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發明家分別是張衡、畢升、蔡倫、杜詩。
1、張衡
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陽郡西鄂縣(今河南省南陽市石橋鎮)人。東漢時期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蜀郡太守張堪的孫子。
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壹,後人譽為“木聖”。
2、畢升
畢升(972年-1051年),生於淮南路蘄州蘄水縣(今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為北宋發明家,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
畢升初為杭州書肆刻工,專事手工印刷,在印刷實踐中,畢升認真總結了前人的經驗,於北宋仁宗慶歷年間(1041-1048)發明活字印刷術,其法未及推行即卒。
3、蔡倫
蔡倫(61年-121年),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倫因有功於太後而升為中常侍,蔡倫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改進了造紙術,終於制成了“蔡侯紙”。
4、杜詩
杜詩(?—38年),字君公,河南汲縣(今河南省衛輝市)人,東漢官員,水利學家、發明家。光武帝時,為侍禦史。
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陽太守時,創造水排(水力鼓風機),以水力傳動機械,使皮制的鼓風囊連續開合,將空氣送入冶鐵爐,鑄造農具,用力少而見效多。他還主持修治陂池,廣開田池,使郡內富庶起來,有“杜母”之稱。
擴展資料
蔡倫改進造紙術的過程:
改進造紙術時的蔡倫主管監督制造宮中用的各種器物。他挑選出樹皮、破麻布、舊漁網等,讓工匠們把它們切碎剪斷,放在壹個大水池中浸泡。過了壹段時間後,其中的雜物爛掉了,而纖維不易腐爛,就保留了下來。
他再讓工匠們把浸泡過的原料撈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攪拌,直到它們成為漿狀物,然後再用竹篾把這粘乎乎的東西挑起來,等幹燥後揭下來就變成了紙。蔡倫帶著工匠們反復試驗,試制出既輕薄柔韌,又取材容易、來源廣泛、價格低廉的紙。
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向漢和帝獻紙,蔡倫將造紙的方法寫成奏折,連同紙張呈獻皇帝,得到皇帝的贊賞,便詔令天下朝廷內外使用並推廣,朝廷各官署、全國各地都視作奇跡。
九年後,蔡倫被封為“龍亭侯”,食邑300戶。由於在全國各地逐步推行的新造紙方法是蔡倫發明的,人們便把這種紙都稱為“蔡侯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