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英國在上海鋪設了14.5公裏長的吳淞鐵路,成為中國第壹條火車營運鐵路。
第壹次見到火車的中國人對這壹新興事物充滿恐懼。盡管如此,受“師夷長技以治夷”思想影響的“洋務派”清政府官員還是被迫接受了修建鐵路,於1881年建造了第壹條清政府主張興建的官辦鐵路:唐胥鐵路。
擴展資料:
火車運行原理
火車的轉向架卡在軌道上沿著軌道行駛,轉彎時轉向架轉動,讓火車沿著軌道繼續行駛。 轉彎時外軌高於內軌。
最初的列車是由繩索或馬匹拉動的。到了十九世紀,多數的列車都改由蒸汽機車牽引。1940年代以後蒸汽機車漸由較清潔及需要較少勞力的柴油機車取代,後來又出現電力機車和動車組。
電氣化鐵路的最初投資很大,但按每裏計算則是運作成本最低的。因此只有高流量的線路才適合電氣化。電氣化列車可能使用高架電纜或第三軌取電。
以動力的單位千瓦(KW)除以能夠牽引的重量公噸(Ton)來計算動力機車頭的效能稱為牽引能力比,蒸汽機車效能最低,其次是柴油機車(電力傳動比液力傳動效益高),電力機車或是電聯車相對而言就經濟的多。因為不需消耗額外的動能來牽引產生動力的引擎。
牽引動能比由小排到大依序為:(客運飛機、摩托車、壹般家庭的汽車、公路上跑的卡車、農用牽引機、全掛拖車、)蒸氣機車、柴油液力傳動機車、柴油電力傳動機車、電力機車、柴油動車組、高鐵動車組、電力動車組(客輪、漁船、油輪)。
若考慮單位燃料或是單位動力的成本來營運軌道車輛,是以小編組來做區間運轉有最佳能量使用經濟效益,也就是4車壹編組。每站都停的通勤電聯車最具效益。
百度百科-火車-中國鐵路發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