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面對比自己翻書還快、讀書還多的學生,比自己信息技術還熟練、接收信息還豐富的學生,還有那些周遊世界的學生,有個性興趣特長的學生,有自主學習需求的學生,有超強學習能力的學生……我們無法預料到學生會提出什麽問題,自己應當怎樣應對?有人說,在“互聯網+”時代,教師以自我需求為導向、自主發展為主要方式、自覺發展為動力源泉的“自專業”時代已經來臨。這也意味著,教師專業發展的個性化時代來臨了。這些信息都預示著作為壹名教師,必須首先成為壹個讀書人,成為壹個喜歡閱讀經典名著,博覽群書的人。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是骨感的,壹陣讀書論壇後,熱情激昂的參與者能不能長期堅持下去。會因此形成閱讀的興趣與習慣,是否學會讀書,達致深度學習閱讀的境界,就很難說得到保證了。往往會出現以下現象,要麽參與者越來越少;要麽無疾而終,不了了之了;要麽說讀了幾本書感覺沒有多少用處啊。當然,這些教師還是令人敬佩的,起碼他們還有讀書的欲望,有參加讀書活動的行動。而更多的是,不少教師根本就不想閱讀,讀不進去壹本書;也不會讀書,有時是出於應付學校的規定而已。
教師作為心智比較成熟的獨立個體,是自我教育者。教師的教育夢想和情懷,教師的那份童心以及對教書育人的執著與堅守,這種源自內在的力量,是教師發展的根本動力,是任何外力都無法取代的。因此,自主成長,自覺閱讀,這才是教師生命的底色、常態,是教師職業生命能夠永葆活力和青春的動力源泉。其實,作為教師自己,或是推動讀書活動的領導者,可能都忽略了關於讀書方面的幾個關鍵性問題,甚至可以說是讀書或推動讀書感覺有難度的內生性根源問題。
首先沒有明確自己未來想成為什麽樣的人。不少教師在讀書時,不會選擇適合自己的書來讀,因此時間久了就感覺讀書也沒對自己的成長與發展起多少作用。這裏面最重要的原因是對自己未來的成長目標不夠清晰,對自己未來發展的可能性沒有明確的定位。因此,最好要有自己的生命成長規劃,根據這個職業規劃定制自己的書單,有層次地,有選擇地,由易到難地開展閱讀。比如,妳想三年內成為壹名骨幹教師,那就應該圍繞這個目標來閱讀,並預設好讀什麽書,讀多少本,怎麽讀,讀後怎麽轉化知識等行為。
在閱讀***同體活動中,要重點關註以下兩層目標:壹是獲知他人的見解和思想;二是檢驗自己的觀點和邏輯。作為成長夥伴,不能滿足於教師這壹個體制內的身份,還要有另壹身份,即基於民間的身份,***同謀劃做壹些事情,從而為改善自己的生存,為改善教育、教師生活做更多的事情。如此,這個讀書群才會有吸引力和生命力。
二是不會進行深度閱讀。不少老師的閱讀只停留在淺層次階段,如聽書、自己讀書、自己讀書+摘抄金句,因此教師感覺不到讀書的作用,所讀書中的思想與方法也很難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便覺得閱讀無用,甚至變成了壹種負擔。閱讀應該向深度閱讀出發,比如讀完了壹本書可以寫壹篇閱讀心得,並在自己的工作中進行實踐操練、學以致用,讓所學知識有機會獲得轉化。除去這些方法外,深度閱讀後不僅僅要踐行操練,還要輸出,願意與他人分享,而分享的東西應該屬於創造性知識了,也就是說,把新知識鏈接到原有的知識結構中,通過閱讀牽出自己的觀點,用文字寫下來與大家分享,逼迫自己原來的知識結構對新知識做出反應,閱讀的成果也就誕生了。
三是缺乏產品意識。什麽是產品?案例、課例、論文、隨筆、論著等都是。但是多數老師在這方面普遍存在意識和能力缺失狀態。比如,課上得很好,教學質量也很高,但是如果讓他說出背後的原因與依據,便說不出來,讓他用文字對自己的經驗或主張進行梳理、總結、提煉、提升,就更困難了。
教師要教書,要讀書,更要寫作,哪怕讀者只有自己壹個人。教師的寫作興趣與能力也是普遍存在的壹種教師成長過程中的短板。教師應該養成寫作的習慣,寫作是壹種最好的反思行動。反思教學有利於教師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有利於教師開展教學研究,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有利於教師拓展知識層面、推動教育教學創新,發現適合自己行動的最佳方案。如果把寫作當成了自己的日常生活方式,它就會成為助推自己成長、改進教育教學策略的有力工具。
有了產品後幹什麽呢?要主動創造機會尋找轉化、認可與回報的平臺。比如,要有發表意識,或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上,或向壹些報紙雜誌投稿,或在自己的讀書團隊進行分享等,這都是發表自己產品成果的平臺。要把產品轉化成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方案,形成自己的話語體系,然後在實踐中進行驗證,指導行動,凝聚影響力,追求高品位的專業發展,做好自己的事業,協助自己完成人生成長與發展的可能性。
作為壹個閱讀***同體,要把這些生成性、創造性、實用性的新穎且獨到的方案收集起來,放在自己團隊的智庫裏,壹起做壹些教育教學方面的研究課題,待成果成熟,形成產品,以方便他人學習和借鑒。當自己的勞動成果在實踐中有效果,被他人認可且學習推廣時,有了壹定的影響力,自然會享受到真正的讀書樂趣,原來讀書還有這麽大的意義和價值。
教師是讀書人,都明白讀書的重要性。但是為什麽成不了每壹位教師的最愛,原因是復雜的。但是我認為,如果大家都有實現自己人生成長可能性的願望,規劃好自己未來想成為什麽樣的人;懂得深度閱讀的重要性以及技巧;有成果和產品意識,會管理自己的知識,並願意分享與發表自己的成果和產品,就會享受到讀書後的勞動回報的樂趣,體驗到自己的勞動創造還能帶給他人好處的愉悅,閱讀這壹行為自然就會慢慢構成自己生命的壹種自覺,與自己的職業生命成長化為壹體,閱讀這件事就能成為所有老師的最愛,那些推動起來的閱讀***同體也壹定會能長期堅持延續下去,並能逐步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