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專業 - 畢業9年後,重新回到課堂,我發現......

畢業9年後,重新回到課堂,我發現......

壹天,在午餐後回教室的路上,同學問我: 重新回到校園讀書後,妳有什麽感覺 ?

我想了想說:我發現校園的確是讀書的清凈所在,而且讓我覺得心態更年輕了(雖然我壹直也沒認為自己老了);

但是,我覺得如果只是想通過課堂上老師所講的課程去學到這個領域很多的知識,大概率上是不可能的。

最多是在這個領域,這個老師 激發了妳從這個角度看待商業世界的興趣 。有了這個興趣後,更多就是自己再去自學了。

清凈的讀書所在

雲大的MBA項目教學在其位於市中心的老校區,校區毗鄰市中心的翠湖,頗有些鬧中取靜的韻味。

加上疫情以來學校對於進出人員實行管控,平時可供校外人士遊覽的校區就只有學生和老師了。雖稍顯冷清,但也更加的幽靜。

而這種幽靜會讓妳在步入校園走進教室的路上,體驗到瞬時的轉變:從街上車水馬龍的喧囂到校內鳥鳴花香的安寧。

這份安寧更容易讓我們從忙碌的工作中抽離出來,回到課堂之上,專心的做個“學生”。

那位同學和我說,他上課時喜歡坐在靠窗的位置,因為上課時累了,看壹眼窗外的古樹,聽壹聲外面的鳥鳴,非常的愜意。

心態的年輕

通常,我們心理上總是把“讀書學習”和“校園生活”聯系在壹起:只有有了“讀書學習”的機會,才能夠擁有“校園生活”。

當我背著雙肩包走在校園裏,看著周邊的學生還是稚嫩的臉龐時,不免會有壹種“時光倒流”的感覺,仿佛時光倒流回了讀大學本科的時候,那些點滴的記憶又開始重啟,心態上也有壹種“時光倒流”的感覺。

加上 課堂上老師對我們思維的壹些“暴擊”,同學間討論時意見想法的壹些“碰撞”,在我們思維中沖開了壹些“缺口”,在我們的視野裏打來了壹些“窗口”,在我們的心底又燃起了壹些憧憬,覺得未來又有了更多的可能 。

而這些,是我認為在知識理論學習之外非常重要的“副產品”。

新的角度,新的興趣

記得壹門課的老師在開始的幾節課裏不斷的強調,妳們來讀MBA,不是要向“學碩”那樣去做學術研究,更多的是要打開妳們的思維。

而在這壹過程中,我收獲了對於理解世界的壹些新的角度,激發了壹些新的興趣。其中,有兩門課對我來說是“出乎意料”的:

壹個是《會計學》。任課老師上課很有風格,基本不用PPT,重要內容都是板書。授課語言幽默且內容豐富, 讓我了解到從會計的視角如何分析企業的競爭力,發現企業的管理問題。現在的會計已不是事後的總結式的給出分析結論,更多的是事前的規劃,從而避免財務風險 。

在講解會計方面知識時,所舉的案例貼近我們的生活,很多是他參與的,所以帶動感很強,而課程中不時穿插的投資和理財的知識更讓我們覺得“很值”。

這門課不僅講會計方面的財務知識,也會提到經濟學和管理學的知識,讓我們可以更立體的看待課堂上所討論的問題。所以這門課成功的引起了我這個數學基礎差的文科生的興趣,它在我心裏的學期課程排行榜中名列第壹。

另壹個是《政治》(課程全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

我想,大概率上妳看了課程名稱已經頭大了。但是,大部分時候,這門課都讓我聽得津津有味。

任課老師在講解理論知識的同時,會穿插壹些個人化的解讀,也會對壹些制度的制定和實施展開“吐槽”。但這“吐槽”不是壹邊倒的否定,也會講到它的“時代”局限性。

我感受到老師在言語間對鄧小平比較推崇,讓我也開始思考,我最近這壹兩代人都是受到了“改革開放”紅利影響,但作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是在什麽樣的國際和國內背景下作出了這樣的政策安排?政策受到了哪些阻礙,他是如何應對的?於是課余我找來相關的著作開始自己閱讀。

聽課的過程中我也復習很多近代史的內容,我不禁想,我那教歷史的高中班主任如果把課也講得這麽好的話,我對歷史的興趣應該會更多吧。當然,這只能是如果了。

為什麽我會對上面兩門課感興趣?無非是授課老師 有料且有趣 。

而課講得好不好,我們每次都能很直觀的“看得到”。由於我們的座位不固定,大家喜歡的課都往前坐,而上不喜歡的課時,後三排就人滿為患了。這種每門課間人員的“潮汐運動”,生動的體現了課程的受歡迎程度。

我想,“照本宣科”般的講解知識體系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因為我們身邊隨手可得的知識的豐富程度已經很高。而 如何通過“提出壹個可以激發大家思考和討論的好問題、然後給出基於學科知識體系的豐富解釋”,在我看來是更重要的 。

誠然,不可否認的是,有些老師的知識體系還停留在十幾年前,課堂上講到的案例還停留在十幾年前。仿佛他們不關心這門課對妳們有什麽用,我講得很熟悉,很順暢才重要。當我和同學講起我對這壹現象的不理解時,他說,這有什麽稀奇,很多老教授都是憑借“壹套PPT打天下”的。

而巧合的是,從上述兩位老師課堂上講述的內容中,我們可以明顯的感覺到他們都參與很多的社會實踐的項目。

我沒有了解過現在高校學術研究的趨勢是怎樣的,不過我想, 如果高校老師能夠適度地走出校園,以咨詢、顧問、項目指導等方式去把自己的知識儲備和社會資源進行整合,不僅可以提升社會組織的效益,而且實踐經驗的積累和總結也會豐富老師的學術研究 。

不休息的周末

MBA周末班的課程安排非常緊湊,從周五晚上到周日下午。

沒有休息的周末累嗎?當然累。但是人的適應能力很厲害的,過了2-3周後我就適應了周末的節奏。當然,周末的家務事也就辛苦了家裏的另壹半。

有些科目還有課後作業,需要利用工作之余去完成。 相對來說我更喜歡那種按組提交的作業,小組通過溝通討論來給出壹個方案,我認為這才是MBA作業應該有的形式 。

每門課的最後壹節的下課時,我們都和任課老師合影,以紀念這段師生時光。而結課時我的心態有著些許的矛盾:壹方面是終於有“周末”了,可以“全身心”的休息了;另壹方面,也有些心疼,年度學費的壹半就這麽花完了......

課余活動

因為疫情的原因,開學的壹系列活動都向後延期了。而班級內小範圍組織的活動最多的就是聚餐了,壹邊品嘗美食壹邊溝通了解成了我們課余生活主要部分。

由於我喜歡參與和組織活動,在學期快結束時加入了MBA聯合會(相當於學生會)。在放假後的第壹個月裏,聯合會的小夥伴們已經開始籌劃幾個活動。

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促進大家在課堂學習之外多多的溝通交流,互相學習,***同成長。

畢業9年後,重新回到課堂,我發現了工作後的我們對待課堂的心態已經發生了改變: 從被動的接收信息到主動的搜尋解決方案。

我們會更“功利的”去學習,為了更從容地應對生活和工作中撲面而來的壹個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