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充分認識加強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的重要性。
1.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是搞好農村經營的基礎。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壹直是經濟管理的基礎,也是我們的看家本領。早在合作化時期,農村經營就從財務會計管理開始;承包後,農村經營率先突破財務核算改革;20世紀90年代初,在我們提出的“經濟管理的八項任務”中,財務會計管理是重要任務之壹。農業進入新階段後,在經濟管理的“三管三導”格局中,基礎工作是“三管”。從三管的角度來看,土地承包和農民負擔實際上是以財務管理為基礎的。起初,農民對金融混亂反應強烈。“四清”中的“廉潔經濟”,就是抓財務管理。20世紀80年代末,農民負擔問題開始出現。農民負擔問題實際上是壹個經濟問題,是壹個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的問題。因此,農民負擔管理,另壹方面,是財務管理。現在土地問題又出現了。土地問題的實質是如何分配農民權益和集體資產。農民最重要的權益是什麽?說到底就是經濟物質利益和政治民主權利。最後,它們涉及財務問題,反映在財務管理上。因此,財務管理是農業經濟系統中的專家。如果財務管理做得好,會促進土地承包和農民負擔的管理。回顧近50年的歷程,財務管理基礎紮實,經濟管理就會順利進行,事業就會發展;每當這個基礎動搖了,管理的事業就要遭殃。
2、搞好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是解決當前農村矛盾的需要。當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取得新進展,農民收入有所恢復,許多惠農惠農政策陸續出臺,農業農村工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但也要看到,進入新階段後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突出問題是征地補償、村莊改造和村莊重建過程中占用集體資產、村級債務沈重等。這些問題說到底就是如何處理國家、集體和農民的利益,如何在城鎮化過程中維護農民和集體的合法利益。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農村穩定和經濟發展將受到影響。這些涉及經濟利益的問題最終都會反映到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上。因此,加強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是解決農村突出矛盾和問題的基礎,是維護農村穩定、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
3.加強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是搞好農村基層民主的要求。xx年xx全會提出了科學執政、依法執政、民主執政。就農村而言,實行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無疑是民主治理的壹個重要方面;是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行使民主權利、參與社會事務管理的重要途徑;它是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的重點和核心是財務公開,農村財務與農民利益密切相關,是農民最關心的工作。所以,農村集體財務管理絕不是簡單算壹筆賬,填壹份報告的事情。建立健全集體財務管理和財務公開的各項制度,是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的重要環節,是加強基層民主建設的要求。
4、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方面。加入WTO後,中國農村經濟市場化進程加快,這對我們的工作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提高農業競爭力,當務之急是盡快建立和完善農村市場經濟體制,進壹步理順經濟關系,規範經濟秩序,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市場主體是市場經濟的基礎。目前,社區集體經濟組織作為農村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市場主體地位尚不明確,這與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未能及時適應改革發展的要求有很大關系。我們的工作必須與時俱進。要實現農村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農村財務會計制度要與國際接軌,農村經濟管理手段要現代化、信息化,集體經濟組織要成為獨立完整的市場主體,這些都需要規範的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制度作為保障。因此,要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出發,考慮和解決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問題。
二、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創新工作思路、工作內容和工作方法。
農業和農村正處於新的發展階段,面臨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解決這些問題,老辦法是行不通的。我們必須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同樣,推進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創新工作思路、內容和方法。
1,要科學判斷形勢。這是壹切工作的基礎。在科學判斷形勢時,要註意以下幾點:第壹,農村社會經濟正在進行壹場深刻的改革,這就是農村稅費改革。稅費改革不僅僅是減輕農民負擔,實際上包含了整個農村的經濟體制改革。就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而言,稅費改革後,“三提五統”將不復存在,農業稅及其附加將逐步取消,上級轉移支付和各種補貼將逐步增加,村級財務內容將發生變化。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對如何進行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有壹個清醒的認識。第二,現在的發展是基於城鄉規劃。在此背景下,如何處理城中村改造中的集體資產,如何處理和維護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和權益等問題都凸顯出來。對此,我們應該審時度勢,不要拘泥於過去的管理思路和模式。第三,在推進市場經濟體制建設中,農民的需求發生了重大變化。目前農民最需要的是維權,渴望服務。強制性的行政管理已經不適合農民的要求。我們要在依法執政的同時,盡可能為農民提供他們需要的服務。所以,我們工作的對象沒有變,只是內容和方法要變,以農民的需求為前提和任務。以土地承包為例,它既包含維權,也包含服務。不及時支付安置費、補償費,是對農民權益的侵害;當出現糾紛時,農民需要農業和經濟部門的服務。會計委托代理不僅僅是管理賬目,更是為農民提供更放心的理財服務,通過這樣的理財保護農民利益。江蘇省農業和經濟部門開展的“五項服務”把管理理解為壹種服務,是壹種有價值的探索。我們做工作,要以群眾滿意、答應不答應、高興不高興為標準,要體現以人為本。
2、要緊緊圍繞農業和農村的中心工作開展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圍繞中心工作,服從和服務於中心工作,就能得到黨委和政府的支持。這是工作的壹般規律,也是壹個基本經驗。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必須圍繞中心進行。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確保集體資產安全,都是黨委政府關心的事情,也是群眾最關心的問題。要圍繞這些問題,把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放在中心工作的大格局中,使之符合黨委、政府和農民的需要,為開展和推進這項工作創造有利條件。所以理財不能就事論事,要把工作和國家大政方針、中心工作、農民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體現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只有這樣,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工作才能朝著經常化、規範化、制度化的方向發展。
3、搞好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應註意處理好幾個關系。壹是處理好面上引導和突出重點的關系。農村工作面廣,想有所作為,不能只抓眉毛胡子壹把抓。要通過村集體財務標準化示範點建設,抓好典型示範工作,以點帶面。二是處理好與其他工作的關系。要在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的總體格局中統籌考慮資產管理、財務管理和審計;還應該和土地承包、稅費改革、農民負擔掛鉤。比如征地補償費的管理本身就涉及到資產管理和財務管理的問題。再比如稅費改革中的村級債務問題,也與資產管理和財務管理密切相關。三是處理好當前工作和長遠工作的關系。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的目標是實現經常化、規範化、制度化,要綜合考慮,要有清醒的認識,壹步步向這個目標邁進。四是處理好加強工作與落實工作保障的關系。開展任何工作,都需要壹定的條件和相應的保障,尤其是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現在看來,有三個問題應該引起註意:首先是農村會計隊伍的管理問題。農村會計不僅是農村財務管理的基礎,也是整個農村管理的基礎。目前,這支隊伍的管理面臨著很大的困難和挑戰。解決這個問題的基本原則是權責統壹。壹些地方通過培訓、上崗等方式加強對農村會計人員的管理,值得借鑒。二是工作基礎,即法律、法規、制度、文件。應該說這個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了。目前,有20多個省份對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和財務管理進行了立法,有11個省份對農村審計進行了立法。近年來,中央先後出臺了2000年3號文件、2004年中辦17號文件、2003年農業部8號文件等。,明確規定了管理部門的職責。這些是我們做好工作的堅實基礎。各級經濟管理部門要認真學習領會,充分運用政策法規,切實履行職責。第三是工作經費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應該是想辦法把中央的文件政策變成管理部門的常規業務工作,把常規業務工作變成可操作的項目,把項目變成可投資的資金。比如培訓可以變成項目,執行新會計制度可以變成項目,化解債務可以變成項目,資產管理中的產權改革也可以變成項目。這需要我們去研究和推廣。
三、抓住機遇,紮實推進幾項重點工作。
1.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行財務公開。2004年,文件號中央辦公廳17高度重視農村集體財務公開和財務管理工作。部署的52項具體任務中,農業部門牽頭18,參與18。各級農村管理部門要深刻認識到,要以與時俱進的態度和求真務實的作風,把加強農村集體財務公開作為推進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的突破口,作為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任務,加快城鄉統籌,加強農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
壹是建立和完善公開制度。尚未開展工作的地區,要加大工作指導力度,督促盡快全面公開;對已經全面鋪開的地方,要註意建立健全制度,提高工作質量;財務管理基礎好,工作規範的地方,要立足鞏固,堅持。
二是豐富和拓展公開內容。要根據形勢發展、農村實際情況和農民群眾要求,拓展公開內容。重點宣傳“壹事壹議”籌資籌勞和涉農稅費;食品補貼;土地補償費信息;鄉村債務情況;以及群眾要求公開的其他事項。
三是加強工作檢查監督。要經常聽取民主理財小組和農戶對財務公開的意見,加強監督檢查。對財務混亂、財務保密或虛假公示、群眾反映財務問題較多的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幫助其做好財務整改,解決存在的問題,監督其財務公開。
第四,做好農村會計的培訓工作。培養壹支高素質的農村會計隊伍,就是要做好農村集體財務公開和財務管理工作。
關鍵也是做好農業和農村工作的基礎。與普通會計不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不僅承擔財務會計工作,還承擔土地承包、農民負擔管理等其他業務,以貫徹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任務十分艱巨,他們是黨的農村政策進村的重要力量。各地要結合《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的實施,組織好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會計人員和民主理財工作。
人員培訓,逐步推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會人員和民主理財小組成員培訓制度。
2.促進標準化。加強集體財務管理。開展規範化財務管理活動是加強農村集體財務管理的重要措施。2004年,我部組織了標準化試點示範,確定了150個試點示範村。江蘇、廣東等省也部署了相應的示範項目,各地可在部確定的試點示範村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適當擴大試點示範面積。
標準化建設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壹是制度的標準化。完善財務制度是搞好農村集體財務管理的基礎。我們應該關註它。
民主管理和財務公開制度、現金銀行存款管理制度、債權債務管理制度、資產臺賬制度、財務支出審批制度、會計人員管理制度、“壹事壹議”籌資籌勞制度。二是工作流程的標準化。完善財務流程規範化是實現農村集體財務管理規範化的重要內容。重點制定規範的集體財務收支審批程序和財務活動程序,保障農民對集體財務的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按照財務制度依法科學理財,切實做到民主理財。三是科目、賬簿、報表的規範化。在這方面,吉林等省有比較成功的做法可供參考。第四,檔案管理規範。標準化建設的目的是形成農村財務管理的操作性行業標準和工作標準,並逐步推廣,從而推動農村集體財務管理走上經常化、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
3.加強審計監督。關註農民權益。確保農村集體資產安全。農村審計是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利益的重要手段。審計工作的重點是組織專項審計,如結合財務公開工作,對公開中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進行專項審計;結合征收占用集體土地,開展移民補償費專項審計;結合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組織開展村內“壹事壹議”籌資籌勞審計;結合村幹部變動情況,組織開展村幹部任期和離任審計。在開展專項審計的同時,也要做好其他審計工作。審計內容主要包括:集體資產的管理和使用、財務預決算、財務收支、生產經營和建設項目的承包經營、集體債權債務、上級撥付或接受的資金和物資的使用以及群眾要求審計的其他事項。
村財政屬於集體性質。農村集體資產是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入股和長期勞動積累形成的* * *資產,是廣大農民勞動的結晶。屬於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所有,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平調或者挪用。加強監督管理,確保農村集體資產安全,就是保護農民利益。高度關註撤村並居過程中拉平集體資產、損害農民利益的問題,進壹步完善集體資產監督管理,防止集體資產流失,促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近年來,為適應農村市場化、城鎮化的需要,壹些地方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理念引入農村集體資產產權管理,探索改革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明晰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初步建立了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運行機制。要深入研究、分析和總結這些做法,積極思考和探索新時期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制度創新,增強服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