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壹部將視角聚焦於慰安婦的紀錄片《二十二》正在上映,短短兩天內票房破千萬,在媒體和觀眾們的呼籲與努力下,排片量也在逐漸增加。
暫時還沒有看,但曾經看過郭柯導演拍攝的《三十二》,這部短短四十分鐘的慰安婦電影記錄了壹位廣西老人和她中日混血兒子的生活,在這個敏感且悲傷的話題中,導演並未大肆渲染命運的苦痛,老人也並沒有大肆控訴人生的不公,相反她說:
“這世界這麽好,現在都沒想死,這世界紅紅火火的,會想死嗎,沒想的,沒有吃慢慢來。”
從“三十二”到“二十二”再到現在的“八”,幸存者越來越少,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事情逐漸被人們忘記,她們存在的印記越來越淺,直到消失不見。
紀錄片,讓歷史影像化、真實化,讓很多人知道,世界上還有這樣的壹些人,在頑強且樂觀的活著,盡管曾經飽受苦痛。
今天給大家推薦幾部比較不錯的紀錄片,希望大家喜歡。
遊民三部曲
導演:徐童
徐童的“遊民三部曲”,《算命》、《麥收》、《老唐頭》,聚焦於邊緣人物的生活狀態,用很原始粗糙的方式記錄著這些小人物的故事。
《算命》中,算命先生收養了個受虐待的殘障女人,起初只是為了解決自己的性需求,最後卻不忍心把她扔掉,他給妓女們算命,而找他算命的妓女們並不是眾人刻板印象中的風塵放蕩,反倒是生機勃勃,問他什麽時候能破自己的“孤獨命”。
《麥收》記錄北京私娼們的生活,她們談工作中的各種經歷談得趣味橫生,仿佛壹個普通的上班族在抱怨自己的客戶,女主角褪去妓女這個身份之後,同樣是壹位孝順長輩的小丫頭。
《老唐頭》的主人公老唐頭敘述自己在大時代中的生活,語言生猛又鮮活。
徐童這三部紀錄片不加修飾同樣也不帶立場,力求給觀眾展現最真實的人物,然而飽受爭議的是,徐童在拍攝《麥收》時,對於被拍攝者的個人隱私暴露的太過徹底,而這部電影的傳播度也非常的廣,給被拍攝人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高三
(2005)
導演:周浩
很粗糙,不可否認的粗糙,但是卻非常真實,在學習是唯壹出路的地區,他們的高三生活只有拼命與打雞血,天不亮就上早自習,以及各種灰頭土臉。
他們肩負著務農家長們的各種期望,他們盼望著走出去看更大的世界,他們的世界中沒有抓馬撕逼,但是沒有人覺得他們不在閃閃發光,也沒有人覺得他們的青春不閃耀。
我在故宮修文物
(2016)
導演:葉君/ 蕭寒
在故宮修文物的匠人們,數十年只做那麽壹件事,他們修補歷史的裂縫,他們將慢生活過到了極致。
在他們的手中,破損的文物變得完整,沈寂的鐘表又動了起來,他們的細心與專業讓人咂舌,他們的精神值得欽佩。
活著
(2011)
導演:範儉
汶川地震中失去女兒的壹對夫妻,想盡壹切辦法想要再生壹個孩子,在他們看來,如果這個孩子是個女兒,就如同是逝去女兒生命的延續,是另壹個輪回。
他們經常翻出女兒的照片看,丈夫在提到營救女兒時幾度哽咽,40歲的妻子與46歲的丈夫,早就過了最佳的生育年齡,為了再要壹個孩子,妻子打針吃藥受了很多罪,與此同時,這對夫妻也有很多“戰友”,這些夫妻同樣是在地震之中失去了孩子,他們把第二個孩子當成逝去孩子生命的延續。
這部紀錄片,瑣碎中講述著這對夫妻的不易,經濟上的拮據,手術的疼痛,但他們,尤其是女主人公,給我們展示的是母性的包容,與生命的堅韌。
我們誕生在中國
(2016)
導演:陸川主演:周迅/ 約翰·卡拉辛斯基
這部中、美、英合拍的紀錄片非常的治愈也非常的暖,老少皆宜。
三條線索,三位主人公,雪豹達娃,金絲猴淘淘,和大熊貓丫丫,它們與它們的家庭,有壹系列妙趣橫生的故事。
盡管大自然充滿著兇險與未知,但這部電影卻弱化了弱肉強食的血腥殘酷,重點刻畫出的是母愛、萌態與家庭教育,將動物們賦予擬人化的豐富情感,同時將大自然的多樣與壯闊展現給觀眾,鏡頭下的動物與風景極美,非常適合小朋友們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