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機械加工企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機械加工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與發展,就必須具有良好的會計核算水平。文章闡述了會計處理方法的定義、機械加工業會計處理流程,然後選采取機械加工業中的制造成本核算作為研究對象,提出了其核算方法的選擇、步驟與流程。 關鍵詞會計處理;工業企業;機械加工
會計處理方法又稱作會計核算法,顧名思義,就是指企業在會計核算時使用的方法。壹般包括企業所得稅、收入確認、存貨計價、固定資產折舊、壞帳損失等方法,這些方法組建成壹個整體。由於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對會計資料的運用都具備壹定的影響,同時《會計法》規定各單位不能隨意改變其使用的會計處理方法,須保持前後期壹致,若發生改變的,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會計制度將變更的原應、情況與影響在財會報告中予以說明,否則將進行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因而,企業選擇恰當的會計處理方法對企業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壹、機械加工業的會計處理流程
機械加工業屬於工業企業,它的主要營業活動包含供應、生產、銷售三大部分。按照生產經營活動的組成部分,其會計帳務處理流程如下:(1)收到對方加工材料。單獨設置備查賬簿和有關的明細賬,核算其收發結存數額,按接受加工的物資應設置表外科目核算。
可以設置“代管材料物資”、“受托加工物資”兩個表外科目。借:代管材料物資-xx;貸:受托加工物資-xx。(2)加工生產時。借:生產成本-受托加工;貸:原材料;貸:應付工資等。(3)加工完工產品。借:受托加工物資-xx;貸:代管材料物資-xx。(4)結算收取加工費。借:銀行存款(應收賬款);貸:主營業務收入;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同時,借:主營業務成本;貸:生產成本-委托加工。如果企業的規模小,業務量不多,可以不設置明細分類賬,直接將逐筆業務登記總賬。實際會計實務要求會計人員每發生壹筆業務就要登記入明細分類賬中。而總賬中的數額是直接將科目匯總表的數額抄過去。企業可以根據業務量每隔五天,十天,十五天,或是壹個月編制壹次科目匯總表。如果業務相當大。也可以壹天壹編的。
在機械加工業的生產經營環節中,生產環節為組織產品生產所發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按產品對象形成產品生產成本,即為制造成本。產品制造成本核算的準確與否,直接影響到產品銷售成本結轉的正確性,進而影響當期的會計利潤和應納稅所得額。因此,對制造成本的會計核算處理正確對企業具又深遠的意義。 二、制造成本的會計核算
制造成本通過“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科目進行核算。“生產成本”科目核算企業進行工業性生產所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生產各種產成品、自制半成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以及自制設備等
所發生的各項費用;該科目設置“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兩個二級科目。“基本生產成本”二級科目核算企業為完成主要生產目的而進行的產品生產發生的費用,用於計算基本生產的產品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二級科目核算企業為基本生產及其他服務而進行的產品生產和勞務供應發生的費用,用於計算輔助生產產品和勞務成本。該科目按成本核算對象設明細賬,明細賬用多欄式賬頁按成本項目設專欄進行明細核算。
“制造費用”科目核算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按不同的車間、部門設置明細賬,明細賬用多欄式按費用項目內容設專欄進行明細核算。基本生產發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費用,按成本項目借記“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貸記有關科目。賬務處理: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貸:原材料-直接材料。應付工資,輔助生產發生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費用,按成本項目借記“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貸記有關科目。賬務處理:借: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貸:原材料-直接材料。應付工資,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借記“制造費用”,貸記有關科目。賬務處理:借:制造費用;貸:原材料(銀行存款、累計折舊等),月終,制造費用分配給成本核算對象時,賬務處理: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貸:制造費用,“制造費用”科目月末無余額。
三、制造成本核算方法選擇
最好的制造成本核算方法就是最貼近企業生產流程和工藝要求的核算體系,而不能局限在成本會計理論的框架裏面。理論上,企業按訂單生產,須使用分批法,但分批法的弊端是事後反映型,不能滿足成本的事前控制;而若采用標準成本法,只要訂單中品種、格式繁多,工作量將會很大,同時成本考核時難以分清責任。鑒於此,本文建議采用標準成本法與分步法相結合來進行成本核算,揚長補短,正好解決了成本控制與成本核算相互脫節的矛盾,使企業達到降低生產成本、強化成本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作用。 四、制造成本核算思路及步驟
(1)成本標準的制定。成本標準是針對訂單中的明細產品而制訂的,它分為消耗標準和價格標準。消耗標準又分原料消耗標準、輔料消耗標準、直接燃動力標準、直接人工標準和制造費用標準;消耗標準制定的依據為工藝技術規程、生產操作規程、計劃值指標和歷史消耗資料。而價格標準分為物料價格標準、半成品價格標準、能源價格標準和人工價格標準,制定的依據為成本補償(主要包括對技術成本和人力資源的補償和環境成本的補償等)。首先,中國正跨入知識經濟時代,對知識和人才等智力資源的占有情況,將決定壹個企業的競爭能力;其次,在可持續發展觀念和目標的影響下,企業應追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三個目標的平衡發展。所以,現代成本概念中應包含技術成本和人力資源成本以及環境成本等。而傳統的成本內涵中,並不包括成本補償這壹概念,使我國
企業中普遍存在成本補償不足的問題,造成企業利潤虛增,國民收入超額分配,從而擾亂國民經濟的綜合平衡,制約了國民經濟的發展。(2)核算步驟及分析。首先,企業按以標準成本制定的產品成本價加上合理的利潤及不可預見費,並參照市場行情,組合成產品報價單,去爭取訂單。其次,接到訂單後,以標準成本為依據制定采購計劃和生產計劃,並且嚴格按計劃來執行,註意壹點就是,成本計算對象按訂單編號設置,生產費用的歸集分配也按定單編號統計,這樣,不同配制造成的成本差異反映的就會很清楚。最後,對產生的成本差異進行分析,對相關數據進行直接核對,及時更正差錯,並研討解決成本核算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並且分清責任,按成本控制辦法規定進行考核。
按訂單來安排采購材料並組織生產,可以很好的解決成本管理中材料丟失浪費現象,但這種核算方法也對企業中各項數據的真實、及時、準確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認為,在進行該成本核算時,加強以下幾項控制非常重要:壹是按訂單編號設立限額領料單,倉庫嚴格按單發貨,車間如出現材料丟失、毀損等原因增補材料時,須按程序上報審批(寫明原因並分清責任)後憑增補的領料單方能到倉庫領料;二是按訂單編號制定工藝流程單,工藝流程單中要按工序、時間註明標準成本以及實際成本,超出合理偏差也應及時按程序上報審批,寫明原因分清責任,以備考核;三是技術、倉庫、車間等各部門間以及部門各工序間要建立及時嚴謹的數據傳遞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