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課程建設與課程開發有什麽不同
壹、兩者的意義不同:
1、課程建設的意義:課程是高等學校教學建設的基礎,課程建設是學校教學基本建設的重要內容之壹。加強課程建設是有效落實教學計劃,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證。
2、課程開發的意義:教育的目標是為屬於某種文化的人進行該文化的傳承和更新,對於家庭和個人來說教育的目標有兩個,壹個是教育兒童成為有個人身份的成人.
另壹個是向後代傳遞知識和技能,並讓後代為適應他們所生存的自然與社會現實的要求做準備。這兩個目標是適應現實及個人和群體生存的基礎,為實現目標,就要對課程進行設計開發。
二、兩者的包括的內容不同:
1、課程建設包括的內容:
(1)課程的規劃設計,主要是解決設置什麽課程、課程如何排序、課程標準是什麽等問題,這壹系列工作實際就是課程規劃模式建設。
(2)課程的實施過程,就是教學過程,主要是解決怎樣教才能實現培養目標等問題,這壹系列工作實際就是教學模式建設。
2、課程開發包括的內容不同:
目前課程開發因其訴求不同,主要分為兩類,壹類是以各大高校為代表的學院式課程開發體系,另壹類是以各大中型企業為代表的實戰課程開發體系。學院式的課程開發體系的主要特點是教學知識的系統、全面,教學內容講究嚴謹、科學。企業實戰課程開發體系的主要特點是將教學知識的操作性和實用性強,教學內容與工作聯系緊密。
(1)課程建設包括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課程開發的原則:
1、超前性原則:職業學校培養人才必須以市場為導向。然而,辦教育有教育的規律,培養人才具有周期性,這就要求課程設置必須對未來經濟發展趨勢、未來人才市場需求作出準確分析和預測,為超前開發課程提供可靠的依據。
2、多元性原則:現代職業勞動界限的超越和對勞動者知識結構的需求,要求職業教育必須使受教育者具有跨崗位、跨職業的能力。滿足這種需求,就要開發多元化課程,如開設必修課、必選課、選修課、活動課等。
3、基礎性原則:市場經濟以盈利為主要標誌,因而勢必不斷引進新設備、利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而辦教育很難跟蹤這種變化。與其“疲於追趕”,不如加強基礎能力訓練,增強學生潛在能力,設置基礎性課程,如在財會專業中,加強會計基礎知識教學,強化財會工作的基本核算方法和基本操作規範的訓練。
4、實踐性原則:實現能力教育的壹個重要支撐點是實踐教學,因此,設置課程既要充分體現崗位資格所需要實踐的環節、內容,又要體現交叉復合崗位和職業的實踐內容、形式,還要體現各種實踐的可操作性。
5、靈活性原則:課程設置在註重基礎知識、實際操作、理論研究結構組合的同時,更要突出客觀實際需要。在縱向上,要能組合出不同層次職業人才培養的方案,如市場營銷專業課程可組合出企業營銷策劃人員;在橫向上,要能夠兼顧專業之間的配合,如財經類專業都需要財稅金融知識和統計調查分析知識等。
B. 什麽是課程建設
課程是高等學校教學建設的基礎,課程建設是學校教學基本建設的重要內容之壹。
課程建設的主要內容就是課程模式和教學模式建設。
課程模式建設,主要是研究:教什麽的問題,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
壹是按照壹定的思想和理論開發課程,目前比較先進的課程開發思想和理論就是“基於工作過程”;
二是考慮專業特性和學生特點,按照能力培養循序漸進的原則序化課程;
三是編制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等框架計劃,即建立課程標準。
加強課程建設是學校提高整體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它涉及教師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教材、教學管理等教學基本建設工作的諸多方面,是壹項整體性教學改革和建設工作。因此,必須加強組織領導,成立院、系(部)二級課程建設領導小組(院級課程建設領導小組由教學委員會成員組成)。
課程建設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制定全院的課程建設規劃、方案,組織開展新上專業合格課程的驗收和精品課程的評選,對各類課程進行檢查、指導和評估等工作;院、系(部)課程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制定本單位的課程建設規劃、方案,開展合格課程的建設、指導、驗收和檢查,組織申報精品課程等工作;從而為課程建設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組織保證。
擁有壹支師德高尚、治學嚴謹、學術水平和教學水平“雙高”的教師隊伍是提高課程建設質量,實現課程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為進壹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鼓勵在職教師進行短期進修和申請攻讀博士、碩士學位,不斷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充分開發利用校內教學資源,加強對青年教師的指導和幫助,迅速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鞏固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取得的成果,在教師中開辦現代教育技術高級培訓班,全面提高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改革教學方法、手段的能力;提高外聘教師的質量,努力聘請國內外知名教授來校任教。
C. 初中課程建設的內容有那些
建設?有這門課?
D. 德育課程建設包括哪些方面
常規德育活動課程
社團課程
綜合實踐課程
畢業年級的管理流程制度化,系統化
E. 德育課程建設包括哪些方面
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學德育課程化建設德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靈魂,但受傳統教育發展方式的束縛,學校德育功利色彩濃厚,生硬的規範、空洞的說教使德育缺乏層次性和針對性,投入多產出少,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如隔靴撓癢,蒼白無力,沒有實效。剛剛頒布實施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把“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作為了壹項重要的戰略主題,並特別強調,要“創新德育形式,豐富德育內容,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九十四中學以科學發展觀和新課改核心價值觀引領學校德育工作,在已經形成的德育經驗和特色的基礎上,立足學校實際和發展需要,尋求學校德育工作創新的生長點和突破口,為適應教育發展方式轉變的新形勢,確立了課程是教育的核心,充分發揮課程建設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功能,構建壹系列德育課程結構,探索知與行的統壹,完善德育課程構建與實施的思路,在轉變教育發展方式背景下進行了壹次增強德育實效性的全新嘗試。
壹、德育課程體系的構建是為了實現德育的教育目標
學校在校長辦學理念的指導下,緊緊圍繞德育目標,本著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並重,統壹要求與個性發展相結合,學校教育和社會影響相統壹的原則,培養九十四中學全面發展,善於溝通,具有國際視野和良好做人品格的合格中學生。針對學校德育教育內容涉及領域廣泛,開展形式靈活多樣,且不同形式的德育教育實施力度也有所不同的實際,九十四中學首先對德育教育資源進行整合,主要通過德育課程的設置來落實德育教育的基本內容與要求,把原有的德育活動方式、德育教育方式納入廣義的德育課程中來,形成課程體系,確**育工作在時間與空間上予以更大保證,能持久、有效地開展。
二、德育課程體系構建的三方面探索
學校在對德育工作課程化進行梳理的過程中,按照學生的認知層面,行為層面,結合滲透教育,活動課程,使學生上升到自覺地知行統壹的層面。
(壹)滋養文化環境。創設學校有內涵的文化情境,它以壹種“桃李不言,下
自成蹊”的獨特方式,成為內化學生思想品德的中介,強調更多的是實施不自覺、無意識、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影響。實際上,它滲透在學校生活的各個層面,是物質與精神、有形與無形、動態與靜態的統壹體。
1.校園文化孕育。多年來,九十四中系統梳理優化校園文化,著重構建二大文化特色:壹是精神文化,包括校訓文化、班訓文化、學風文化等;二是環境文化,包括教室文化、樓道文化、餐廳文化、廁所文化等;這些是對學校辦學積澱的深層次挖掘。學校通過教師、學生的交互作用,融合先進思想道德、優秀傳統文化和校本教育資源,體現人文關懷,努力培育特色鮮明的高品位的校園文化,在“無言、無求、無形”的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受到感染,自覺地產生歸屬感、認同感和使命感、真正實現文化育人。
2.文化建設課程。學科課程以外由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多種活動項目和活動方式,開展的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性、自主性、創造性、趣味性為主要特征的活動課程,主要內容有:壹是班級特色活動,包括值周班、班徽設計、班級博客等;二是學校節慶活動,包括藝術節、文化節、體育節等;
(二)滲透德育教育。通過有意識的、直接的教育活動使受教育者自覺受到影響的道德教育,具有目標明確、條件可靠、效率顯著等特點和優勢。這類德育課程主要從知識、理論角度入手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包括兩大類,壹是國家課程體系中的思想政治課,二是滲透性德育課程。
1.思想政治課。在新課程背景下,九十四中的思想政治課註重德育教育與現實生活的結合,從高中生的思想困惑和感興趣的熱點問題入手,把抽象的宏觀德育目標具體化,積極創設學生參與的教育教學情境,引入話題,讓學生自由地表達對某壹問題的觀點和看法,經過學生的自我體驗,正確的價值取向內化為壹種內在品質,教師的適時點撥就會收到四兩撥千斤的實效。
2.滲透性德育課程。新課程每個學科的三維教學目標中除了要準確把握本學科教學中的“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標,還要關註“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德育的目標和內容,這是德育教育的最好素材。學科的課程知識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資源,不同學科各有側重,因此,學校要求任課教師在承擔知識傳承的同時必須承擔起德育任務,要深入挖掘學科內在的德育因素,每節課都要確立“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目標,並積極創設適合學生的德育教育情境,將德育目標落到實處:人文與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應特別註重人文素養的培養;科學學習領域的課程,要重視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和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藝體類課程中,應註意加強審美情趣的陶冶、毅力意誌的磨練和完善人格的培養。(三)豐富活動課程。
1、常規德育活動課程。常規性德育活動的開展形式相對固定,都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有組織地逐步落實學校德育內容的最佳途徑。每月第壹周的周壹“愛心捐款日”、每周壹次的“國旗下講話”、每周壹次的班校會、每學年兩次的安全法制報告會、每學年壹次的心理健康文化周、入學時的新生軍訓等活動都是每個學生必須參與的學校常規性活動。長期以來,學校已經建立了比較規範的活動機制,並將這些活動直接納入課程管理,以課程的規範來實施這些常規性德育活動。
2、社團課程。目前,學校的社團由團委總負責,對社團的建立、註冊、活動開展和評價相應實施三級管理,每個社團的指導教師由學校教師或校外專業人員擔任,學校要求非畢業班學生每人至少參加壹個社團的活動,兩年內按時參加社團活動並在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的學生每次記入相應學分。社員的評價由指導教師和社長***同完成。
3、畢業年級的管理流程制度化,系統化,從進入畢業年的暑假開始,針對畢業年級的壹系列教育活動按時按需程序化的開展,高三年級的成人宣誓、畢業時的“祝福高三”達到了良好的激勵,推動師生目標實現的結果。
4、綜合實踐課程。除國家課程中明確規定的社會實踐、研究性學習和社區服務外,學校目前正開展“實景課堂”活動,通過學科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基層去,在壹個不是刻意創設的環境中,學生通過學科知識的學習,了解學科知識、體驗學科知識,給學生搭建知行統壹的平臺場景,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及綜合實踐能力,通過感觸、滲透、體驗等,讓學生明白學習的目的,增長實踐才幹。
三、德育體系構建不能缺少形成合理的、可操作的德育課程評價體系及機制。
上述課程化,流程化的德育課程體系的建立完善,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同時,進而學會學到管理活動的能力,從壹個側面也體現了學校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的教育目標。隨著課程化建設的深入,九十四中學深刻認識到德育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運用活動這壹載體,在生活中讓學生體驗德育,進而形成壹套合理的評價機制,教會學生具有人際溝通的能力,具有欣賞合作夥伴的心態,具有健康的人格。
總之,學校德育課程的構建與實施是壹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關系到學校師生***同發展的全局,在壹段時間的探索之後,九十四中將致力於學校德育課程體系的整體規劃,科學合理地推進學校德育課程化進程,並重點探索構建科學有效的學校德育課程評價機制,使學校的德育課程更有實效性。
F. 課程建設包括哪些內容
課程建設 首先根據妳的專業 選定課題 也就是妳準備做什麽東西 然後找自己的團隊(當然自己做也可) 接著確定課設目標 明確設計要求 做計劃書 然後開始根據所學專業 有必要再找壹些資料 開始進行電路或者課程設計 設計好後進行仿真 如果有問題 就在設計的電路和項目上更改 在進行仿真 直到出現預想結果 然後進行出圖 和 寫課設報告....
G. 什麽是課程建設
課程建設規劃
雙擊自動滾屏 發布者:admin 發布時間:2008-5-24 閱讀:7224次
本課程的建設目標、步驟及五年內課程資源上網時間表
1.本課程的建設目標:
以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為先導,以優化知識結構、重視能力培養為出發點,以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為重點,以整體優化課程結構、構建新的知識體系為主線,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加強課程整合和課程群建設,構建整體優化的課程體系,逐步實現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現代化。由此達到以下目標:
1) 進壹步探討和實現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努力創新的教學環境。
2) 逐步開成壹支以主講教師負責的、結構合理、人員穩定、學術及教學水平都比較高的優秀的師資隊伍。
3) 通過調研,及時調整部分教學內容,使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壹步體現基礎性、科學性和前瞻性。
4) 進壹步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提高教學質量,爭取教學水平與國際接軌;教育教學思想與時俱進。
5) 進壹步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和基於試題庫的教考分離機制,形成教學質量的可持續提高。
6) 進壹步完善網上資源,充分利用廣西工學院校園網絡學堂平臺,指導學生正確、有效地使用網上資源,更好地學習本門課程。
2.步驟
學習者學習難度大,課程內容和實踐操作更新速度快是本課程的特點。因此,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進壹步深化本課程的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成功開設壹門集理論性和實踐性於壹體的全校公***基礎課程,是我們下壹階段的工作重點和目標:
(1)進壹步完善“重基礎、強能力”的教學模式
結合課程組有關“CC2005”、“案例教學”等多項自治區級教學研究項目的進行,進壹步深化教學改革,使本課程教學向下與我校定位、學生實際結合,中間又與全國高校計算機等級考試要求吻合,向上與國際要求逐步接軌,培養與廣西泛北部灣經濟區開發要求壹致的具有壹定計算機編程應用能力的學生。為此,配合教材建設,需要重新審視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完善與之配套的“重基礎、強能力”的教學模式,可在2008年試行,2009年推廣。
(2)加強立體化教學平臺建設,鼓勵自主學習
利用現有的立體化數字式教學平臺,豐富上網教學資源,實現網上實時答疑、網上提交、批改作業、網上實驗、網上答題和自我測評,為學生提供壹個立體化的,好用實用的自主學習環境。網絡規劃及上網時間安排見6-1-1.3中的課程資源上網時間表。
(3)編寫出版適應新技術發展和教學要求的教材,開發與之配套的CAI課件。
1)已與出版社簽訂合同,將於2008年完成《C語言程序設計基礎教程》和《C語言程序設計基礎教程題解與實驗》兩本教材。
2)配合新編寫的教材,將於2009年上半年完成與之配套的CAI課件。
(4)開發新的試題模塊庫及其管理系統。
已向學校提出試題庫開發課題立項,在2009年初步建立好試題模塊庫,至少包含20套試卷題量,研制出題庫管理軟件,實現自動出卷制卷,並在全校使用。2010年全部建設好試題庫及其管理系統。
(5)為學生全面參加全國高校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C語言考試做好準備。
逐步提高教學質量,在2010年實現學生全面參加全國高校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C語言考試,並在以後不斷探索,逐年提高二級C語言考試過級率,爭取考試成績區內名列前茅。
3.課程資源上網時間表:
1)全程授課錄象9個知識大類上網,2008-2010完成;
2) 增設“在線答疑”欄目, 2008年9-2009年12月;
3)增設“優秀作業展示”欄目,2010年-2011年;
4)增加在線測試題1000道,更新試題300,2009-2011年
5)根據教學內容,使用教材變化,更新發布相應教學課件,2009-2011年;
6)按需隨時更新動態欄目內容(如參考資料,實驗指導等,優秀作業),2009-2012年;
H. 三級課程建設是什麽意思
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
國家制定中小學課程發展總體規劃,確定國家課程門類和課時,制定國家課程標準,宏觀指導課程實施。在保證實施國家課程的基礎上,鼓勵地方開發適應本地區的地方課程,學校可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特點的課程。
(壹)國家課程
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小學低年級開設品德與生活、語文、數學、體育、藝術(或音樂、美術)等課程。
(二)地方課程
占用地方課程課時,經省教育廳中小學教材編審委員會審定的課程。
(三)校本課程
就是學校的活動類課程、選修課、興趣活動的繼承、規範和發展,納入課表,依據學生需要開發,根據學校資源開發,依據辦學目標開發,認真編寫教材。
(8)課程建設包括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程建設有兩個要素:壹是:規劃設計,二是:實施過程。
課程的規劃設計,主要是解決設置什麽課程、課程如何排序、課程標準是什麽等問題,這壹系列工作實際就是課程規劃模式建設;課程的實施過程,就是教學過程,主要是解決怎樣教才能實現培養目標等問題,這壹系列工作實際就是教學模式建設。
因此,課程建設的主要內容就是課程模式和教學模式建設。
課程模式建設,主要是研究:教什麽的問題,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壹是按照壹定的思想和理論開發課程,目前比較先進的課程開發思想和理論就是“基於工作過程”;二是考慮專業特性和學生特點,按照能力培養循序漸進的原則序化課程;三是編制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等框架計劃,即建立課程標準。
教學模式建設,主要是指:在壹定的教育目標及教學理論指導下,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結構、教學手段方法、教學評價等因素進行簡約概括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指導教學實踐的教學行為系統。
我國實行了新的義務教育《課程計劃》,改變了全國大壹統的課程格局,增加了地方課程,突破了單壹的課程結構,改變了國家統壹管理課程的制度,逐步實行中央、地方、學校三級管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相結合的課程結構體系。
多年來的“壹綱壹本”的課程教材體系正向“壹綱多本”或“多綱多本”的課程教材體系轉變。地方和學校在課程建設中的作用越來越大,課程多樣化的趨勢日益明顯。這樣,就使地方和學校有了壹定的課程管理權,使地方和學校有了課程開發的壹定自由。
在保證國家課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據各地經濟文化發展的特點和水平,發揮地方、社區和學校參與課程開發的積極性,能使課程和教學更好地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服務,更好地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
許多有條件的地方、學校與課程專家合作,在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建設方面做了大膽的嘗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積累了壹定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