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多欄式報告模式
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假設相同的信息需求,這意味著所有使用者對公司業務持有相同的觀點,這導致在有多種會計方法時,只使用壹種方法,提供單壹的信息。單壹信息不便於比較不同計量確認方法下得出的結論,也不能確認不同信息的價值。更重要的是,這種方式提供的信息通常與決策無關,無法實現真實、公允的原則,還會導致會計數據的固化。因此,應引入多欄式報告模式。也就是說,對同壹項經濟業務采用多種會計方法處理,從中獲得的不同信息在財務報告中披露,使單壹信息走向多元化信息。在使用這種報告模式時,要防止信息過載的問題。
二、“事件”報告模式和數據庫核算模式
假設用戶的信息需求是事先知道的,這導致了財務報告數據的高度全面性。綜合信息最嚴重的弊端是阻止用戶根據自己的需要重新編制報告;此外,處理綜合信息的過程也會導致信息的丟失和失真。同時,綜合信息也忽略了用戶認知風格的差異,為管理層操縱會計數字進行利潤管理提供了空間;它使信息不及時,為信息的有效審核和使用設置了障礙,也排除了用戶參與編制過程。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人們提出了其他模式,如“事件”報告模式和數據庫記賬模式。
美國著名會計師G H Sorter在1969中提出了“事項會計”理論,這壹理論再次受到關註。索特指出,在沒有充分了解信息使用和決策模式需求的情況下,會計應建立在提供與各種可能的決策模式相關的經濟事項信息的基礎上,由用戶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即把數據整合的任務交給信息用戶。因此,財務報告應該包括足夠詳細的數據,以便用戶能夠重建已經發生的經濟事件。所謂事項,是指可以通過會計數據觀察和表征的具體活動、交易和事項。相應地,資產負債表是企業自成立以來,通過賬戶匯總後,以余額間接表示的各類事項的報表,利潤表是直接表示某壹期間發生的經營事項的報表。從數據處理的角度來看,事項會計以“事項”為數據處理對象。經濟事項發生後,通過各種業務處理子系統進入數據庫,並根據各種事項的特點及其邏輯關系進行實時自動處理,從而達到反映和控制各種經濟活動的目的。
數據庫會計模型的目的是提供壹個數據庫,信息用戶可以從中提取不同詳細程度的數據。它是數據庫環境中“事件”報告模型的擴展,但是它與“事件”報告模型有不同的方向。“事項”報告模式強調編制詳細的財務報表,而數據庫會計模式強調存儲和維護最原始的數據。此時對信息使用者的專業要求更高,要成為財務分析方面的專家。
第三,差異報告模式
差別報告可以在兩個層面上實施。壹個方面是從信息提供者的角度,報告單位為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不同內容(或時間)的財務報告。由於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和獲取權限(方式或手段)不同,壹些特定的使用者或使用者群體對通用財務報告並不滿意。因此,企業可以有選擇地、有重點地披露部分用戶或用戶群體的特殊需求。
另壹方面,從會計規範的角度,建立不同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實際上,這是政府在編制和提供財務報表以及要求披露的會計信息的格式、內容、數量和詳細程度方面對不同規模或類型的企業區別對待的壹種制度安排。這壹制度在美國、英國、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家都有不同程度的采用。財政部2006年出臺的壹套新會計準則,只考慮在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業使用。小企業仍按原小企業會計制度進行會計處理和信息披露。可以說,這也是我國實施差異化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初步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