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在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以改革的方式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這不僅僅是壹個稅和稅率的問題,而是壹系列政策措施,特別是促進科技創新、發展實體經濟、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來解決我國經濟供給側存在的問題。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強調供給又關註需求,既突出發展社會生產力又註重改善生產關系,既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著眼當前,又立足長遠。
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國的供給能力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升級和個性化的物質、文化、生態環境需求,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的目標。
擴展數據:
事實證明,中國不是需求不足,或者說沒有需求,只是需求變了,但供給的產品沒變,質量和服務跟不上。有效供給能力不足,帶來了大量的“需求外溢”,消費能力嚴重外流。要解決這些結構性問題,必須推進供給側改革。
從國際上看,當前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經歷深刻調整。國際金融危機打破了歐美發達經濟體借貸消費,東亞提供高儲蓄和廉價勞動力及產品,俄羅斯、中東、拉美提供能源資源的全球經濟循環。國際市場有效需求大幅萎縮,經濟增長遠低於潛在產出水平。
主要國家人口老齡化水平不斷提高,勞動人口增速不斷下降,社會成本和生產成本快速上升,傳統產業和增長動力不斷下降,新興產業體量和增長動力尚未積累。在這種背景下,我們需要從供應方面做出努力,在世界供應市場中找到正確的位置。
人民網-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