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識經濟的社會環境下,對會計理論的沖擊與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對會計對象的沖擊。
現行的會計模式是以企業的價值運動即G-G‘的運動作為自己的對象,對財富的認識主要局限於有形財富,對獲利驅動力的認識主要局限於有形資產。在知識經濟時代,對會計對象的沖擊具體體現在對會計要素的沖擊。會計要素的定義應根據形勢的發展及時作出修改,以更好地服務於會計目標。例如,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知識資源和人力資源成為公司最重要的資源。企業的無形資產在整個資產總額中的份額將大大超過有形資產。因此,資產的定義必須修改,否則將無法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相應地,其他會計要素定義也要作出修改。
2、對會計目標的沖擊。
關於會計目標,理論界形成了兩個學派:壹是受托責任學派,二是決策有用學派。顯然這兩個學派在會計導向及信息質量特征的側重點上是大相徑庭的:在導向上,前者是面向過去,後者是面向未來;在信息質量特征側重點上,前者強調可靠性,後者則更著重相關性。知識經濟下,會計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是會計發展的主旋律,代表了會計發展的方向。因此,未來會計的目標將是向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同時兼顧受托責任信息。
3、對會計確認的沖擊。
會計確認就是確定壹個項目能否進入會計信息體系。會計確認要求遵循可定義性、可靠性、相關性、可計量性四項標準。由於確認標準嚴格,於是許多只符合其中某個標準,但不符合全部標準的項目被排除在會計系統之外。然而這些項目卻對使用者的決策非常有用,從而造成會計信息的有用性下降。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力資源和知識產權將成為企業財富的最大驅動力,這將是會計確認的主要課題。由此可見,根據形勢的發展適當擴大資產的確認範圍,勢在必行。
4、對會計計量的沖擊。
會計計量是會計的核心。傳統會計計量是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計量模式。知識經濟時代,由於無形資產將取代有形資產占居主導地位,計量模式將以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為主,歷史成本為基礎的計量模式正面臨沖擊。由於公允價值計量是建立在主觀估計的基礎上的,缺乏可靠性;而歷史成本計量有可驗證、中立、可靠性強等優點。為了滿足不同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提供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信息和以公允價值為基礎的信息,將成為會計發展的壹大趨勢。
5、對會計報告的沖擊。
知識經濟環境下對會計確認和計量的沖擊,最終都會反映在對報告的沖擊上。傳統會計報告由於受確認標準的限制,將許多對決策有用的信息如人力資源信息、自創商譽等無形資產信息排除在外,更缺乏面向未來的預測性信息和價值信息等,造成會計報告信息數量上不完整。在知識經濟時代,會計報告信息的相關性、及時性也面臨挑戰,如企業必須快速、及時地獲得財務和市場信息,以便迅速作出決策。這就要求會計適應“快”的要求,改革傳統的信息加工和報告方式,充分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和通信網絡技術,使會計信息系統更加靈敏、準確、及時。
會計的存在和發展,是社會經濟環境變革的結果。社會環境向知識經濟發展和變革,必然對依存於社會環境的會計理論和實踐產生全面的、深刻的沖擊與挑戰。在知識經濟對會計的巨大沖擊和挑戰面前,我們只有迎難而進,開拓進取,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抱殘守缺,墨守成規,是沒有出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