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畏艦:拿騷級、赫爾戈蘭級、凱撒(又譯作“皇帝”)級、國王級
英國的:
無畏級戰列艦 (同級艦1艘) 第壹艘、無畏號戰列艦(HMS Dreadnought)(1906)、柏勒羅豐級戰列艦(Bellerophon class)(1907)(同級艦3艘)、柏勒羅豐號(HMS Bellerophon) 壯麗號(HMS Superb) 魯莽號(HMS Temeraire)
1、馬拉號戰列艦
“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衛國戰前改名為“馬拉”(Marat)號,編入波羅的海艦隊。1941年9月23日,在衛國戰爭其間“馬拉”號在咯瑯施達(Kronstadt)被德國空軍容克JU87轟炸機投下的2000磅特制炸彈命中,被炸成兩節截後沈沒。
1905年,自為世界上第壹流的俄國海軍在對馬海戰中慘敗。大部分主力艦難逃被擊沈或被日本海軍俘獲的命運,這使俄國降為第三流海軍國。為了挽救優勢,從1909年起,俄國開始大規模建造新式主力艦。第壹批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級戰列艦戰列艦於1914年全部完工,該級***建成4艘。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級戰列艦是由英國人指導設計,在總體布置上受意大利造船技術影響,盡管如此,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級戰列艦還是俄國自行建造的第壹批無畏艦。
2、 拿騷級戰列艦
1906年,英國海軍裝備了全重型火炮(“All-Big-Gun”)無畏號戰列艦的出現,打破了英德軍艦之間造艦競爭的微妙平衡,加劇了英德之間新壹輪的造艦競賽,德國對“無畏”號出現的回答就是建造了拿騷(Nassau)級戰列艦。同型艦4艘:拿騷號/Nassau、威斯特法侖號/Westfalen、萊茵蘭號/Rheinland、波森號/Posen。
拿騷級是德國海軍的第壹級無畏艦,於1907年開工建造。按前後和兩舷側的六角形配置6座主炮炮塔,裝備12門280毫米主炮,主炮口徑小於無畏號,射速較快。這種六邊形的炮塔布置使得在每側船舷方向只能保證8門主炮同時射擊。該級艦加寬了艦體,而舷側炮塔的重量導致軍艦在風浪中航行時橫搖幅度過大。為應付數千米內的炮戰,采用了較大口徑的副炮,是與英國海軍同期建造的戰列艦不同之處。在動力方面,由於德國海軍對大型蒸汽輪機的使用缺乏經驗,拿騷級依然采用往復式蒸汽機,使用燃煤鍋爐,最高航速19節,比無畏號少2節。到1915年,德國海軍才對拿騷級的鍋爐進行了改進改為使用油煤混燒。往復式蒸汽機使該級艦在以最高速度行駛時,機構連續往復運動導致艦體發生劇烈顫動,以至影響火炮的瞄準、射擊。該級艦秉承了德國戰艦節省噸位用於加強裝甲防護,抗損性能強的傳統,不太重視艦只的適航能力和續航性能。
第壹次世界大戰中的1916年,日德蘭海戰中4艘拿騷級戰列艦隸屬於公海艦隊第壹戰列艦隊第二分隊,在夜戰中均受輕傷。第壹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相對老舊的拿騷級戰列艦本不在協約國的引渡名單上,1919年6月21日,被引渡的德國主力艦隊在斯卡帕灣集體自沈後,拿騷級代替自沈的德國軍艦賠償給了協約國。
性能數據:
排水量:18,720噸(設計)/20,362噸(最大);尺寸(米 長/寬/吃水):146.1(全長)/26.8/8.76
動力:12臺鍋爐,三座往復式蒸汽機,22000馬力,3軸;速度20節,續航能力9400海裏/10節
武備:12門雙聯裝283毫米/45倍口徑主炮,12門單裝150毫米/45倍口徑副炮,16門單裝88毫米炮,
6座450毫米魚雷發射管
裝甲(英寸):主裝甲帶3.1-11.8,甲板1-4,水密艙隔板8,炮塔11-3.5,指揮塔11.8
艦員:1008人
3、毛奇級戰列巡洋艦是德國制造的壹種戰列巡洋艦。
毛奇級戰列巡洋艦於1908年底開工,在馮·德·坦恩號戰列巡洋艦設計基礎上加以改進,進壹步增強防護力和火力水平。艦體艏樓延長至艉部,艉部增加壹座主炮塔,呈背負式布局,采用50倍口徑283毫米主炮,威力接近英制12英寸口徑主炮且重量較輕,主炮在數量和威力方面,足以抵消與英國早期戰列巡洋艦主炮之間口徑的差異,可以對英國同類戰列巡洋艦脆弱的防禦裝甲造成致命的威脅。 同型艦兩艘:毛奇號、戈本號。
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916年在日德蘭海戰中,毛奇號隸屬希佩爾戰列巡洋艦分隊,在旗艦呂佐號遭到重創後曾擔當過希佩爾的旗艦,戰爭結束後被引渡到英國,在斯卡帕灣自沈。
戈本號是壹艘傳奇的戰艦,該艦1912年進入地中海,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面臨英國地中海艦隊的圍剿,戈本號逃入當時的中立國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當時英國政府擔心土耳其加入同盟國,將其在建的軍艦全部扣留。德國立即提出提供戈本號以獲取土耳其好感。1914年8月16日土耳其正式買下戈本號,11月2日編入軍籍,次日即加入戰鬥。這艘土耳其軍艦的艦員全部是德國人,戰爭結束時才移交給土耳其艦員。戰後幸運地免遭協約國引渡。1947年退役,1971年解體。
毛奇號以普魯士王國和德意誌帝國總參謀長赫爾穆特·卡爾·貝恩哈特·馮·毛奇(1800-1891)命名,人稱"老毛奇"。
4、戈本號以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中的普魯士王國將軍奧古斯特·卡爾·馮·戈本(1816-1880)命名。
性能數據
排水量:22979噸(設計)/25400噸(最大)
尺寸:長186.6米/寬29.4米/吃水9.19米
動力:24臺鍋爐,2臺蒸汽輪機,4軸;主機功率52,000馬力
航速:25.5節,續航力:4120海裏/14節
武備:10門283毫米/50倍口徑主炮(雙聯裝炮塔5座),12門單裝150毫米/45倍口徑副炮,12門88毫米/45倍口徑炮,4座500毫米魚雷發射管
裝甲(毫米):水線裝甲帶100-270,甲板25-65,水密艙隔板150,炮塔250-100,指揮塔350
艦員:平時1050人
5、凱撒級戰列艦是德國設計建造的壹種戰列艦
凱撒級是德國全新設計的新壹代戰列艦,於1909年開工建造。是德國海軍首次使用蒸汽輪機動力的戰列艦。艦體舯部兩座主炮塔呈兩舷階梯狀布局,主炮反向射界夾角高於同類布局的英國戰列艦,艉部兩座主炮塔采用背負式布置。凱撒級的防護設計繼承了德國戰列艦側重防禦的傳統,改進火力與動力系統設計節約的重量用於加強防護,防護性能較以往德國的戰列艦有較明顯的提高。曾嘗試安裝柴油機(最終放棄)。其中,腓特烈大帝號是特別追加建造,作為德國公海艦隊旗艦。同級艦:凱撒號(Kaiser)(德文意為皇帝)、腓特烈大帝號(Friedrich der Grosse)、凱瑟林號(Kaiserin)(德文意為皇後)、阿爾伯特國王號(Konig Albert)、路易特波爾德攝政王號(Prinzregent Luitpold)
第壹次世界大戰中,凱撒級戰列艦編入第三戰列艦分艦隊參加了日德蘭海戰,腓特烈大帝號作為公海艦隊司令雷哈德.舍爾的旗艦。戰爭結束以後,凱撒級被扣押在英國斯卡帕灣,全部在“彩虹行動”中自沈。
性能數據:
艦名: 凱撒(建造代號Ersatz Hildebrand) | 腓特烈大帝(建造代號Ersatz Heimdall) | 凱瑟林(建造代號Ersatz Hagen) | 阿爾伯特國王(建造代號Ersatz 膅ir)| 路易特波爾德攝政王(建造代號Ersatz Odin)
船廠: 皇家造船廠/威廉港 | 伏爾甘船廠/漢堡 | 霍瓦爾德船廠/基爾 | 碩效船廠/但澤 | 日耳曼尼亞船廠/基爾
沈沒:全部於1919年6月21日在英國的斯卡帕灣自沈
排水量:24,724噸(設計) / 27,000噸(最大)
尺寸(米): 長172.40(全長),寬29.00,吃水9.10
動力:16臺蘇爾壽鍋爐,3臺帕森斯/AEG-寇蒂斯蒸氣輪機,31000馬力,3軸,2舵並列配置
最大速度21節,續航能力7900海裏/12節;2400海裏/21節
相關資料來源:
1、介紹英軍、德軍戰艦/topic-2498403-1-1.html
2、介紹壹戰戰艦/viewnews-119688.html/3
3、介紹壹戰二戰戰艦/post2_7064962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