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出了什麽問題呢?起因是遠在秦漢時期遷來河西走廊壹代的東胡人,傳到西晉時出了壹位梟雄,人稱禿發樹機能,此人勇猛狡詐,在邊境不斷制造是非,劫掠邊地百姓,擾亂社會安定。當時晉武帝已經提前做了預防,在古時雍涼壹帶建置秦州,並派遣大將胡烈鎮守。此時禿發樹機能擁兵掠境,自然胡烈派兵征討。怎奈這個樹機能奸詐多端,采用誘兵之計伏擊胡烈,導致西晉部隊全軍覆沒,胡烈也沙場殉國。此事報道朝廷,舉國震驚,晉武帝趕緊調兵遣將,再次征討樹機能。怎奈朝廷群臣相互傾軋,無人去真正關心戰事,所以壹拖再拖,令樹機能氣焰更加囂張,燒殺劫掠邊境壹帶十室九空。
後來涼州刺史牽弘被樹機能所殺,徹底激怒了晉武帝,在壹次朝會上,晉武帝說到河西戰事,欲尋求良將為國分憂,此時司馬督(當時軍官的職稱,官居六品)馬隆挺身而出,毛遂自薦前去平亂,晉武帝深以為然,當場拍板馬隆為討虜將軍兼武威太守,並且詢問馬隆需要什麽條件,馬隆說給我自主選兵的權利,兵不要多三四千人足矣。武帝當場應允,於是馬隆在練兵場召集人馬,單選臂力大能開弓弩者,半日就選了三千五百人,馬隆認為這些人足矣破敵,於是去兵器庫選擇應手的兵器,但是守護兵器庫的官員只給馬隆壹些普通兵器,馬隆當時表示反對,此事鬧到朝廷上,武帝下旨,打開兵器庫任由馬隆篩選,並且給這些部隊預支三年工資,我們說馬隆遇到這樣的明主是他日後成功的前提條件,正所謂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啊。在用馬隆去河西平亂這件事上,當時有的大臣就表達了不同意見,認為馬隆資質太輕,不能委以重任,但晉武帝力排眾議慧眼識珠,堅決任用馬隆,而且放開使用,絕不掣肘牽制,所以說在這件事上,晉武帝不愧為壹代明主無可挑剔。
話說馬隆率領三千五百名兵士,晝夜兼程趕往河西平亂,樹機能那也不是省油的燈,早已得到消息,已經開始排兵布陣磨刀霍霍了。馬隆針對河西壹代地形以及樹機能他們的作戰特點早就爛熟於心,提前已經做好了預案。到了河西壹帶後,開始和樹機能部隊接觸,樹機能采取前面堵截,側面襲擾的戰術,企圖打亂晉兵的部署,進而達到全殲的目的。不料想馬隆有王牌在手不慌不忙,很輕松的就打亂了樹機能的陣角。原來馬隆研究了壹種戰車,在開闊地帶作戰就把戰車圍成壹圈,形成壹座堡壘,兵士在裏面開弓放箭射殺敵人,這壹招頗有效果,令樹機能不敢圍攻。於是樹機能選擇地勢狹窄的路段打伏擊,誰成想馬隆更有絕招,他提前做了壹些木房子,在遇到地形狹窄路段,就把木房子放在戰車上作為屋頂,壹次排開向前攻擊,因為有了木頂做遮擋,所以樹機能的部隊雖然居高臨下強弓硬弩,但是起不到任何殺傷力,反而被晉兵不斷射殺,這壹路上行進千裏,樹機能就損失了幾千人。這壹下把樹機能鎮住了,這都是啥戰法,無法理解更無法戰勝,只能繼續向西逃跑,真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啊。
當時通訊設施落後,馬隆率領部隊壹路西進,也顧不得向朝廷匯報了,直到占領武威才向朝廷報捷。由於馬隆出兵日久,又沒個音信,大家都覺得兇多吉少,晉武帝更是焦急,正愁沒有消息,捷報傳來,晉武帝大喜,總算自己慧眼識珠沒有用錯人,這也讓很多當時持反對意見得大臣羞愧難當。不管如何他們去面對這個消息,但畢竟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晉武帝下旨給前線的將士們加官進爵,雖然還是有大臣柬阻,但晉武帝完全沒有理會,這也是晉武帝的開明之處。
後來馬隆帶領部隊乘勝追擊,壹路西下終於斬殺了樹機能,徹底解決了困擾河西多年的難題,為西晉王朝恢復對於西域的控制功不可沒。晉武帝在馬隆成功平亂後,派遣他去青海西寧壹帶去做地方長官,並長期駐守在那裏十幾年,周圍的少數民族政權攝於馬隆的威名,都不敢輕舉妄動,所以西部邊境在馬隆駐守時期基本安定,老百姓也跟著過了壹段太平日子。後來雖有短暫離開西寧,不過後來重新官復原職,直到病死在任上,可謂鞠躬盡瘁,為西部邊境的太平奉獻了壹生,是值得我們永遠懷念的壹代名將。
馬隆的人生軌跡是圓滿的,原因是有壹位慧眼識珠的晉武帝來提拔任用,所以歷朝歷代都莫不如此,君明臣賢百姓安,君昏臣奸百姓亂。所以凡是成大功立大業者,都是上下壹心團結協作的結果,沒有哪個孤家寡人或者精兵強將能夠獨自成就壹番偉業的。在馬隆抵禦外部侵擾這件事上,我們看到了君臣團結協作的典範,值得我們深刻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