目標商譽的所有因素;第二步是估計重新創建每個元素的成本。該方法基於商譽作為存款資產和備用資產的價值概念。
在再造與目標商譽相關的持續經營企業所有要素時,通常采用因素構成法分析在此期間創造的預期收益(如機會成本)。例如,我們假設目標企業所有資產(有形和無形)的再造需要兩年時間,包括所有設備的購置和安裝、所有不動產的建造或購買、供應商的選擇、銷售體系的建立、員工的培訓、客戶認知和信任的建立、客戶關系的重新建立(與目標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相匹配)。我們還可以假設,在兩年的再造期內,目標企業的年收入將達到654.38+00萬美元。再創造期2000萬美元機會成本的現值是目標無形資產商譽的評估值。
(2)市場方法
市場法是通過與各種參考對象進行比較,並對差異進行調整而得到的結果。
市場法有兩種常見的方法。第壹種方法是以目標企業實際購買價格扣除有形資產和其他可辨認無形資產的殘值作為商譽的評估值。第二種方法是在實際指導銷售交易的基礎上評估商譽的價值。商譽的無形資產很少與其他資產分開出售,因此指導銷售交易通常涉及持續經營企業或專業機構。在這種交易數據中,銷售價格在商譽和所有其他資產之間的分配是公開的。這意味著,即使是第二種方法也依賴於銷售價格中的殘值來評估商譽的價值。
采用買價余值法評估時,必須有企業與目標商譽相關的銷售行為。首先,分析要確認目標買賣是正常交易。其次,分析應該確認購買價格代表現金等價物的價格。如果有非現金支付方式或延期支付,如賺取準備金,分析師應將所有支付方式轉換為現金等價物。第三,分析師應該評估目標企業所有可識別的有形和無形資產。第四,分析師要從購買總價中扣除所有可辨認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的總價值,剩余價值就是商譽的無形資產價值。
在使用引導銷售交易法進行分析時,分析師應確認並選擇可與目標企業進行比較的實際交易作為參考。對於壹些行業(如專業機構)來說,這些引導銷售交易的信息壹般都是在出版物和期刊上發表的,所以很容易獲得。在這些實證交易中,商譽往往以占整個交易價格或目標企業年銷售收入的百分比來表示。這些定價倍數來自市場,然後應用於目標企業,得到目標商譽的價值。當然,要註意的是,來自市場的定價倍數的估算,是基於數據源中各企業或專業機構銷售價格的分攤。
(3)收入渠道
收益的方式是將商標商譽帶來的預期未來超額收益貼現後確定現值。商譽的評估價值取決於其使用價值,即其生存、競爭、發展和盈利能力。商譽只有得到市場的認可,才有真正的價值,這是收入渠道的起點。由於商譽的價值與其形成過程中投入的成本沒有直接關系,往往取決於它們在未來能夠帶來的超過同行業壹般水平的超額收益,因此商譽的評估多以收益法為基礎。
二、商譽價值評估的超額收益法
(壹)超額收益法的適用性分析
超額收益法的理論基礎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壹步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生產社會化、專業化,國際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在這樣壹個知識經濟時代,無形資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國際企業不僅單獨投資有形資產,還會以更高的價格投資無形資產,尤其是無形資產,如商譽等不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是企業對外投資的重點。準確評估商譽非常重要。
1.商譽的基本特征是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能夠給企業帶來超額經濟利益的、無法識別的資源。
20世紀20年代初,楊如梅先生在其《無形資產論》中指出“凡足以使企業產生壹種普通收入很高的收入,均可稱為商譽”,但隨後的理論界對商譽的定義仍未能達到其左右。我國企業會計準則也將商譽定義為企業獲取超額收益的能力。超額收益法是基於商譽是“企業獲取超額利潤的能力”這壹觀點,它既適用於整體並購的情況,也適用於沒有整體並購的情況。因此,企業只要表明有能力獲得超額收益,就可以對其商譽進行評估。
2.商譽的性質決定了商譽性質的三元理論,即“商譽價值理論”、“總估價賬戶理論”和“超額收益理論”,在商譽評估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不同的作用。“商譽價值論”的合理性在於,人們對企業的印象有好有壞,良好的企業形象是企業獲得超額收益的壹個因素。顧客對企業的好感可能來源於有利的地理位置、先進的生產技術、獨家特權和良好的管理水平。然而,對這些屬性分別定價是極其困難的。商譽的價值不是由這些無形屬性的單個價值的總和來計算的。因此,很難用金錢來衡量商譽對企業的價值。“總定價賬戶理論”支持的商譽評估的缺陷,前面已經討論過了,這裏就不多說了。我們可以看到,總估價賬戶理論從會計計算發展到數學計算,已經完全忽略了商譽的真實性質,在定性上沒有意義。通過對商譽三重性中其他兩種理論的分析,逐壹揭示了“超額收益法”作為商譽評估理論基礎的合理性和優越性。超額收益理論的科學性在於它把握了商譽作為資產的基本條件——經濟資源、利潤潛力和貨幣計量。
3.商譽是壹個動態的概念
它的存在,在於與同行業相比,是否還存在壹些原有的獨家優勢。如果這些曾經是企業獲取超額利潤的排他性優勢條件,已經成為企業生存不可或缺的條件,被其他企業所擁有,成為壹般的利潤條件,這時,商譽的基礎就消除了。商譽的存在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大致可分為內因和外因。外部因素包括政治、經濟形勢、產業政策、消費趨勢等。內部因素包括產品質量、技術、管理和推廣。公式是壹種靜態的計量方法,不能更好地符合商譽的內涵。超額收益法則是以動態計量為基礎的,即通過與同行業相比的超額收益的計算,確定商譽的價值,它更多地體現了企業經濟資源的獲利能力。
4.商譽作為壹種無形資產,不壹定有其建立時所發生的全部成本。
商譽的價值形成是以超額收益為基礎的。與形成商譽的成本沒有直接關系。所以,並不是企業在商譽上花費越多,其評估值就越高。雖然費用或人工成本會影響商譽的評估值,但可以通過未來預期收入的增加來體現。這種成本獨立性使得基於超額收益的商譽評估不同於有形資產中基於成本法的評估方法。
(二)超額收益法的原理
商譽權是壹種獨占權,它不是作為壹般商品和生產資料而轉讓的,而是基於它們的盈利性而轉讓的。因此,他們的價格不是基於他們自己的成本,而是基於他們的新收入。購買者願意支付價格正是因為他們能在未來為企業創造超額收益,這是超額收益法的基礎。超額收益法的基本思想是估算商譽給企業帶來的超額收益,即企業購買商譽後,商標或商譽在新增收入中的貢獻份額,然後按照壹定的比例折現,得到商譽的評估值。即:
商譽=企業預期年超額收益×年折現率
在這個公式中,需要確定預期年超額收益、折現率和折現期。
(3)超額收益的確定
影響企業超額利潤的因素很多,可以概括為:1)企業素質:員工的技術水平、加工方法、企業管理、設備、工具、材料等。,是企業整體素質的綜合反映;2)市場環境:企業產品的市場占有率,產品的競爭力等。3)企業及產品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新興產業或壹般產業、高科技企業或傳統企業等。評估時應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合理預期企業商譽帶來的超額收益。
在評估實踐中,長期收益很難預測,所以通常會預測某個時期的年度超額收益,然後假設後續年份的超額收益與最近壹年準確估計的超額收益相同,並進行分段處理。實際超額收益受許多經濟因素的影響,我們應該特別註意那些偶然的、例外的或特殊的因素。比如,目前商譽的所有者在法律和行政上享有壹定的特權或特殊限制,導致企業的收益有高有低,這些權利或限制不能壹起轉讓。因為評估結果是作為正常市場交易的參考,所以需要用上述偏差修正實際超額收益,排除偶然和特殊因素,得出在正常市場條件下使用商標或商譽所獲得的超額收益,其中當然應該包括對未來收益和風險的合理預期。
貼現率的確定
因為資金的時間價值,同樣的錢在未來不會有和現在壹樣的價值,所以未來的超額收益壹定要貼現。商譽評估選用的未來預期收益率主要是折現率和資本化率。折現率適用於將壹定時期的未來收益折算成現值,資本化率適用於永久的、連續的、周期性的未來收益。兩者只是形式不同,本質相同,所以我們統稱之為折現率。折現率是商譽評估的壹個重要參數,它的選擇直接決定了評估結果。應該體現三個方面的影響:資金的時間價值,通貨膨脹的影響,可以承受的各種風險(如金融風險、破產風險)。
㈤確定剩余經濟壽命
經濟壽命是指從評估基準日到資產盈利能力喪失的期間。壹般來說,商譽的壽命應該與企業的存續期相同,所以經濟壽命不是具體確定的,而是視為無限期的。當然,由於市場競爭和條件的變化,壹個商標或壹個企業的商譽會貶值,商譽的經濟壽命會短於法定的、合同約定的或合法的經營期限。因此,要維持商譽的經濟壽命,我們需要不斷的資本投入。
三、剩余價值法
(壹)剩余法和計算
殘值法也叫正切差法。壹般適用於商譽的評估,即先評估企業整體資產價值,扣除企業所有有形資產和有形無形資產的價值,即為商譽價值。這種方法本質上也是采用收益法原理。剩余價值法估價理論的基石來自於“總估價賬戶理論”。其早期的兩種觀點,無論是“整體大於其組成部分之和”還是“未入賬資產”,都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地揭示了商譽的壹些特征。然而,在實踐中,其缺陷和不合理性暴露無遺。從總定價賬戶的角度來看,甲公司商譽價值的計算公式如下:
P=W-Z
式中:P——商譽的評估值;
w——企業整體資產評估值;
Z-企業所有有形資產和有形無形資產的價值。
對於商標,也可以采用這種方式,即商標價值等於企業整體資產價值減去企業所有有形資產和其他有形無形資產的價值。
這裏有三種不同類型的預期收益:利潤總額、凈利潤和現金流量凈額,它們的財務內涵、計算口徑和計算公式明顯不同,所以對同壹企業在同壹年度不會是同壹個值。估計預期收益和折現率的方法與超額收益法類似。在選擇相應的折現率時,要註意與計算口徑的壹致性。當預期收益為企業凈利潤時,折現率應選擇組合利率(即安全利率+風險利率);當以凈現金流量作為預期收益估算企業整體價值時,應選擇行業基準收益率作為折現率;用(利潤總額+利息支出)估算企業整體價值時,應選擇總資產收益率作為折現率。
剩余價值法還有壹種方式,即先估計企業的總收益,然後分別估計各種有形資產和其他有形無形資產的價值及其對應的收益率,從企業的總收益中減去這些資產的收益,即得到商譽帶來的收益,將商譽資本化得到商譽的價值。
(2)剩余價值法的適用性分析
剩余價值法公式是對傳統商譽確認方法的推廣。雖然可以計算商譽的價值,但取得的商譽並不能真正代表商譽的價值。
(1)剩余價值法公式中采購成本的高低是由買賣雙方談判造成的,說明不同利益主體對企業價格的判斷不僅由企業內在價值決定,還受買賣雙方談判條件和技巧的影響。如果買賣雙方在不平等的條件下進行談判,那麽從購買價格計算出來的商譽必然包含非商譽因素。例如,在市場合並的談判過程中,UAL的收購價格從8月1989到8月1993從37億美元上升到67億美元,然後下降到51億美元。在此期間,公司的有形資產沒有發生重大變化,說明這樣計算的商譽是不可靠的。
(2)無形資產評估的問題可以明確認定。根據筆者對上市公司的調查,壹些可辨認的無形資產是不入賬的,幾乎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沒有將商標權和專利權入賬。上市公司股份制改造或資產重組,只對無形資產的土地使用權進行評估和入賬。隨著經濟的發展,無形資產在企業管理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對無形資產的量化研究也受到了重視。這樣無形資產按照各種分類被廣泛分解,美國永安會計公司提供的資料將無形資產分為16種之多。近年來,我國關於無形資產評估的專業書籍也對無形資產進行了詳細的分類,對每壹類無形資產都建立了嚴格科學的評估體系,這意味著隨著無形資產評估技術的發展和無形資產可分解性的提高,商譽的價值越來越高。
(3)剩余價值法公式中各部分資產的價值是通過不同的評估方法得出的。企業整體價值采用預期收益現值法評估,有形或無形資產價值采用成本法或市場法評估。他們之間的評價標準不壹樣,所以商譽也不壹樣。因此,剩余價值法的上述公式不能正確評估商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