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是: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指作為會計主體的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以持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為前提,持續經營假設為會計的核算活動界定了時間範圍。
補充: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四項。
1.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又稱會計實體、會計個體,是指會計人員為之服務的特定單位。這壹特定單位必須具有獨立的資金、獨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獨立核算,要求會計人員只能核算和監督所在主體的經濟業務。這壹基本前提的主要意義在於:壹是將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與該主體所有者及職工個人的經濟活動區別開來,二是將該主體的經濟活動與其他單位和上級主管機關的經濟活動區別開來,從而界定了從事會計工作和提供會計信息的空間範圍,同時說明某會計主體的會計信息僅與該會計主體的整體活動和成果相關。
應當註意的是,會計主體與法律主體(法人)並非是對等的概念。法人壹定是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壹定是法人。例如,獨資與合夥企業壹般不具有法人資格。企業的財產和債務在法律上被視為業主或合夥人的財產和債務。但在會計核算上必須將其作為會計主體,以便將企業的經濟活動與其所有者個人的財務活動區別開來。企業集團由若幹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組成,各個企業是獨立的會計主體。但為了反映整個集團的財務狀況及其經營成果,應編制該集團的合並會計報表.而這裏的企業集團是會計主體,但不是法人。此外,壹個企業內部的車間、部門,雖然可以單獨核算、建立經濟責任制,但它們不具備獨立資金,不能獨立核算,不能獨立地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因而不能構成會計主體。
2.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會計人員為之服務的會計主體,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根據正常的經營方針和既定的經營目標持續經營下去。即在可預見的未來,該會計主體不會破產清算,所持有的資產將正常營運,所負有的債務將正常償還。這壹基本前提的主要意義在於:資產和負債仍按歷史成本計價,固定資產按預計使用期限提取折舊等。當然,任何企業不可能長生不老,壹旦進人破產清算,這壹前提便失去意義,將以清算價格取代歷史成本,但這不會影響這壹前提在大多數正常企業中的重要作用與合理性。
3.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由持續經營前提所決定。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是持續不斷的壹個向量。為了及時獲得會計信息,充分發揮會計的反映和監督職能,應當合理地劃分會計期間,即進行會計分期。所謂會計分期,就是將企業的經營活動人為劃分成若幹個相等的時間間隔,以便確認某個會計期間的收入、費用、利潤,確認某個會計期末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編制會計報表。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季度和月份。年度、季度和月份的起迄日期采用公歷日期。”這壹基本前提的主要意義在於:界定了會計信息的時間段落.為權責發生制、可比性原則、壹貫性原則、相關性原則、配比性原則、及時性原則、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及謹慎性原則等奠定了理論與實務的基礎。
4.貨幣計量
企業的經濟活動千差萬別,財產物資種類繁多,選擇合理、實用又簡化的計量單位,對於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貨幣計量是指在會計核算中,以貨幣作為統壹計量單位。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業務收支以外幣為主的企業,也可以選擇某種外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編制的會計報表應當折算為人民幣反映。境外企業向國內有關部門編報會計報表,應當折算為人民幣反映。”這壹基本前提的背後隱含著幣值穩定的假設。其主要意義在於:確認了以貨幣為主要的、統壹的計量單位,同其他三項基本前提壹起,為各項會計原則的確立奠定定了基礎。
上述會計核算的四項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的關系。會計主體確立了會計核算的空間範圍,持續經營與會計分期確立了會計核算的時間長度,而貨幣計量則對會計核算上的時空計量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手段。沒有會計主體,就不會有持續經營;沒有持續經營,就不會有會計分期;沒有貨幣計量,就不會有現代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