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之前,東風區壹帶通稱“蒙古力”屬於樺川縣富田區。據考證,此名於民國三年(1914年)形成,當時,這個地方住有蒙古族和赫哲族,他們以漁獵為主。由於地界糾葛,爭執不斷,樺川縣政府將此地劃歸蒙古人,俗稱“蒙古力”。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佳木斯鎮改為建制,歸偽滿洲國三江省直轄。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佳木斯實行新的行政區,東風區為水鄉區所轄。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佳木斯解放。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2月25日,佳木斯市政府成立。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市政府加強基層政權建設,實行區街(鄉)制。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東風區屬第3區。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以後1955年6月將政府改為區公所,東風區屬第3區公所。
1956年城區3個區公所撤消,建立德祥、永泰、佳西、西林、保衛、曉雲、永安和佳東8個街道辦事處。東風區劃歸佳東街道辦事處。
1958年1月15日佳木斯市政府進行市區區劃調整,撤消各街道辦事處,重新設置長安、佳西、和平3個市轄區和郊區。東風區劃歸和平區。
1958年秋,區建制撤消,城區成立人民公社。11月12日成立了東風區人民公社,東風區劃歸東風人民公社。1959年12月,東風人民公社改稱為佳東人民公社。
1968年4月28日,佳木斯市革委會決定將市區和平、佳東人民公社合並成立東風區。9月10日,合江地區革委會決定撤消東風區,劃為東風人民公社。
1969年9月18日,合江地區革委會決定將佳木斯市區原來的8個人民公社合並為東風、前進、向陽、永紅4個人民公社。
1972年10月28日,佳木斯市東風區公社革命委員會改稱為佳木斯市東風區革命委員會,按縣級建制。
1980年9月11日,東風區革命委員會改稱佳木斯市東風區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