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會計制度和所得稅法相對獨立的條件下,會計利潤與稅收收入的差異有擴大的趨勢。所得稅的正確核算必須區分差異產生的根本原因和具體表現,並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采取適當的會計處理方法。
關鍵詞:所得稅;差異;會計處理方法
在所得稅年度匯算清繳中,由於企業會計制度與企業所得稅法律法規存在諸多差異,如何在會計核算的基礎上準確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是許多企業稅務人員遇到的難題,特別是新會計制度頒布後,會計核算中出現了許多新的內容和方法,增加了納稅調整的復雜性。所以,要準確把握;只有通過與企業所得稅法律法規的差異,才能正確確定企業所得稅費用和應納企業所得稅,同時選擇合適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處理。
l會計制度與所得稅法的差異是產生差異的根本原因。
美國著名稅務會計專家史蒂文?6?1F?6?1吉特曼博士認為,所得稅法本質上處理兩類問題:①壹個項目應確定為收入還是費用;②項目何時確認為收入和費用?會計利潤是根據計算和確定的,會計制度是財務會計的基礎,是各種會計法規的總稱。財務會計必須符合財務會計準則的要求,真實公允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而稅法是從國家稅務機關的角度制定的,是為了滿足國家稅收的需要。
1.1永久差異永久差異是指在壹個會計期間內,由於會計制度和稅法在計算收入、費用或損失的範圍不同而導致的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差異。這種差異發生在本期,以後各期不會轉回。主要包括:①按會計制度規定核算時,作為收入計入報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確認收入。比如企業購買國債的利息收入。②按照會計制度核算時,不作為收入計入會計報表,而是作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的收入,需要繳納所得稅。(3)按會計制度規定核算時,費用或損失確認計入會計報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得扣除。④按會計制度核算時不確認為費用或損失,但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這種情況在實踐中很少見。
1.2計時差異是指由於稅法和會計制度確認收入、費用或損失的時間不同而導致的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的差異。時間性差異發生在某壹會計期間,但可以在以後期間轉回。時間性差異的基本特征是,某項收入或費用和損失可以計入稅前會計利潤和應納稅所得額,但計入稅前會計利潤和應納稅所得額的時間不同。
(1)企業取得的某項收入,按照會計制度應確認為當期收入,但按照稅法規定應確認為以後期間的應納稅收入。②企業發生的費用或損失,應根據會計制度確認為當期費用或損失,但應根據稅法規定從以後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3)企業取得的某項收入,按照會計制度應在以後期間確認,但按照稅法規定應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4)企業發生的費用或損失,按照會計制度應確認為以後期間的費用或損失,但按照稅法規定可以從當期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2企業會計利潤與稅收收入區別的具體內容
由於會計業務日益復雜,企業所得稅的永久性差異和時間性差異的計算有多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具體來說,由於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所得稅法律法規的差異導致的稅前會計利潤和應納稅所得額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計算成本損失時為2.1。由於會計制度和稅法的差異,根據會計制度,企業支付的工資、三項費用、支付的利息、業務招待費、公益救濟性捐贈、固定資產折舊費用等。均由成本賬戶核算,固定資產的維護費用也可計入成本。稅法規定了上述費用稅前列支的依據、比例和金額,導致扣除口徑存在差異。
2.2計算成本損失時,會計制度與稅法差異產生的差異①股權轉讓損失按會計制度計入投資損失,按稅法扣除的投資損失不得超過當年實現的股權投資收益,超過部分可無限期結轉以後年度。(2)廣告費按會計制度計入營業費用,稅法規定每個納稅年度除醫藥、家電行業銷售收入的8%外,其他行業不能超過2%,超過部分可以無限期結轉以後年度。
2.3部分涉稅事項處理方法的差異①會計制度規定短期投資減值準備、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存貨減值準備、壞賬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等。稅法規定,除壞賬準備和商品折舊準備外,其他準備不得稅前扣除。(2)會計制度規定,按照權益法計算的虧損,按照在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中所占份額計入投資者的虧損,已經發生的投資損失可以按照稅法規定在稅前扣除。(3)會計制度規定固定資產改良支出計入固定資產原值,按固定資產類別提取折舊;稅法規定,已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的改良支出,應當計入遞延資產,在不少於5年內攤銷,不能計入原值。(4)出售職工住房、接受捐贈固定資產,會計制度可按規定計提折舊;稅法規定折舊不得在稅前列支。
2.4稅務處理規定禁止扣除項目差異,如糧食白酒廣告費、非公益性、救濟性捐贈、罰款等。,且會計制度規定計入成本費用;稅法規定不允許稅前扣除。
2.5稅收法規限制了壹些允許扣除的項目,不同企業發生的各類資產損失按會計制度計入營業外支出;稅法規定,經稅務機關批準後才能扣除。
2.6部分應納稅所得額規定的差異①短期投資利息,會計制度規定減少短期投資賬面價值,稅法規定計入企業收入總額。(2)進行債務重組時,應付賬款余額按照會計制度計入資本公積;稅法規定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三)企業收到的專用基金經核實後的余額,按照會計制度計入資本公積,除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根據稅法規定指定的以外,計入應納稅所得額。(4)房地產開發企業可以按照完工百分比確認房地產開發收入的實現,稅法規定對預收賬款征收20%所得稅。⑤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在籌建期間發生的開辦費,除購建固定資產外,壹律先在長期待攤費用中歸集,計入企業投產當月損益。⑥會計制度規定,對於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的企業應當按照在被投資企業中的份額,分享或分擔被投資企業當年的損益,以確認投資收益。
由於上述會計處理與稅收法規的差異,企業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必須準確把握這些差異,根據稅法調整會計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