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我看完題目的詳細內容後,我認為詳細內容與題幹不完全相符,剝開表層,內容實際是討論理性選擇還是感性選擇的問題。
從內容中,可以得出結論,內容中的女主(提問者因為寫了表明自己不是女主)實則不相信心動可以培養。很多觀念信則有,不信則無,既然該女主不相信心動可以培養這點,即使再怎麽去用理論和事實認證也很難說服人拋棄這個觀點,“心動”這個詞看起來就是那麽的唯心。
但心動其實是可以被深入剖析的:
舉個例子,女的喜歡彭於晏,男的喜歡劉亦菲,心動是人之常情,無動於衷才反常。換而言之,如果能完美整容成上述樣子,那麽讓人初見即心動的概率無疑大大提高。只是整容這個方式直接指向我剛回答問題中的第二項條件,壹方是不是願意作出改變。以普遍理性而言這個改變的代價是很高的。
而很多人另外心動的點通過壹系列具象性行為達到的,包括但不限於:得體的談吐,細心的照顧,優秀的衣品等等,以上點其實塑造的成本還低於相貌,如果在中世紀,貴族的禮儀需要壹代代的傳承屬於極少數人才能夠觸及的稀缺資源和領域。然而在現代,線下報禮儀班,網上沖浪能解決90%這方面的知識學習,而且比古代更為全面更為系統化,無疑使得原本高昂的個人魅力塑造的成本和難度都大大降低。
然而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單純的利他屬性勢必不可能長久存在。最簡單的例子,博士為什麽賺得多,因為學得多。註冊會計師,司法考試為什麽難考,因為行業門檻準入高,收入和社會地位都有壹定保障。同樣可以推導得出,如果壹個人談吐得體,待人細致,衣品優秀那麽他在以上這些方面都必定投入了大量的成本(時間、精力、金錢),這樣的人基本上就以下幾種可能性:第壹,家庭條件非常優越,成長環境就保證了他的這些素質;第二,試錯經驗非常豐富,在不斷失敗中成長起來;第三,特別關註以上方面,將人生中的其他時間都投入到了其中的鉆研。進壹步推導即可得知,這三種人都可能成為海王或者海後,然而第二,第三種人在是海王或海後的同時,往往還兼職騙子(騙財騙色),畢竟投入總要獲得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