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描述:
古代文人雅士飲酒的趣談或者文人墨客的趣事也行
xiexie 加分~!!
解析:
曹雪芹佩刀質酒
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秋末,雪芹從山村來到了北京城,他是來訪敦敏的,就住在槐園。 可能由於心中有事,雪芹在客中睡不好,絕早就起床。此時,淒風苦雨,寒氣逼人。雪芹衣裳單薄,肚裏又空,竟冷得瑟瑟發抖。嗜酒如命的他,這時什麽 都不想要,只想喝壹斤熱酒。但時間尚早,主人未起,童仆尚眠,熱酒從哪裏來呢?正在徘徊苦悶之際,不料有個人披衣戴笠而至,壹看,竟是摯友敦誠!敦誠大概也是在這個天氣裏難以排遣,就淩晨冒雨來找哥哥敦敏的。不想在這裏會見了雪芹,兩人相見都驚喜不已。於是,不打攪主人,就手攜手地到附近壹家小酒店,沽酒對飲。雪芹幾杯落肚,精神煥發,於是就滔滔不絕,高談闊論起來。敦誠早知雪芹的脾性。他曾經說,他們"出必醉,醉則縱談",有時轟飲,竟至"叫囂之聲,鄰人為之失色"。 兩位喝酒行家,對小店的酒質已不再苛求,只是壹杯壹杯地喝個痛快。喝完了,兩人壹摸口袋,囊中空空。於是敦誠解下佩刀說:"這刀雖明似秋霜,可是把它變賣了,還買不了壹頭牛種田;拿它去臨陣殺敵,又沒有咱們的份兒,還不如將它作抵押,潤潤我們的嗓子。"
雪芹聽了,連說:"痛快!痛快!"於是乘著酒興,口占長歌壹首。可惜這首詩沒有流傳下來,現在看到的只有敦誠的和詩《佩刀質酒歌》(《四松堂集》)。曹雪芹在山村中,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他以賣畫為生,掙得的錢,除了維持壹家"食粥"以外,就去買酒喝。沒有錢時,就要像唐代的鄭廣文那樣,向人乞討酒錢。此外,他常到酒店裏賒賬。賒了酒回家,壹個人坐在地上喝個滿意,到了壹定期限,就賣畫,得些錢,再到酒店還債。據說,在臥佛寺東南海峪村的關聖廟前,有壹爿小酒店,雪芹時常到這裏款斟慢飲,論古談今。
雪芹只有壹個愛子,是前委所生,特別珍惜,不想得了痘疹死了。雪芹悲痛萬分,每天要到墳上瞻顧徘徊,傷心流淚,酒也喝得更兇了。
歐陽修是婦孺皆知的醉翁。他那篇著名的《醉翁亭記》,從頭到尾壹直“也”下去,貫穿壹股酒氣。無酒不成文,無酒不成了樂。天樂地樂,山樂水樂,皆因為有酒。“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醉翁亭記》)
蘇東坡是著名的文學家,也是著名的酒徒。“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們從他嗜酒如命和風度瀟灑的神態,可以尋到李白和白居易的影子。他的詩,他的詞,他的散文都有濃濃的酒味。正如李白的作品壹樣,假如抽去酒的成分,色香味都為之銳減。
東晉的陶淵明,他的詩中有酒,他的酒中有詩。他的詩篇,與分的飲酒生活,同樣有名氣,為後世歌之頌之。他雖然官運不亨通,只作過幾天彭澤令,便賦“歸去來兮”,但當官和飲酒的關系卻那麽密切:其時衙門有公田,可供釀酒。他下令悉種粳以為酒料,連吃飯的大事都忘記了。還是他夫人力爭,才分出壹半公田種稻。棄官就無祿,喝酒就成了大問題。然而回到四壁蕭然的家,最初使他感到欣喜的是“攜幼入室,有酒盈樽”。但以後的日子如何,可就不管了。
白居易是位大酒徒。他的壹生不僅以狂飲著稱,而且也以善釀出名。他為官時,分出相當壹部分精力去研究酒的釀造。酒的好壞,重要的因素之壹是看水質如何。但配方不同,亦可使“濁水”產生優質酒,白居易就是這樣。他上任壹年自慚毫無政績,卻為能釀出美酒而沾沾自喜。在釀的過程中,他不是發號施令,而是親自參加實踐。
西晉,“竹林七賢”中有位劉伶,縱酒放達,那才真是個酒狂哩。他經常喝醉以後赤身裸體躺在地上酣睡。有人進屋去勸他穿上衣褲上床睡,他卻說:“天地就是我的床,房間就是我的褲,妳怎麽鉆進我的褲子裏來啦!”他又曾坐鹿車出門,隨身帶著壹壺酒,命家人拿著鋤頭跟在後邊,說:“我醉死在哪裏,就在哪裏把我埋了。”妳說狂不狂?
文君當壚
漢朝的大才子司馬相如為景帝時武騎常侍,因不得誌,稱病辭職,回到家鄉四川臨邛。有壹次,他赴臨邛大富豪卓王孫家宴飲。卓王孫有位離婚女兒,名文後,又名文君。因久仰相如文采,遂從屏風外窺視相如,相如佯作不知,而當受邀撫琴時,便趁機彈了壹曲《鳳求凰》,以傳愛慕之情,因相如亦早聞文君芳名。相如、文君傾心相戀,當夜即攜手私奔。相如壹貧如洗,文君亦因卓王孫怒其敗壞門風而不分給她壹文錢。兩人只好變賣所有東西後回到臨邛開了家小酒鋪。每日,文君當壚賣酒,相如打雜。後來,卓王孫心疼女兒,又為他倆的真情所感動,就送了百萬銀錢和百名仆人給他們。司馬相如有財、有名後,又受皇帝寵幸,便宿娼納妾,竟不理會卓文君。文君因作《白頭吟》以訣別。“皚如山上雪,皎如雲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今日鬥酒會,明旦溝水頭。躞蹀禦溝上,溝水東西流。淒淒復淒淒,嫁娶不須啼;願得壹心人,白頭不相離。竹竿何裊裊,魚尾何。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天下的負心郎皆愧之。
畫家與酒
zh5000/ZHJD/jwh/zhjwh-0060
明代祝允明(1460壹1526年),字希哲,因右手六指,自號校山。嗜酒無拘束,玩世自放,下筆即天真縱逸,不可端倪。與書畫家唐寅、文征明、詩人徐模卿並稱“吳中四才子"。視允明狂草學懷素、黃庭堅。在臨書的功夫上,他的同代人沒有誰能和他較量。他是壹位全能的書家,能以多種面目創作,能寫小楷、篆隸、大草,也能寫古雅的行書和巨收長卷。祝允明被認為是天資卓越,腕與心應,神采飛動,情生筆端的大家。他的作品表現出極強烈的個性和意蘊。明代董其昌在其著作《容臺集》中說:“枝指山人書如綿裹鐵,如印印泥。”視希哲臨寫過《黃庭經》小楷,明·王釋登《處實堂集》說:“第令右軍復起,且當領之矣。"又說:“古今臨黃庭經者不下數十家,然皆泥於點畫形似,鈞環戈碟之間而已。枝山公獨能於集蕉繩度中而具豪縱奔逸意氣,如豐肌妃子著霓裳在翠盤中舞,而驚鴻遊龍,徊翔自若,信是書家絕技也。"評價之高,無以復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