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強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
1.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深化金融改革,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加快發展風險投資,拓寬直接融資渠道,鼓勵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上市,借鑒壹些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經驗,開放二板市場,為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提供必要的資金投入。轉變商業銀行的觀念,由被動貸款向主動貸款轉變,充分發揮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促進作用,改革和完善現有的信貸管理方式。建立多層次保障體系。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可以由市、省、縣三級機構組成。其業務包括擔保和再擔保;保障以城市為主,再保障以省份為主。市中小企業擔保機構服務轄區內中小企業,並將分支機構延伸至區縣;省級中小企業擔保體系以當地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服務機構為服務對象,實行業務指導和監管。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在設立初期不應以盈利為主要目的,其擔保資金和業務經費應以政府預算和資產配置為主,擔保費收入為輔。2.加強資金管理,強化財務控制現金流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的中心。要加強日常資金管理,使企業的資金少壹些,恢復快壹些,盡可能保持良性循環。這就要求企業在應收賬款管理、材料的合理庫存、設備采購和管理等方面做進壹步的精細化工作,協調好資金的流動性、安全性和效益性的關系。這涉及到企業內部管理的方方面面,企業管理者要轉變觀念,認識到管好、用好、管好財務不僅僅是財務部門的職責,更是關系到企業各個部門和生產經營環節的大事。各部門要層層落實,為企業資金管理做貢獻。(1)提高中小企業財務系統的現代企業管理,尤其是有效的財務管理,需要有完整的財務信息來幫助管理者分析過去,預測未來,讓管理者看得更遠,增強風險意識。為此,應從以下制度上加強管理。首先,要註意企業財務的內部牽制制度。內部牽制制度是指任何涉及企業資金、財務的支付、結算、登記等工作,都必須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來辦理,才能起到制約作用。比如出納不得兼管審計、保管會計檔案、登記收入、支出、費用、債權債務賬目,即管賬不管錢,管錢不管賬。這樣既能保證各類會計數據的真實、合法、完整,又能形成各職能部門管理者之間的相互牽制機制。其次,完善內部審計制度,實施會計再監督。內部審計實施是再監督的有效手段。堅持內部審計機構和財務機構的獨立性,確保內部審計人員獨立於被審計部門,查錯防弊,改善經營管理,保障中小企業持續健康發展。重新建立財務審批權限和簽字制度。在審批程序上,規定每壹筆財務支出都要按照規定的順序審批;在簽字組合中規定每筆支出的單據,應按照審批程序和權限進行簽字。同時應規定出納只開展完成簽名組合的業務,出納應拒絕開展未完成簽名組合的業務支出。因此,它對控制不合理支出,維護支出的合法性起到了積極的作用。(2)加強應收賬款管理。應收賬款的存在使企業能夠促進銷售,增強競爭力,但同時也要避免應收賬款對企業資金周轉的制約和可能的壞賬損失。在對蘇南中小企業的調查中,36。7%的企業認為自己在資金方面面臨的最主要的困難和問題是被三角債拖累。為了應對和解決這壹問題,中小企業可以采取以下兩項措施:壹是完善信用體系,做好原始記錄。企業除了要掌握應收賬款的明細賬,分析賬齡外,還要建立完善的催收和信用分析體系,避免銷售信用泛濫,資金積壓,壞賬居高不下,甚至引發訴訟。第二,業務和催收可以由壹個人來處理,他們的工作業績可以得到相應的考核。(3)保持適當的庫存,既能保證企業經營的正常需要,又能將庫存占用的營運資金降到最低。適當的庫存管理依賴於企業所有部門的合作。例如,當對產品的需求上升時,業務部門應立即檢測並將信息傳達給企業的其他部門,采購部門和生產部門必須立即考慮這壹變化因素並將其安排在采購和生產計劃中,財務部門也應制定適當的資金來源計劃。值得壹提的是,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普遍較小,這就決定了企業生產產品所需的原材料不多,生產出來的產品產量也不大。從很遠的地方購買原材料和銷售產品是不經濟的。所以盡量就近采購原材料,不僅可以節約采購成本,還可以減少原材料的庫存積壓,減少原材料對資金的占用。同理,盡可能近距離銷售產品,可以節省銷售費用,縮短產品庫存周期,既減少了資金占用,又加快了資金回收,提高了資金利用效率。(4)重視生產成本的事前管理,重點是成本計劃、產品設計和試生產。根據市場需求、產品價格水平和產銷預測找到目標成本。目標成本交給設計、工藝、生產、供應部門具體設計實施,不斷改進設計,提高材料利用率。采用廉價的替代材料,降低材料和協作件的采購價格,提高生產率,實現目標成本。只有達到目標成本,才能正式進行試生產。生產過程中的成本管理采用標準成本(也稱預算成本和計劃成本)進行事前控制。將標準成本按成本形成的責任單元逐級分解,按標準成本管理生產過程,使成本管理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同時,我們也重視事後檢查和評估。各責任單位定期分析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的差異。實際成本低於標準成本的,要總結經驗,鞏固推廣。如果實際成本高於標準成本,就要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解決。3.優化財務結構,平衡高增長和穩健發展,優化財務結構是企業財務穩定的關鍵。其具體標誌是綜合資本成本低,財務杠桿效益高,財務風險適中。企業應對資本、負債、資產等進行結構調整。根據經營環境的變化,使其保持合理的比例。(1)建立最優資本結構。最優資本結構是指在壹定時期內能夠實現財務杠桿利益、財務風險融資成本和企業價值之間最佳平衡的資本結構。資本結構安排是壹個復雜的問題,因為它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在設計最佳資本結構的過程中必須考慮這些相關因素。(2)優化債務結構。負債結構管理的重點是負債的期限結構。由於預期現金流很難與債務的期限和數量保持協調,這就要求企業在允許現金流波動的前提下,在確定債務期限結構時保持壹個安全邊際。企業應當權衡長期負債和短期負債的盈利能力和風險,確定能夠使企業風險最小化、盈利能力最大化的長期負債和短期負債的比例。(3)優化資產結構。資產結構優化主要是確定壹個既能維持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又能在降低或不增加風險的前提下,給企業帶來盡可能多的利潤的流動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