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檢驗報告的概念和作用
調查報告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講,調查報告是指作者為了了解某壹領域的基本情況或獲取某項科研任務的科學數據或證據,按照壹定的科學標準進行的個人調查活動,並在此基礎上撰寫的文章,如調查筆記、調查日記、部分學術報告等,統稱為調查報告。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表明,知識的唯壹來源是物質世界。認識要靠實踐,人的認識過程必須經過感性認識階段,然後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在社會實踐中學習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具體運用。
重要領導的職責就是發現問題,制定政策,解決問題。為了發現問題,我們必須考察客觀事物的歷史和現狀,考察其內部和外部的關系。至於決策和解決問題,更需要通過系統細致的調查,探索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發展變化的規律,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政策。重要領導親自視察很重要。當然,不可能事事親力親為。他們需要借助別人的檢查結果來幫助自己制定相關政策。這樣,偵查活動就會越來越社會化、大眾化。在信息化、決策科學化和高效率的新時代,調查報告具有更大的意義和作用。
為了獲得某項科研任務的科學數據,科研人員還需要親自進行實地考察——考察事物的內在活動規律及相關信息,否則無法得出科學結論。
我國社會科學的調查有著良好的傳統,但自然科學的調查由於種種原因受到很大的限制。新中國成立後,根據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和大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開展了多學科綜合調查。建國40年來,綜合調查覆蓋了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區,尤其是很多偏遠地區。以自然資源綜合調查為例,1956年,國務院制定了科技發展12年規劃。為了完成國家邊遠地區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調查任務,中國科學院成立了綜合調查委員會,統壹領導和組織各種綜合調查,先後組建了十個大型綜合調查隊,每年有數千人同時來訪。這壹時期的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活動取得了明顯的成績,為國家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制定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和區域發展規劃提供了大量的科學數據和依據;它促進了資源研究和調查的發展。在全面調查活動的基礎上,建立了許多科研機構。壹些考察隊還系統整理了地貌、氣候、土壤、植物等科學考察報告,成為課題專著。
十壹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面向經濟建設的科學研究任務的日益增加,科學考察活動,特別是以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為中心的科學考察活動,肩負著振興中華的光榮任務。它將為中國國民經濟、社會文化和各學科科學研究的發展做出貢獻。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調查報告的分類和特點
調查報告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根據報告的對象,可分為地質地貌調查報告、古生物調查報告、考古調查報告、衛生防疫調查報告、生產力發展調查報告等。每個主體都可以是調查對象,寫壹份調查報告。
根據寫作的特點,可分為總論考察、考證考察、論證考察和學術考察。
人們習慣上稱單壹學科的調查報告為考題調查,兩個或兩個以上學科聯合調查所寫的報告為綜合調查。報刊上常見的是專題調查報道和綜合調查報道。
這裏著重從寫作特點的角度進行分類,討論各種調查報告及其寫作的特點。
1.面向介紹的調查報告
這類調查報告常用於自然資源和社會文化的綜合調查。經過實地考察,作者介紹了調查區各方面的基本情況。其作用是讓人們對這壹地區的概況有壹個清晰的認識,同時也為上級領導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和制定相關政策或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這種調查報告的特點是其普查性和全面性。對廣泛的主題進行了調查。考察地區的面積、地形、氣候、河湖、工農業、交通、文化、教育、衛生等都是考察對象,必要時還需要考察該地區的民風、人情。
比如楊勤業的《壹馬之行——橫斷山科學考察劄記》就是壹篇綜述報告。本調查報告對偏馬的情況進行了調查,偏馬位於橫斷山脈西側的高黎貢山主山脊線以西,隸屬於雲南省怒江州紫嶽州湖水縣。如地理和地形特征,“偏馬,包括上偏馬、下偏馬等自然村,海拔在兩千米以下”,“是鬧昌卡河源頭的壹個小山間盆地”。人口和農業耕作的歷史和現實情況是:“歷史上早在明朝時就是中國的壹部分領土,屬土司六庫登格管轄”。現在,“總人口只有500多,耕地只有1000多畝。至今這裏仍廣泛種植,雖然也是用極少量松土栽培,但沒有施肥的習慣。玉米和水稻壹年壹熟,農業單位面積產量維持在300公斤以下的低水平,與優越的自然條件不相稱。”偏馬的氣候特征:“偏馬的年降水量估計在1400 mm左右..每年的雨季從6月到10月持續5個月,其中7月最大,約占全年的壹半。所以盡管偏馬海拔低,但溫度並不比東坡的上海水高。”夏天最熱的月份平均氣溫低於25℃,晚上不蓋被子睡不著。“偏馬的森林資源:”偏馬的溝裏生長著常綠闊葉林。山坡上的常綠闊葉林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有的變成了雲南的松林。“入林之時,藤蔓縈繞,草密。到處都有很多人抱樹。”樹木的上層樹冠可分為五六層,組成極其復雜。在壹個250平方米的樣方內,有22種高大喬木,優勢科、屬為貝殼類和樟科的部分種、屬。上樹冠幅直徑3.5米,茂密的枝葉讓陽光消失在林下,濕生植被特別發達,覆蓋率達90%以上。”“片馬經濟林很豐富。只要在老鄉的老木屋裏走壹走,就會看到茶樹被當作籬笆,桃、李、蘋果被當作樹蔭,核桃、梨樹被當作籬笆。“片馬地區的居民特點是:“片馬的居民主要是景頗族和佤族。他們熱情好客”,對於“遠道而來的遊客,更是殷勤周到。"
簡介介紹的調查報告題材多,涉及面廣。上面引用的調查報告清楚地考察了偏馬地區的優勢和劣勢,從而為提高這壹地區人民的文化素質,為發展這壹地區的水利、經濟和森林資源制定合理的發展規劃提供了充分的科學依據。
這類調查報告的第二個特點是“遊記”。所謂“漫遊”是指遊記的壹些特點。具體來說,首先是指簡介要有鮮明的真實性。比如地質地貌、政治經濟文化狀況、山川河流、歷史遺跡、自然資源、建築特色、民俗風情等方面的介紹。必須有鮮明的真實性,絕對不允許“合理”的想象或誇張。憑借其真實性,調查報告使讀者對該地區有壹個正確的認識。
其次,它意味著有壹個美麗的形象。在描述壹般情況時,可以采用講解和描寫並重的方法,靈活運用各種表達方式,使壹般情況清晰美觀,使讀者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獲得美感。片麻星裏對壹些山川的描寫很生動:“藤滿氣,草密,到處都是幾個人相擁的樹。樹上長滿了綠色的苔蘚,樹幹上掛著綠色薄紗般的菠蘿。藤蔓從壹棵樹到另壹棵樹,從上面的樹到下面的灌木,就像壹條蟒蛇在編織。”這種描寫能激發讀者美好的想象,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憶遊”的另壹個特點是指痕跡清晰。壹篇帶有概況介紹的調查報告,往往是由作者的調查足跡組成,層次有序。
這類調查報告的文體特征更接近散文文體,而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應用文體。如《調查筆記》《調查筆記》《調查日記》都是接近散文文體的調查報告。壹些出國考察的同誌寫的考察報告,如李、等寫的《考察歸來——新西蘭少數民族畜牧業考察組》和陳佑威、寫的《青山翠竹之思——康塞普西翁林區考察》,更明顯地帶有壹些“遊記”的特征,因而常被誤認為是遊記。其實簡介介紹的調查報告只有“遊記”,但不是遊記。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寫作目的不同。《概況介紹》調查報告為相關決策部門開發各種資源、制定相關發展規劃提供了科學數據和依據,實用性強。遊記的主要目的是通過作者對旅遊景點各種情況特點的描述,表達作者的個人感受,反映時代特征。強烈的抒情性。
2.考證報告
這類報道的任務:作者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科學考察,對總的說法提出異議並加以糾正,確立新的科學結論;或者對有爭議的調查結果發表自己的結論。
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用今天的科學尺度來審視研究成果,難免會出現前人不準確或不準確的情況。在科學技術蓬勃發展的今天,重新審視前人研究成果已成定論的壹般說法,即“壹般說法”,或至今仍有爭議的科學項目,以獲得更準確的數據,得到符合事物本質規律的理論,是調查工作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調查報告的重要內容。
黃孝文先生的《江原考》是壹篇考證報告。
長江的源頭在哪裏?《辭海》註:“中國第壹大河長江,發源於脫脫,出於青海西南邊陲唐古拉的丹東雪山。那當曲後,稱通天河...全長6300公裏。”這是前人調查研究的結果,已經成為“通論”。中國在1976和1978兩次向長江源頭派出江源考察隊。這兩次探險弄清了源頭的水文地質等條件,確認了脫脫上遊唐古拉主峰格拉丁冬雪山南側的江根迪如冰川是長江的正源頭。這樣,長江長6395公裏。新的長度將中國最大的河流長江列為世界第三大河流。但也有壹些考察者認為,長江上遊的另壹個主流調也是長江的主要源頭之壹。這個理論目前是有爭議的,所以黃孝文先生在1985年夏天親自考察了脫脫河和當曲的源頭。通過實地考察,作者在報告中寫道:可以進壹步證明“姜根地南側冰川實際上是脫脫(馬爾曲)的主要源頭”,黨曲也是長江的源頭。“當曲發源於喀什公東北紮日山腳下的馬鞍狀山脊,北有托拉山,南有沙雅山(均為藏語音譯),山溝裏流出壹條小溪,哪條最長?筆者考察的結論是:“如果把這個地方作為計算的話,黨渠源頭應該比脫脫河長很多,長江的長度要重新計算。"
這類調查報告的特點是:用事實說話,從事實本身得出結論。黃孝文先生在《河源考》中用事實證明了自己的正確結論,糾正了壹些錯誤的考察結果。這篇報道寫道:“經查證,這裏的當曲出處與相關書籍中提到的當曲出處大相徑庭。下舍木阿壩山在這首歌的源頭西南3天,這裏的兩條小河叫繞德歌和查敦歌,而不是相關書籍中所說的多超能或達木歌。夏舍日阿壩山當地名叫阿裏西諾。另壹本書上說源山的名字叫紮拉絨,這就更不對了,因為當地的藏民都確定紮拉絨是紮曲(即瀾滄江)的源頭,在黨曲以北,墨雲公社以西。”作者在考察當曲的起源時,也是在考察的基礎上講的:“經考證,當曲的起源夏石日阿壩山東北約120至150公裏(按藏語說法是三天的路程)”,“我們騎馬考察的最高源頭是沼澤積水,主流兩側有短而相同的溪流,蜿蜒的水流下約10公裏至喀什公壩子(約4900米)時,由北向南穿過壹座小山丘(西藏稱左米當),再向西流至措尼小區域,轉向西北。在向西流之前,另壹條小溪來自東方,這也可以看作是當曲的另壹個源頭。可追溯到約10公裏處喀什公壩子東南壹座名為臥樂山的山,溝名為沙紮。源發來自壹個小水池,長約1.5米,寬約0.5米。池裏的小石子呈黃色條紋,水從地下冒出來,斷斷續續地流動,形成壹條小溪。"
作者的調查極其認真細致,從中得出的結論毋庸置疑。
潘雨生的《三打春晚》也是考證報告。經過三天的仔細考察,作者“確認了代表洋殼的蛇綠巖套的存在”,“發現達加拉蛇綠巖套②由上部的輝綠巖墻群和下部的堆積巖石組成,可以還原該洋在地質歷史和原始自然環境中的發生、發展和消亡過程。
“考證報告”的主要特點是從調查的事實中得出正確的結論,糾正“壹般理論”,或消除爭議,或確認由來已久的調查結果。這種調查報告是人們習以為常的“正宗”應用調查報告。
3.示範調查報告
這類調查報告的任務是:作者通過調查反駁錯誤的結論或言論,並給予人們正確的引導。毛澤東的《湖南農民運動調查報告》是這類調查報告的典範。
這篇調查報告主要是針對當時黨內外關於農民革命鬥爭的錯誤言論而寫的。為了有力地駁斥這壹錯誤言論,毛澤東親自到湖南考察了32天。他通過對已經興起和正在興起的農民運動的深入考察,總結出在農會領導下所做的十四件大事,從中得出農民運動“很好”的科學結論。“孫中山先生致力國民革命四十年,想做而未能做到的事,農民幾個月就做到了。這是四十年甚至幾千年都沒有達到的奇妙壯舉。”調查報告用確鑿的事實駁斥了“非常惡劣”的錯誤判斷和“過猶不及”、“流氓運動”的錯誤言論。這份調查報告在對當時黨內以陳獨秀為首的右翼勢力進行有力反擊的同時,提供了對黨內外農民運動的正確認識,為* * *生產黨領導農民運動制定了正確的方針政策,為當時的革命當局正確處理農民運動提供了充分的科學論據和非常有說服力的資料。
這篇調查報告的特點是:鮮明的議論文具有議論文的基本特征。具體來說就是:觀點明確,論據有力,邏輯嚴密。
這份調查報告以分析的手段加強了對事實的分析和論證,通過嚴謹的分析和論證,揭示了事實原本的本質特征。例如,在駁斥所謂“過分”的錯誤論點時,他寫道:“...所謂“過分”,所謂“矯枉過正”,所謂“太可笑”。這種說法看似合理,但也是錯誤的。第壹,上面說的都是土豪劣紳和不法地主...農民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反抗力,是因為依靠他們的力量來支配和踐踏農民。哪裏的反抗最強烈,哪裏的麻煩最多,哪裏的土豪劣紳、非法地主就是最邪惡的地方。農民的眼光沒有錯...”“所謂‘過分’的行動,都是由偉大的農村革命熱潮所激發的農民力量所造成的。這些行動在農民運動的第二個時期(革命時期)是非常必要的。.....作者通過分析和論證,使人們清楚地看到農民某些行為的意義,對農民“過度行為”的本質有了透徹的理解。
論證調查報告的論證語言不僅要求嚴謹、精煉、準確,而且重視形象化。這樣可以增強論點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這篇調查報告在語言表達上也是壹個例子。
4.學術調查報告
這類調查報告往往是在專題調查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從中揭示事物的發展規律,探索客觀真理,或形成壹定的理論體系,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學術性。
熊的《橫向經濟聯合的生產力經濟學考察》是壹篇學術考察報告。
本調查報告對新時期出現的“新的企業組織形式——‘橫向經濟聯合’”進行了專題調查,並在此基礎上對這壹新生事物進行了較深入的理論探討。
本報告論述了“橫向經濟聯盟”這壹新的企業組織形式產生的客觀原因和理論基礎。報告認為,“橫向經濟聯合是生產要素合理組合的要求,即適應發展生產力的客觀需要而產生的”。這種新的組織形式的出現是以生產力系統理論為理論基礎的。作者認為“社會生產力不是工人、勞動對象、工具(機器)、設備、動力系統、運輸系統、管理系統等生產要素的機械總和。,而是由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的壹個經濟體系。生產要素的組合不是壹勞永逸的,需要不斷調整。由於各種生產要素的消費周期不同,資源條件、技術條件和社會需求經常發生變化,以及生產過程中的其他變化因素,都可以“引起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作者還認為,“在商品經濟發達的時代,生產要素的組合是通過商品交換來實現的”。我國現在的橫向經濟聯合是“這是商品生產者之間的聯合”,“商品經濟的發展自然包括橫向經濟聯合的發展”。
這份調查報告的正文集中論述了如何按照生產力振動規律發展橫向經濟聯合。作者認為“發展橫向經濟聯合,首先要符合生產力社會化規律;這時候必須符合產業結構優化、生產力合理布局、技術進步、工農業現代化的規律。只有按照生產力運動規律發展橫向經濟聯合,才能真正促進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
這份學術調查報告,無論是揭示規律,還是提出措施,都為決策部門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和科學的理論依據,是壹份有價值的調查研究成果。
這類調查報告的特點是:突出科學性和創造性,註重社會價值和學術價值。
比如龐公、韓剛寫的《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歷史考察與改革展望》,姚澄等人寫的《社會主義經濟運行方式的前提條件考察》,都屬於這類考察報告。
第三,調查報告的撰寫
1.實地考察是基本的專業知識和指導。
偵查和調查的關系非常密切。偵查離不開偵查,偵查離不開偵查。但兩者還是有區別的。調查側重於基於觀察和評估的研究,調查側重於基於訪談和了解的研究。因此,調查人員必須親自對調查對象進行實地細致深刻甚至長期觀察,然後收集調查對象的標本、資料和數據供自己研究,必要時可以通過訪談了解情況,以促進調查活動的開展。但是,調查者往往接受任務去調查,而第壹個調查對象已經消失,即事件、問題等。已經成為過去。他們必須采訪目睹或親身參與某件事、某個問題、某項工作的第二個對象,為自己的研究收集相關信息和數據,必要時還可以“觀望”。“蹲點調查”本質上是壹種調查。
概括地說,調查報告是在作者個人觀察和評估的基礎上完成的,而調查報告是在作者采訪和了解情況的基礎上完成的。這篇文章的題目是《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而不是《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就是這個原因。
實地調查是撰寫調查報告的重要基礎。
考察的目的是掌握被觀察對象的特征,但沒有專業知識作為指導,觀察是完全盲目的。結果壹無所獲,或者得出了錯誤的結論。比如,壹個對地質地貌學毫無知識的人,在西藏達嘎拉的山坡上看到不止壹個地臺,會無動於衷,但對於從事地質地貌學的科考隊員來說,卻能立刻判斷出這種地貌:“所有這些地臺的存在,說明高原在上升過程中是間歇的,運動時快時慢,交替推進,每個地臺代表壹個相對穩定的時期。”(見《地理知識》1984第6期)對於壹個沒有林業知識的人來說,面對卡馬谷茂密整齊的樹林,他只能感嘆“多美啊”,卻說不出各種樹木的名字,更談不上了解它們的價值。但對於壹個有專業知識的科考隊員來說,他馬上就能發現:“在壹個250平方米的樣本中,有22個。可見,在豐富的專業知識的指導下,隊員們能夠機警、目光敏銳,迅速捕捉到考察對象的特征,發現考察對象的發展變化規律。從這個意義上說,調查報告是專家的寫作。比如,綜合考察必須由各科專家組成,沒有“南國先生”填空的余地。這樣才能完成全面的調查任務,最終完成調查報告的撰寫。
豐富深刻的專業知識不僅是調查活動的必要條件,也是寫出有分量的調查報告的必要條件。
2.壹般不需要壹個固定的機構
檢驗報告的寫作沒有固定的“方法”或模式,但需要遵循其基本模式。
不同類型的調查報告可以有不同的結構風格,簡介類的調查報告往往采用散文或日記的結構風格。《片麻星-橫斷山科學考察》、《茫茫大海腹地考察》、《①青山綠林考察-康塞普西翁林區考察》等散文都采用散文的結構風格。內蒙古田野調查筆記中的日記體②。
研究報告采用“正宗”的應用結構風格,即“三段式”:開頭、正文和結尾。
《實證調查報告》采用應用與討論相結合的結構風格。也就是說,報告的“序言”部分是申論式,簡要說明基本情況,正文部分是討論式,或平行,或遞進,或小計,或總分。
學術調查報告因為註重規律性的討論,內容豐富,篇幅較長,所以結構風格也比較復雜,或結論→本論,或本論→結論,或引言→本論→結論等等。
不同類型的調查報告有不同的結構風格。如前所述,某壹類型的調查報告沒有必要采用某種結構風格。
總的來說,《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的結構布局很難符合上述任何壹種風格。它是獨壹無二的,自成壹體的。
調查報告的結構風格要與調查報告的目的相協調,同時要考慮讀者的思維習慣,即要遵循其自身的壹些規律。
第二,前言要明確說明調查的主體、地點、時間、對象和任務。如《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序言說:“我回湖南考察湘潭、湘鄉、衡山、醴陵、長沙等地的情況。從1月4日到2月5日,* * * 32天,在農村,在縣城,召集有經驗的農民和參加農業運動的同誌開調查會,認真聽取他們的匯報,取得了大量的材料。.....反對農民運動的各種論點必須迅速糾正。革命當局對農民運動的不當處理必須迅速改變。這樣,就有利於革命的前途。“這篇《序》對題旨、地點、時間、對象以及要達到的目的作了簡明扼要的說明,讓讀者看完之後壹目了然。
第三,文本應清楚地描述調查所獲得的事實、數據和結果。議論文式調查報告和學術調查報告應在這壹部分加強論證分析,闡明正確觀點或揭示事物的內在規律。
調查報告的結尾非常靈活,可以有單獨的結尾段落或正文結尾作為全文的結尾。
調查報告中表達方式的選擇和語言的運用也很靈活。不同類型的調查報告都偏向於某壹種文體,所以表達方式的選擇和語言的運用往往各有側重。有的側重敘事,語言簡潔準確;有的可以描述或描寫,語言簡潔生動;其他以討論為主,語言要清晰準確。表達方式的選擇和語言的運用,就像結構和文體的選擇壹樣,要與調查報告的寫作目的相協調。
四、檢驗報告閱讀提示
考察報告和考察壹樣實用,適合用記憶閱讀法。通過記憶和閱讀,我可以從中吸收有用的信息來促進我的工作。由於不同類型的調查報告之間有不同的寫作特點,所以除了記憶閱讀方法外,還應根據不同的寫作特點采用其他不同的閱讀方法。
壹篇調查報告,就像壹個概述性的介紹,有著非常鮮明的散文風格,展示了許多美麗而簡單的自然美。因此,讀者也應該用欣賞的閱讀方法來閱讀它,充分享受報告奉獻給讀者的散文美。
研究報告和學術報告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針對性。所以,在采用記憶閱讀法的同時,也要采用批判閱讀法。如果讀者的目的是判斷自己的價值,那麽批判性閱讀應該是主要的閱讀方式。
議論文式的調查報告旨在駁斥錯誤的結論或言論,給人以正確的引導。作者在論證過程中經常通過多角度、多側面的論證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因此,這類報道應采用“多面”閱讀法。“多面”閱讀法也叫“四面受敵”閱讀法。
“四面受敵”的讀書方法是北宋大文豪蘇軾總結出來的壹種讀書方法。蘇軾說:“但我要少年為士,每壹本書我都讀幾遍。.....如果要古今興亡,先賢作用,也只有這個意思,不要生余念。不要再搞了,實事求是,法律文物之類的。就這樣。他仿此,雖顯得迂腐生硬,但日有所學,四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①
毛澤東曾稱贊這種方法,並將其擴展到中國社會的研究,壹個活生生的傑作。他說:“古人說‘寫作之道,有開有合’,這是對的。蘇東坡用‘四面受敵’的方法研究歷史。用四面受敵的方法研究宋朝也是對的。今天我們研究中國社會,也要用“四面受敵”的方法,把它分為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四個部分,得出中國革命的結論。”①
“四面受敵”(或稱“多面”)閱讀法的特點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來閱讀壹本書、壹篇文章或壹篇報道,從而達到了解和理解全文的目的。這種閱讀方式的好處是有利於思考和研究問題,增長知識,提高認識。
在實證調查報告的正文中,議論文的文體特征十分突出。作者從不同角度駁斥了錯誤的論點,論證了自己的觀點。因此,采用“四面受敵”(“多面”)的閱讀方式最為恰當。
當然,閱讀任何文章都不可能簡單地采用壹種方法。正確的閱讀方法往往是基於壹兩種閱讀方法和其他閱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