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專業 - 會計基礎通論

會計基礎通論

第壹章是概述

第壹節會計概述

壹,會計的概念和特征

(壹)會計的定義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壹系列特殊方法對壹個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核算和監督的壹種經濟管理。

(二)會計的基本特征(四)

1.會計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註:不唯壹)。

2.會計有壹系列特殊的方法。

包括:會計科目設置、復式記賬、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檢查、編制會計報表。

3.會計具有核算和監督的基本職能。

註:會計核算是會計工作的基礎,會計監督是會計工作質量的保證。會計監督貫穿於會計工作的全過程,是會計工作最基本的職能,也是會計管理活動的重要體現。

4.會計的本質是管理活動。

註:從職能屬性來看,會計核算和監督本身是壹種管理活動;從本質屬性看,會計本身就是壹種管理活動。

註:會計與經濟社會密切相關,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發展。

二、會計的基本職能

會計職能:指會計作為經濟管理的職能。會計的基本職能包括: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

(壹)會計的會計職能

會計職能是指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通過對特定主體的經營活動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獲得特定主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或經營業績)和現金流量等信息。

會計確認解決的是定性問題,從而判斷發生的經濟活動是否屬於會計核算的內容,屬於哪壹類業務,是作為資產、負債還是其他會計要素入賬。會計計量解決的是數量問題,即在會計確認的基礎上確定具體的入賬金額;會計報告是確認和計量的結果,即通過報告對確認、計量和記錄的結果進行匯總和整理,以財務報告的形式提供給信息使用者。會計記錄是通過壹定的方法記錄已確認和計量的經濟事項的過程。

(二)會計監督

會計監督職能是指會計人員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對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審查。

合法性審查是指審查各項經濟業務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法律制度,是否執行國家有關方針政策,杜絕違法違紀行為;合理性審查是指檢查經濟業務是否符合經濟運行的客觀規律和單位內部管理要求,單位的財務收支計劃是否得到執行,是否有利於經營目標或預算目標的實現,以確保單位能夠增收節支,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會計監督貫穿於會計管理活動的全過程,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後監督。

(三)會計與會計監督的關系

會計和會計監督這兩項基本職能密切相關,相輔相成。會計職能是會計的首要職能,是會計監督的基礎。會計工作的質量直接影響會計信息的質量,為會計監督提供依據。會計監督是會計工作的保證。沒有嚴格的會計監督,就難以保證會計所提供信息的真實性,會計的作用就難以發揮。

三、會計核算的對象和具體內容。

(1)會計對象

會計的對象是指會計核算和監督的內容。特定主體能夠用貨幣表現的壹切經濟活動都是會計的對象。用貨幣表示的經濟活動通常被稱為資本流動。因此,核算和監督的內容,即核算的對象是資金的運動。

任何單位的資金都要經歷壹個資金投入、資金循環周轉(即使用)、資金回籠的運動過程。但具體的運動形式並不完全相同。壹般情況下,資金的投入和退出基本壹致。

投入公司的資金包括:投資者投入的資金和向債權人借入的資金,前者形成所有者權益,後者屬於債權人權益(即公司負債)。資金的投入是單位獲取資金的過程,是資金運動的起點。資金退出是指資金離開單位,是資金運動的結束,主要包括償還各種債務、依法繳納各種稅費、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等。

以制造業(工業企業)為例,資金的循環包括供應過程、生產過程和銷售過程三個階段。資金運動完成了壹個從“貨幣基金-儲備基金-生產基金-產成品基金-結算基金-貨幣基金”的循環。

資金運動是會計監督內容的最高概括,是會計對象的第壹層次。會計對象的第二層次是會計要素,第三層次是會計科目。會計要素和會計科目將在第二章詳細介紹。

(二)會計核算的具體內容。

在生產經營和業務活動中,會發生各種經濟業務和經濟事項。經濟業務又稱經濟交易,是指單位與其他單位和個人之間的各種經濟利益交換,如銷售和購買產品、提供和接受勞務等。經濟事項是指單位內部發生的各種具有經濟影響的事項,如支付職工工資、報銷差旅費、計提折舊、攤銷無形資產等。壹般來說,會計核算的具體內容是單位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根據我國《會計法》第十條的規定,單位的下列交易或者事項,應當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以企業為例:

1.資金和證券的收付

貨幣是作為支付手段的貨幣資金,主要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其他對外存款、銀行匯票存款、銀行本票存款、信用證存款等。,被視為庫存現金和銀行存款。有價證券是指表明財產所有權或控制權的有價證券,如國債、股票、公司債券等。貨幣和證券是流動性最強的資產。

2.財產的接收、增加、減少和使用

財產是財產和物資的簡稱,是壹個單位進行或者維持生產、經營、業務活動並具有實物形態的經濟資源。壹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周轉材料、在產品、庫存商品等流動資產和房屋、建築物、機器、設備、設施、運輸工具等固定資產。

3.債權債務的發生和清償

債權是公司收取款項的權利,壹般包括各種應收及預付款項,如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其他應收及預付款項等。負債是指企業承擔支付的流動義務,壹般包括短期借款、應付賬款、應付票據和預收賬款、應付職工薪酬、應付稅金、應付利潤、長期借款、應付債券等。

4.資本增加或減少

資本是投資者為進行生產經營活動而投入的資本。會計資本是指所有者權益中的投入資本,包括實收資本(股本)和資本公積。資本是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必要條件,是現代企業明晰產權關系的重要標誌。

5.收入、支出、費用和成本的計算

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的增加,與所有者投入的資本無關。

支出是指單位的實際支出,以及正常生產經營活動以外的費用和損失。

費用是指企業日常活動中發生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

成本是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服務而發生的各種費用,按照產品和服務的壹定種類和數量歸集,是客觀化的費用。

收入、支出、費用和成本相互聯系,不可分割,是計算和判斷企業經營成果和盈利能力的主要依據。要獲得收益,必然要發生壹定的成本、費用和支出。

6.財務結果的計算和處理

財務成果主要是指在壹定時期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所取得的財務成果,具體表現為利潤或損失。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壹般包括:利潤總額的計算、所得稅的計算、凈利潤的計算、利潤分配或虧損彌補等。

7.其他需要辦理會計手續和進行會計核算的事項。

第二節基本會計假設

基本會計假設是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前提,是對會計核算範圍、時間和環境的合理設定。基本會計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階段和貨幣計量。

壹、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師事務所檢查監督的特定單位或組織,是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範圍。典型的會計主體是企業。在會計主體假設下,企業應當對自身的交易或事項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反映其所從事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

會計主體和法律主體(法人)不是等同的概念。壹般來說,法律主體必須是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壹定是法律主體。任何企業,無論是獨資企業、合資企業還是合夥企業,都是壹個會計主體。在大型企業的情況下,分支機構也可以被視為壹個會計實體。因此,會計主體可以是獨立法人,也可以是非獨立法人;可以是企業,也可以是企業內部的單位,或者企業內部的特定部門;可以是單個企業,也可以是由幾個企業組成的企業集團。比如壹個母公司有幾個子公司,母公司和所有子公司屬於不同的法人實體,所以母公司和所有子公司是不同的會計主體。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集團雖然不是法人,但卻是壹個會計主體。企業內部的部門,如分公司、銷售部門、生產車間等。,也可以進行單獨核算,編制內部會計報表。這些獨立的會計部門也是會計主體,但不是法人。

第二,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在可預見的未來,會計主體繼續按照目前的規模和狀態經營,不會大規模倒閉或削減業務。

企業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企業的持續經營為基礎,不考慮破產和清算因素。

持續經營只是壹個假設,任何企業都有持續經營的風險,比如破產清算。企業壹旦進入清算,應改為清算會計處理。

第三,會計階段

分期核算的目的是為了按期結算損益,編制財務報告,及時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信息。

分階段核算決定了核算的時間範圍。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和中期。中國的財政年度從6月65438+10月1開始,到2月65438+2月31結束。中期會計期間是指短於壹個完整會計年度的報告期,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界定會計階段意義重大。因為會計分期,出現了當期與前期、後期的差異,不同類型的會計主體有了會計確認和計量的基礎,形成了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兩種不同的會計基礎,進而出現了折舊、攤銷等會計處理方法。

第四,貨幣計量

註:本單位會計核算應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收支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為主的單位,可以選擇其中壹種貨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中國在境外設立的企業向中國境內報送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成人民幣。

會計的四個基本假設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會計主體確立了會計的空間範圍,連續經營和會計階段確立了會計的時間長度,貨幣計量為會計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第三節會計基礎

壹、會計基礎的概念和類型

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基礎簡稱會計基礎。會計基礎主要有兩種: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

第二,權責發生制

權責發生制,也稱為權責發生制。權責發生制要求當期已經發生或應當承擔的所有已實現的收入和費用,無論款項是否收到或支付,都應作為當期收入和費用計入利潤表;凡是不屬於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本期已經收付了款項,也不應當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記住兩個凡是)。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換句話說,企業應該在收入和費用已經實現時就予以確認,而不是等到實際收到或支付現金時才予以確認。

例如,企業A於2008年6月向企業B銷售壹批貨物,根據合同約定,企業B應於當年9月付款。企業B信用良好,財務狀況穩定。根據權責發生制的要求,在這筆銷售業務中,企業A確認收入的時間是2008年6月,而不是2008年9月。

又如,2010年9月,C公司以銀行存款8800元支付了某租賃設備9月和6月的租金。根據權責發生制的要求,C公司應分別在2065年9月438+00日和6月65,438+00日確認費用4400元,而不是9月的8800元。

根據權責發生制:

未收到的銷售款-應被視為當期收入。

預收銷售款-不應視為當期收入。

提取貸款利息——應視為當期費用。

提前支付下壹期租金——不應該作為當期費用。

三。現金制

收付實現制,也叫收付實現制或收付實現制。收付實現制是與權責發生制相對應的壹種會計基礎,是以現金的收付作為確認收入和費用的基礎。在此核算基礎上,凡是本期實際收到的現金收入(包括銀行存款),無論是否屬於本期收入,都應作為本期收入處理;所有當期實際支付的現金(包括銀行存款)費用,無論是否應在當期收入中補償,都應作為當期費用處理。(記住兩個凡是)

在上面的例子中,企業A在2008年6月銷售了貨物,並在2008年9月收到了貨款。根據收付實現制的要求,A企業應在9月份收到現金,確認收入。對於C公司,根據收付實現制的要求,9月份支付的8800元應全部視為9月份的費用。

顯然,按照權責發生制確認收入和費用,會使相關會計期間損益的確定更加合理。在實際工作中,企業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並非絕對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當壹項經濟業務的金額很小,基本上對企業的經營成果沒有影響時,根據重要性原則,為了簡化核算,可以采用收付實現制。比如某企業6月5438+10月訂閱壹份全年報紙,金額為360元。業務按權責發生制辦理,每月預提費用30元,每月辦理業務;如果是現金辦理,當月報費,360元全部計入費用,其他月份不再需要辦理此項業務。由於費用金額較小,收付實現制對企業損益沒有實質性影響,會計處理簡化,節約了會計成本。所以可以選擇使用收付實現制。

目前我國行政單位會計采用收付實現制,事業單位會計除業務可以采用權責發生制外,其他業務大部分采用收付實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