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再次迎來大漲。創下2018年11月以來新高,美原油的漲幅同樣超過9%,最高接近77美元/桶,逼近6年多來的高點。盡管如此,油價的上漲之路或許還並沒有結束。
國內成品油已經歷經20次調價窗口,其中14次上調,3次下調,3次擱淺。汽油總計上調了1700元/噸,折算為1.23元/升;柴油總計上調了1635元/噸。按照此漲幅計算,目前加滿壹箱50升汽油已經比年初要至少多花66.5元,油價已經刷下今年新高!
按照兼顧生產者、消費者利益,保持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原則,采取適當財稅政策保證成品油生產和供應,汽、柴油價格原則上不提或少提。而在40-130美元之間,則按照國際原油的變動價格來調整。
汽油的原材料是原油,而我們國家雖然也開采原油但還不太夠,每年需要從國外進口大量原油,故價格受到國際原油價格漲跌的影響。其實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在發展過程中均需要大量原油,而本國的生產量遠遠不足,有些國家甚至根本沒有原油,完全依賴進口。
全球最大的獨立石油交易商表示,OPEC+將在未來幾個月推動油價上漲。而另壹家機構也表示,未來布倫特原油的價格或再次漲到100美元/桶。目前華爾街的主流機構普遍認為,短期內原油的牛市行情將重現。
天然氣價格大漲,促使人們轉而用原油來代替天然氣作為燃料,這使得原油的需求量可能增加100萬—200萬桶/日。其次,就是由於北半球的天氣開始轉涼,對能源需求會增加,寒冷的冬季會使得原油的需求量增加50萬桶/日。
雖然我國也開采原油,但遠遠不夠供給,每年需要從國外進口大量原油,所以國內油價會跟著國際油價而變動。但同時,國內油價還設置了40美元壹桶的地板價格和130美元壹桶的天花板價格。
疫情期間和後疫情時代,全球開啟了貨幣放水模式(比如美國),僅在2020年就全球貨幣的流動性就增加了百萬億規模。這部分貨幣流動性進入能源材料市場,使得原油等能源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原油期貨和價格指數不斷突破新高。
對於原油的需求大幅下降,這也就是為何去年油價大跌,那個時候這些產油國們虧了不少(其實應該用少賺了不少來形容更加貼切,因為他們的生產成本非常低)。
從石油需求端來看,經濟復蘇和流動性推動了全球石油需求,但石油市場的供應壹直跟不上需求速度,帶來了石油消費需求的修復性增長,價格開始上漲。綜合所有原因,石油等全球原材料大漲背後根本原因是限產和供應鏈危機引發的供需失衡,而直接原因是全球通脹的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