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870年,威廉·巴克萊·匹特在倫敦創立了壹家會計師事務所。1877年,湯姆森·麥克林托克會計師事務所在格拉斯哥開辦了壹家分所。在1911年,威廉·巴克萊·匹特公司和馬威克·密卓爾公司合並成為後來為人熟知的畢馬威(Peat Marwick)。
與此同時,在1917年,皮特·克裏恩菲德在阿姆斯特丹創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會計師事務所,而且後來收購了克拉恩霍夫的公司。 1979年,湯姆森·麥克林托克公司改組為KMG,由壹家只在本國開展業務的公司,變革為壹家開展國際業務的跨國企業。隨後在1987年,KMG與畢馬威在美國合並成為了現在的KPMG,而在英國,合並後的公司叫做畢馬威-麥克林托克公司[5]。
1990年,這兩個分公司統壹名稱為“KPMG-畢馬威-麥克林托克”;但在1991年,他們又更名為“KPMG-畢馬威”;最終在1995年,該公司正式定名為“KPMG”。
1997年,畢馬威和安永曾經***同宣布他們將合並,此舉意在對抗普華和永道的合並。然而最後,普華永道的合並得到了批準,而畢馬威和安永的合並則不了了之。 2001年,畢馬威通過IPO剝離了自己旗下的咨詢公司,也就是後來為人所知的畢博公司(BearingPoint)。而英國和荷蘭的咨詢部門則在2002年出售給了源訊(Atos Origin)。2003年,畢馬威又剝離了自己的法律部門,將他們出售給了FTI Consulting。
2007年10月,畢馬威合並了它在英國、德國、瑞士和列支敦士登的子公司。約翰·格裏菲斯-瓊斯與拉爾夫·諾能馬歇爾成為了公司的***同主席。
2008年12月,由畢馬威負責審計的特裏蒙特集團的基金在麥道夫策劃的“龐氏騙局”當中損失至少23.7億美元。因此畢馬威遭到了投資者的集體訴訟。
2009年1月14日,畢馬威和德勤壹起取代了普華永道,成為了印度IT廠商薩蒂揚電腦服務公司(Satyam Computer Services)的審計事務所。但是,印度特許會計師協會提出了異議,因為畢馬威並未在該協會正式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