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介紹
本專業主要研究與數字媒體信息的獲取、處理、存儲、傳播、管理、安全和輸出相關的理論、方法、技術和系統。它是包括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在內的各種信息技術的綜合應用技術,其關鍵技術和內容主要包括數字信息采集與輸出技術、數字信息存儲技術、數字信息處理技術、數字信息管理和安全。
培訓目標
培養能夠掌握數字內容創作和制作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方法,以及相關軟硬件工具的研發和應用,能夠在傳媒和文化產業相關領域進行技術應用和開發、制作、傳播、運營或管理的創新型專業人才。
高校要根據上述培養目標和自身辦學定位,結合各自專業基礎和學科特點,在充分調研分析區域和行業特點及學生未來發展需求的基礎上,以滿足國家和社會發展對多元化人才培養的需求為目標,豐富人才培養目標內涵,準確定位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鼓勵高校特色化發展,高校要根據自身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積極探索和選擇創造型、生產型、研究型或復合型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以滿足社會對多元化人才培養的需求,滿足學生升學和就業的不同需求。
培養規格
掌握藝術、人文社會科學和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具有橫跨人文、藝術、科學等領域的復合型知識結構;了解與本專業相關的國家政策、法律法規;了解專業領域的發展歷史、發展前沿、研究動態和創新方向;了解影視、網絡媒體創作、制作、傳播、運營的基本流程;了解項目管理、市場營銷、版權保護及相關方面的壹般知識。
重點了解數字內容制作相關的藝術和技術背景知識;掌握數字媒體技術的基礎理論和核心知識,以及遊戲設計、互動技術開發、影視特效制作中技術研發、應用和內容制作所需的相關知識。
課程體系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主要由通識教育、綜合教育和專業教育組成。通識教育的課程單元主要包括人文社會科學、科學技術和藝術素養。除公共基礎課程外,綜合教育課程單元還包括學術科學活動、文化體育活動等。專業教育課程單元主要由專業基礎課程單元和專業課程單元組成,還包括課程實踐、認知實踐、專業實踐、R&D和創意課題、共同創造和共同開發等實踐性教學內容。
教學條件
教師量表
專任教師的數量應與學校的學術地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教學時數相匹配。根據教育部相關文件規定的辦學條件指標,生師比不得高於11: 1。可根據專業需要聘請壹定數量的兼職講師,特別是有實踐經驗、來自行業壹線的講師。兼職教師要納入教師考核,校外聘請的教師要納入轉制後的教師總數;合理控制班級教學規模,有足夠數量的教師參與實踐教學指導。
教學經費
教學經費的投入應能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與學校的學科地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教學時數相匹配。
教學日常運行經費占經常預算中教育經費(扣除中央財政專項資金的205類教育經費)和學費收入之和的比例不低於13%;年平均教學經費支出不低於1200元,並隨著教育經費的增長逐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