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任漢口民國日報社總經理。1913年3月,宋遇刺身亡,《漢口民國日報》發表文章聲討袁賊(袁世凱)和趙犯(趙秉鈞)。李派人到法租界逮捕了同事周玉生、皮宗石、李建農等四人,並把他們拘留在法租界巡捕房裏。在被漢口法國領事宣告無罪後,楊被押送到上海並被釋放。在黃興的支持下,同年年初來到英國,在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學習貨幣銀行學。1920回國後,在吳淞中華學院任經濟學、會計學教授,在商務印書館任會計主管,並改革商業會計制度,迅速扭虧為盈。郭沫若曾稱贊他“經營銀櫃”,中國會計界稱他為中國商業會計的奠基人。同年夏,楊在美國哲學家杜威和英國哲學家羅素的陪同下,代表中國學院和北京大學赴長沙講學。他自己給長沙的聽眾講了三個話題:“社會與社會主義”、“同輩組織的問題”、“介紹羅素——與羅素徹夜長談”。當時,毛澤東是新民學會的負責人,也是《大公報》的特約記者。他專門把楊的講話錄了下來,以“楊端、六講”的署名發表在長沙《大公報》6月1920日、6月65438+10月31日第十版上。1926楊任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在此期間,他以中國對外貿易為研究重點,與侯厚培壹起,以1864至1928的海關庫存為基礎,編制了65年來中國貿易的統計數據,圖表40余幅,成為中國第壹部國際貿易數據集。
1930後,已被國立武漢大學錄用。曾任文學院院長、教務長、教授、經濟系主任、經濟系主任。1938年,武漢大學從武昌遷至四川樂山,楊任出任校長。曾任國民政府政治委員、軍委審計局局長,當選為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
新中國成立後,任武漢大學教授、中南軍政委員會財經委員會委員。1956參加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1966年9月30日,去世,沒有任何牽掛,沒有留下骨灰,享年81。
楊發表了65,438+060多篇關於中國金融、貨幣和稅收改革的文章,主要內容包括中國貨幣改革、關稅問題介紹、金融防腐方法等。在武大期間,教過貨幣銀行學、會計學、企業管理等課程,包括貨幣銀行學、工商組織與管理、現代會計學等。武漢解放後,他開始研究清朝的貨幣金融史。20世紀50年代末完成的《清代貨幣金融史》初稿,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好評,香港廣角鏡出版社於1977再版。晚年,他編纂了《中國近百年金融史》。
楊端柳出生於1885,18年6月,正好是當年端午節的第二天,母親給他起了個外號叫“端柳”。等他老了,為了懷念母愛,就以此為名。出生於長沙縣東鄉,祖籍蘇州。他的爺爺和父親在1900年相繼去世,家裏沒有永久財產。他考入著名儒生皮主持的好化學堂,次年轉入完全免費的師範學校(後稱中魯師範),在舊學和新學兩方面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03小學教師畢業,在長沙、瀏陽農村任教,恰逢兩湖公費留學名額,但農村消息閉塞,錯過考試日期。看他壹心想學習,親戚朋友資助他1906自費去日本。他首先去弘文學院學習現代中學課程和外語。1908年考入東京正規英語學校,後轉入東京第壹學院和岡山第六學院。這時,他和同學皮宗石(1887 -1954,30年代末國立湖南大學首任校長)入團。辛亥革命爆發,他和同盟會留日學生趕回上海,成立“海軍陸戰隊”,任秘書長。清帝退位不久,軍隊解散,他回家救母親。
辛亥革命後,先後出現了以同盟會成員為骨幹的蜜蜂軍政府、陳軍政府,以及立憲主義者譚的新政府。從日本回來的留學生,尤其是有同盟會會員的,這個時候有很多當官的機會。比他早兩年回國的堂弟余萬山也參加了譚政府的工作,任外務部第二次部長。另壹方面,此時法政各派風起雲湧。除了公立、官方和貴族的法律和政治學校之外,還有壹些私立的法律、政治和經濟學校。楊端柳既沒有當官,也沒有在這些政法學校教書,而是選擇了報酬微薄的新聞業,在壹家名為《長沙時報》的報社當作家。
1912年春末,他在日本的同學、同盟會成員宋出任北京政府農林總長。為了在民間開展反袁活動,宋委托壹批留日學生辦了壹份反袁報紙,即《中華民國日報》。曾毅和皮宗石、周毓生、李建農等人參加了報社工作,楊端擔任了六任經理。報社裏,楊端六最負責。漢口的夏天非常熱。楊端六整天在小房子裏幹活,經常忘記休息。當時位於漢口法租界的《民國日報》,既是反袁言論的基地,也是秘密聯絡機關。袁世凱派人刺殺宋後,《民國日報》不遺余力地攻擊袁世凱。袁世凱親信通過湖北當局賄賂漢口法國巡檢司,逮捕曾、楊、皮、周、李,要求引渡。準備引渡後,他們“從事軍法”。因為這些被捕的人都懂國際公法,而法國又是標榜自由、民主、維護國際法的國家,法國駐漢口領事出面幹預,抵制了袁政府的要求,連夜將他們送上了壹艘開往上海的英國船。楊端六、周玉生、皮宗石等人在上海得到黃興的幫助,從湖南獲得壹筆公費,於1913年初到達英國。楊端柳進入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學習貨幣和銀行學。
楊端從六月壹日起去了七年,主要在倫敦,也去了德國和法國找老師和朋友。那些年恰逢第壹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的中國留學生和當地人壹樣,過著非常貧困的生活。1918戰後不久召開的巴黎和會,因為在中國問題上偏袒日本人,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憤慨。這是五四運動的最近原因。來自中國的留學生也很憤怒。當時身在英國的楊端,與正在法國攻讀博士學位的王士傑、周毓生、皮宗石漂洋過海,來到巴黎郊外的凡爾賽,向出席和會的中國代表顧維鈞請願。
楊端六到英國的時候,已經28歲了。在當時的中國,這個年齡的男人還沒有結婚,這是壹個奇跡。他到達英國後遇到了袁。袁比他小10歲。她在蘇格蘭愛丁堡大學學習英國文學。她的父親袁家普(沒有。薛安,醴陵人)是湖南名人,金融專家,楊端六在家裏很受他賞識。他和袁是在國外認識的。雖然他們學習不同的專業,但他們有相似的興趣。他們通過談戀愛訂婚,回國後結婚。結婚時,楊端柳36歲,袁26歲,是上壹代文人晚婚的典範。
女兒楊靜媛是英語翻譯。
楊端柳1920從英國回來。當他還在英國時,商務印書館經營的《東方雜誌》聘請他為作家。回國後從事商業工作,並擔任吳淞中華學院經濟學和會計學教授。今年夏天,他回到長沙,帶著母親和壹個從湖南水田女子師範學校畢業並留在母校任教的小妹妹楊潤玉,定居在閘北秋江路李斯達。他這次回來,不是為了見家人,而是代表中國學院和北京大學陪伴美國哲學家約翰。杜威和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來中國演講。他們於10月25日到達長沙,1921。楊端柳擔任羅素在長沙第壹次演講的翻譯,題目是德國布爾什維主義和世界政治。楊端六自己給長沙的聽眾講了三個專題:社會與社會主義、貿易組織與介紹羅素——與羅素徹夜長談。因為他的滿妹潤玉是新民學會的會員,而這個學會的領導人毛澤東當時也是長沙《大公報》的特約記者,所以認識了他。毛澤東還錄制了段柳波的壹段講話,並以“楊端六講,毛澤東”的署名發表在長沙《大公報》6月1920+10月31日。雖然楊端柳在壹段時間內對中國的* * *產黨不甚了解,但在全國解放後,他愛黨、擁護社會主義的政治態度與他從20世紀20年代起就與毛澤東相識有關。
65438-0926年,楊端六被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推薦為這個新成立的研究院的經濟研究所所長。當時只有地質、歷史、經濟三個研究所,另外兩個所長是李四光(中谷)和傅斯年。楊端六是在他的同學楊杏佛的推薦下加入國民黨的,他是該研究所的主任兼秘書。他在中央研究院工作的時間不長。因為李四光受命籌備武漢大學的擴建,他和李壹起離開了中央研究院。在中研院期間,他以中國對外貿易為研究重點,與侯厚培壹起,以1864至1928的海關庫存為基礎,撰寫了《中國65年來的貿易統計》壹書,圖表40余張,成為中國第壹部國際貿易數據集,至今仍被重視。
65438-0930,新武漢大學(李四光任擴建主席的武漢大學)籌備工作基本就緒。作為這所大學的組織者之壹,楊端六家搬到了武昌,住在武昌曇華林街。1932年,珞珈山(後被聞壹多先生改名珞珈山)的校舍初步建成,他們搬進了山前地區的宿舍。抗戰前,他們在這裏住了八年。楊端六歷任教授兼經濟系主任、法律與商學院院長、教務長。他總是上課,教“貨幣銀行學”。他的《貨幣與銀行學》壹書自1930在《商業》上發表以來,壹直作為教材使用,此後每年都有修訂,並多次作為《商業》的“大學系列”再版。在20世紀40年代,大多數大學經濟系都把它作為教科書。
錢昌照向蔣介石建議成立壹個國防設計委員會,並聘請反對派中的壹些知名人士擔任委員,以鞏固國防,抵禦外侮。後來這個委員會沒有成立,而是用錢把胡適、錢端升、楊端六等23人介紹給蔣介石,分批給蔣介石講課,楊端六從此認識了蔣介石。後來蔣介石在他的軍委裏設了審計局,通過王世傑的關系,請他當局長。他對此感到非常沮喪。局長壹職應該由軍人擔任,他拒絕了,因為他不是軍人。為了裝點門面,蔣介石堅持要他出山。他還提出不離開學校,不離開講臺,不離開軍裝,只利用假期去南京兼職。出乎意料的是,這些條件仍然沒有推開蔣的請求,除了獲得所有人的同意,並授予上將軍銜。從1934到1937,楊端六每年暑假都在南京工作兩三個月。去南京的時候還是穿長袍馬褂,從來不穿軍裝。1938年,因為國民政府遷都重慶,這個閑置的衙門“審計局”被撤銷。
抗日戰爭爆發後,楊端六夫婦和同事們積極參加愛國捐款,袁署名文章表達了他們破壞家園的熱情,表達了他們的困難。1937年冬,武漢大學從武昌遷至四川樂山。楊端六親臨地址,主持搬家。樂山是壹個沒有軍事設施的小鎮,但日軍沒有放過。在壹次狂轟濫炸中,楊端六家被炸,貨幣不斷貶值。但是這個理財高手根本不在乎自己的財富,不做生意也不囤積生活資料,工資還是存銀行。因此,他的生活非常拮據。
解放後,楊端六的兒子考上了武大。雖然是院長,但他從來沒有問過自己的子女、侄子、侄女關於學校入學考試的事情。1944年6月,經濟系學生慶祝他的60歲生日。當時物質條件非常艱苦。學生們不知從哪裏找來壹些彩紙,做了壹個生日人物,下面有生日的人的簽名,並邀請他坐在茶會的中間,合影留念。在武大,這樣尊師重教的盛會並不多見。1948年冬,楊端六接受同學陳建秀的再三邀請,到桂林講學。楊端六是帶著他的研究課題《中國貨幣史》去的,因為太平天國最早起義是在廣西,太平天國錢幣在其他地方很少,但桂林有很多。他們壹家住在桂林南郊將軍橋的壹個教授宿舍裏。他們倆都沒上課。在同學的要求下,楊端六做了幾次“中國貨幣史”的演講。解放後,他們家搬回了珞珈山,楊端六還是經濟學教授。那時候他已經60多歲了,壹直腰痛。他壹去上課,就摔倒了。後來學校照顧他,在家做研究。
楊端六真心為自己接受思想改造;為了國家,他努力寫書。50年代末完成《清代貨幣史稿》,後由三聯書店出版。50年代初,大叔被任命為中南軍政委員會財政委員。1956加入“國民革命”組織。1957年,楊端六、袁被錯劃為“右派”。楊端六知道妻子解放後努力改造思想,絕不是反黨反社會主義分子,精神受到了刺激。60年代“文革”伊始,他的家庭再次受到打擊,他唯壹的兒子楊洪元教授被迫與他分居。他遠在北京的女兒楊靜媛被送到五七幹校,自己照顧自己。此時,他病重,壹個人住在醫院裏。1966年9月30日,81歲的楊端六去世,無人照顧。
在中國舊社會,商業記賬是流水賬,這種方式只能簡單的表示資金的收付。隨著業務的日益復雜,我們不得不尋求改革。1917年,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的壹名留學生在中國出版的《太平洋雜誌》上發表了壹篇論文——商業與會計,首次向中國商界介紹了商業活動所必需的現代會計原則和現代會計方法。這篇論文的作者是後來成為中國著名經濟學家的楊端六教授。
1921年9月,商務印書館改組,王出任商務編譯所所長。他覺得商業財務制度必須改變,於是與申通現代會計專家楊端六簽約,全面改革商業財務工作,開始了改革。很快,立竿見影,既滿足了商家,也刷新了國內的舊商業界。後來,楊端六正式成為該業務的會計科長。被稱為商界的“金櫃”。中國的商業會計稱他為中國商業會計的創始人。
貨幣主義與銀行業研究
19世紀中葉以來,由於鴉片等工業品的進口,壹方面大量白銀外流,另壹方面鷹洋等外國錢幣也在市場上流通,中國壹直受到貨幣問題的困擾。20世紀初,首先從日本引進了壹些現代貨幣知識,然後進行了貨幣改革,使理論研究更有針對性。20世紀20年代末,國民黨政府從壟斷金融入手,為應對世界經濟危機引發的又壹次白銀外流,廢除金銀本位,發行不可兌換法幣。30年代末到40年代的戰時物價波動甚至爆發,都讓經濟學家關註到貨幣問題的討論,這也是楊端六遇到的時代熱點之壹。
楊端柳在1917翻譯了魏士林的《支那貨幣論》。同年,只有李等人聯合翻譯了日本貨幣理論,其他譯本直到20世紀20年代才問世。1923,1年6月,他發表了《論貨幣》,介紹了貨幣的起源、種類和作用,批判了當時有人主張廢除貨幣的論調。雖然這是壹本小冊子,但它是中國人寫的最早的關於貨幣的書。直到1930葉作舟《貨幣新論》等壹大批著作才會陸續問世。1923,1年6月,他出版了《銀行精要》小冊子,分為幾章:緒論、銀行的種類、商業銀行的業務、銀行的合作與壟斷。關於銀行業,之前已經出版了七八本著作,不算是龍頭著作,但他的《信托公司概論》(第壹版1922 1)是最早的針對信托公司這類金融機構的入門著作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