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專著《黃帝內經》記載「真人」的境界,《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篇第壹》:「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壹,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道家學派的《莊子》壹書中亦有真人的描述 ,如《大宗師》:「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天下》稱:「關尹、老子古之博大真人。」
道教祖師多稱為真人。道教尊莊子為“南華真人”,列子為“沖虛真人”。知名的仙人鍾離權稱「正陽真人」、呂洞賓稱「純陽真人」、劉海蟾稱「廣陽真人」,其餘全真道祖師王重陽、馬丹陽、丘長春、張伯端等均尊為“真人”。正壹道張天師,在明代改敕“正壹嗣教大真人”。
佛教的《無量壽經》中也有真人的說法。
秦始皇亦自稱“真人”。《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盧生說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藥仙者常弗遇,類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時為微行以辟惡鬼,惡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則害於神。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贇,陵雲氣,與天地久長。今上治天下,未能恬俊。原上所居宮毋令人知,然後不死之藥殆可得也。”於是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謂‘真人’,不稱‘朕’。”
在日本,天武天皇定八色姓,把真人定為第壹等授予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