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七月十四日是中國傳統的鬼節,還被稱為中元節。在這壹天,壹些地方會進行殺鴨祭祀,希望保佑平安。同時在農歷七月十四日,大家壹般都很少會在夜裏出門,因為這壹天的夜晚被認為是鬼門大開的日子。
有些地方會把七月十三、七月十四、七月十五三天都定為節日,甚至還有著,“十三只雞、十四只鴨、十五斤豬肉”的說法。在七月十四日這天,還有著許多的禁忌,比如說不能在晚上曬衣服、不能撿路邊的錢、不能輕易回頭等。
雖然這些說法都沒有科學依據,但是大家會把它當作壹些傳統習俗和文化傳承去看待,不會輕易打破或者消除這種說法。壹些地方也會把中元節當作重要的節日去看待,那麽關於這個節日又有著怎樣的由來呢?
中元節的由來
“中元”壹詞起源於北魏,是道教的壹種說法。傳說道教諸神中有著“三官大帝”,分別是天官、地官以及水官,他們三個是天帝派到人間的代表,為天帝檢校人間的功勞和罪行,從而判定賞罰。“天官上元賜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的稱謂也由此而來。
中元節的誕生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和相關的時節祭祀。七月壹般被認為是吉祥月,而七月半則是民間初秋酬謝大地,慶祝豐收的日子。在農作物成熟的時候,民間會按照慣例進行祭祖,向自己的祖先上報收成。
許多人可能困惑中元節明明是七月十五,為何說七月十四也是中元節呢?其實這裏面還有壹個典故:據說在宋代的時候,由於北方的戰亂,使得壹批漢人南逃。但是在逃跑的過程中遇到壹個難題,就是如何把自己的先輩帶走。根據傳統,只有在中元或者清明、重陽等節日,祖先的靈魂才能夠聚到壹起。
而此時距離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還有壹天,但是卻沒有時間等到那壹天了。所以他們只好決定提前壹天,在農歷七月十四日過中元節。所以在以後這種習俗也就流傳了下來,有的地方在農歷七月十四過中元節,而有的地方則在農歷七月十五過中元節。
現在,每個地方對待中元節的做法也都不壹樣,根據當地風俗的不同,有的地方會很鄭重地去過這個節日,而有的地方則不怎麽重視。比如說在貴州,壹般情況下七月半是要過14天的,在農歷七月十四這天更是十分熱鬧。但是在湖南、安徽等地對於這個節日的重視程度就會比較淡化。
結束語
農歷七月十四日是中國傳統的鬼節,也被叫作中元節。關於這個節日有著許多的典故和傳說,可以說是文化悠久,與此同時中元節自身的存在也是壹種文化傳承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