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健康百科 - 諸葛亮舌戰群儒

諸葛亮舌戰群儒

舌戰群儒出自明代羅貫中所著章回小說《三國演義》第43回:“諸葛亮舌戰群儒,魯子敬力排眾議。”故事講述諸葛亮為聯盟孫權抵抗曹操的過程中遭到東吳諸謀士的責難,最後都被諸葛亮壹壹反駁,啞口無言。下面是我帶來的諸葛亮舌戰群儒,希望對妳有幫助。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壹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被追謚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壹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諸葛亮舌戰群儒的故事

故事版本壹:

東漢末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較有實力的軍閥大都被他消滅了,惟獨劉備和孫權還有發展壯大的可能,曹操自知壹下子吞並這兩股勢力還比較難。於是,曹操就派人拿著他的書信去東吳,想和孫權聯手消滅劉備。 孫權手下的謀士大都主張降曹自保,只有魯肅主張聯劉抗曹。但魯肅自知難以說服孫權和東吳的文臣,特意請諸葛亮來當說客。 魯肅引諸葛亮見了東吳的壹群謀士,這些人並非泛泛之輩,個個都是有學問的人。東吳第壹大謀士張昭首先發難,說:聽說劉備到妳家裏三趟,才把妳請出山,以為有了妳就如同魚得了水,想奪取荊襄九郡做根據地。但荊襄已被曹操得到,妳還有什麽主意呢? 諸葛亮心裏想,如果不先難倒張昭,就沒辦法說服孫權聯劉抗曹了。諸葛亮說:劉備取荊襄這塊地盤,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奪取同宗的基業,才被曹操撿了便宜。現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圖大計,等閑之輩哪懂得這個。國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實學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論道,碰上事兒,卻拿不出壹個辦法來,只能為天下人恥笑。壹番話,說得張昭啞口無言。

之後,壹個謀士問:曹操屯兵百萬,將列千員,妳說不怕,吹牛吧妳。諸葛亮答:劉備退守夏口,是等待時機,而東吳兵精糧足,還有長江天險可守,卻都勸孫權降曹,丟人吧妳。東吳的謀士壹個接壹個地向諸葛亮發難,先後有七人之多,都被諸葛亮反駁得有口難辯。

諸葛亮舌戰群儒,其實是諸葛亮說服孫權抗擊曹操的壹個序曲。當時在東吳的陣營中,對於曹操的百萬雄兵壓境,文臣武將有兩派主張,即投降派和主戰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張昭、顧雍、虞翻、步騭、薛綜等,要說服吳侯孫權,不說服這些整天在孫權耳邊散布曹操威脅論、散布曹兵不可戰勝論,並吵嚷著要投降的壹班文臣謀士是不行的。但要說服這些滿腹經綸的人物,也決非是壹件易事!且看諸葛亮是怎樣壹步步取得論辯的勝利的!

第壹個回合:昭曰:昭乃江東微末之士,久聞先生高臥隆中,自比管;樂。此語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第二個回合:昭曰:近聞劉豫州三顧先生於草廬之中,幸得先生,以為如魚得水,思欲席卷荊襄。今壹旦以屬曹操,未審是何主見?

第三個回合: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違也。先生自比管、樂,管仲相桓公,霸諸侯,壹國天下;管仲、樂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見怪!

故事版本二:

《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魯子敬力排眾議,來說諸葛亮舌戰群儒的故事:赤壁之戰的前奏,曹操集團的百萬雄師資金雄厚,欲與孫權會獵江東.獵的是劉備,實意在江東。劉備是典型的創業家,剛剛得到諸葛亮,有了很好的團隊,本應大有壹番作為的。但是他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搞得無容身之地,連老婆都賠上了。要不是劉表的兒子劉琦收留他,還能暫時經營,否則恐怕早就宣布破產了。如今又被曹操集團窮追猛打,剛剛創業的小企業芨芨可危。

曹操集團則破袁紹,收劉琮,據荊州,得襄陽,其勢正旺,孰不可擋。

東吳是壹家典型的家族企業,歷經三代已具較大規模,孫權是壹個守業型企業家。如今東吳被曹操壹個收購合並的財技高手要敵意收購。孫氏父子兄弟公司的手頭資本有限沒有很大的談判空間。 而劉備唯壹的出路就是和孫權合作對抗曹操的兼並。諸葛亮說:曹操勢大,急難抵敵,不如往投東吳孫權,以為應援。使南北相持,吾等於中取利,有何不可?但是因為孫氏集團的員工們各懷私心,大敵當前個個自顧,完全沒有把孫權的利益當作壹回事。所以諸葛亮與魯肅壹道與孫權談判。

在孔明見孫權之前,魯肅已經對孫權分析了形勢,明確告訴孫權,如果妳的公司被曹操吞並了的話,妳以後就得給曹操打工,頂多是壹個高級的.打工仔而已,無甚作為。而妳現在怎麽說也是老板壹個,有自己的生意。而壹般管理人員就算到了曹操那裏也能有壹份像現在壹樣的工作,生活素質並沒有改變。所以他們才對抗曹十分不積極。肅曰:將軍降操,欲安所歸乎?位不過封侯,車不過壹乘,騎不過壹匹,從不過數人,豈得南面稱孤哉!這壹番話深深打動了孫權。

為了增加勝算,孫權也知道要和劉備合作。為了增加自己的談判籌碼,下諸葛亮的馬威,孫權特地安排了孫氏集團的壹班談判人員和諸葛亮展開了壹番交鋒。諸葛亮舌戰群儒由此拉開帷幕。壹開始,張昭、顧雍等壹班文武二十余人,峨冠博帶,整衣端坐.在談判的勢上盡占上風。張昭有意難為諸葛亮,盡挖諸葛亮的痛腳,把諸葛亮數落得壹文不值。張昭是孫權的頭號顧問,如果不駁倒他,諸葛亮此番難達目的。

但見孔明聽罷,啞然而笑曰:鵬飛萬裏,其誌豈群鳥能識哉?劉皇叔的萬裏誌向焉是妳張昭能明白了的?蓋國家大計,社稷安危,是有主謀。非比誇辯之徒,虛譽欺人: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壹能。誠為天下笑耳!這壹篇言語,說得張昭並無壹言回答。頓時把整個談判的勢反轉過來。然後諸葛亮逐壹從劉備的資本(軍備)上、把虞翻說的不能對從有求於孫權而來的用意,把步騭說得默然無語從君臣大義上把薛綜說的滿面羞慚,不能對答從劉備個人的出身方面把陸績說得語塞從個人的學術宗派方面把嚴峻說得低頭喪氣而不能對從學問上把程德樞說得不能對. 眾談判對手見孔明對答如流,盡皆失色.諸葛亮壹步壹步的把勢發揮得淋漓盡致,最終舌戰群儒,大獲全勝。後激得孫權誓不降曹,與劉備合作,在赤壁大敗曹操。

關於諸葛亮的歷史評價:

陳壽: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 之內,鹹畏 而愛之,刑政雖峻 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 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袁準:行法嚴而國人悅服,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賓,行不寇,芻蕘者不獵,如在國中。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亮死至今數十年,國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諸葛亮有焉。

司馬徽: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臥龍、鳳雛。

劉備: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孫權:丞相受遺輔政,國富刑清,雖伊尹格於皇天,周公光於四表,無以遠過。諸葛丞相德威遠著,翼戴本國,典戎在外,信感陰陽,誠動天地,重復結盟,廣誠約誓,使東西士民鹹***聞知。

孟獲: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

賈詡:諸葛亮善治國。

劉曄: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

楊洪:西土鹹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用也。

馬良:尊兄應期贊世,配業光國,魄兆遠矣。夫變用雅慮,審貴垂明,於以簡才,宜適其時。若乃和光悅遠,邁德天壤,使時閉於聽,世服於道,齊高妙之音,正鄭、衛之聲,並利於事,無相奪倫,此乃管弦之至,牙、曠之調也。

張裔:公賞不遺遠,罰不阿近,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此賢愚之所以僉忘其身者也。

司馬懿:真乃天下奇才也!亮慮多決少。亮誌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楊戲:忠武英高,獻策江濱,攀吳連蜀,權我世真。受遺阿衡,整武齊文,敷陳德教,理物移風,賢愚競心,僉忘其身。誕靜邦內,四裔以綏,屢臨敵庭,實耀其威,研精大國,恨於未夷。

習隆、向充:況亮德範遐邇,勛蓋季世。

劉禪:惟君體資文武,明睿篤誠,受遺托孤,匡輔朕躬,繼絕興微,誌存靖亂;爰整六師,無歲不征,神武赫然,威鎮八荒,將建殊功於季漢,參伊、周之巨勛。如何不吊,事臨垂克,遘疾隕喪!朕用傷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紀行命謚,所以光昭將來,刊載不朽。今使使持節左中郎將杜瓊,贈君丞相武鄉侯印綬,謚君為忠武侯。魂而有靈,嘉茲寵榮。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司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

常璩:治國以禮民無怨聲,不濫用私刑,沒尚有余泣。

王通:若諸葛亮不死,則禮樂大興。

王勃:於是諸葛適在軍中,向令帷幄有謀,軍容宿練,包左車之際,運田單之奇,曹懸兵數千,夜行三百。軸重不相繼,聲援不相聞,可不壹戰而禽也?坐以十萬之眾,而無壹矢之備,何異驅犬羊之群,餌豺虎之口?故知應變將略,非武侯所長,斯言近矣。

杜牧

孫樵:武侯死殆五百載,迄今梁漢之民,歌道遺烈,廟而祭者如在,其愛於民如此而久也。

尚馳:至令官書廟食,成不刊之典,壹山之內,每有風行草動,狀帶威神,若歲大旱,邦人禱之,能為雲為雨,是謂存與沒人皆福利,生死古今壹也。死而不朽,反貴於生。

呂溫:大勛未集,天奪其魄。至誠無忘,炳在日月,烈氣不散。長為雷雨。

何去非:孔明有立功之誌,而無成功之量;有合眾之仁,而元用眾之智。故嘗數動其眾而亟於立功。功每不就,而眾已疲。此孔明失於所以用蜀也。

蘇軾:密如神鬼,疾如風雷。進不可當,退不可追。晝不可攻,夜不可襲。多不可敵,少不可欺。前後應會,左右指揮。移五行之性,變四時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臥龍也!

洪邁:諸葛孔明千載人,其用兵行師,皆本於仁義節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

陳亮:孔明之治蜀,王者之治也。孔明,伊周之徒也。

陳元靚:德圖王,臥龍徐起。北伐南征,渭濱瀘水。周旋兩朝,勤勞壹紀。星墮中軍,英雄巳矣 .

康熙帝:諸葛亮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人臣者,惟諸葛亮能如此耳。

?帝:諸葛孔明為三代以下第壹流人物,約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公故無我,忠故無私,無我無私,然後誌氣清明而經綸中理。

曾國藩:公以丞相而兼元帥,凡宮中府中以及營中之事,無不兼綜,舉郭、費、董三人治宮中之事,舉向寵治營中之事,殆皆指留守成都者言之。其府中之事,則公所自治,百司庶政,皆公在軍中親為裁決焉。

王維新:兩漢以來無雙士、三代而後第壹人。

孫中山: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夠成立很好的政府,並且能夠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吳魏鼎足而三。

錢穆:有壹諸葛,已可使三國照耀後世,壹如兩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