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健康百科 - 十大最弱的恐龍是什麽?

十大最弱的恐龍是什麽?

壹、擅攀鳥龍

寧城樹息龍壹般指擅攀鳥龍

擅攀鳥龍(Scansoriopteryx,意為“攀爬的翼”)是壹屬手盜龍類恐龍,是壹種麻雀大小的動物,表現出樹棲的適應性(基於中國遼寧發現的僅有的單個幼年化石標本)。化石包括了不尋常的延長的的第三指,可能支撐著翼膜,也包括羽毛的印痕。

大多數研究者認為樹息龍(Epidendrosaurus)是擅攀鳥龍的異名;其中壹些研究者傾向於將擅攀鳥龍視為次異名,盡管它是有效發表的第壹個名稱。

2019年5月,來自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團隊,在遼寧省發現了屬於擅攀鳥龍類的長臂渾元龍化石標本。它的相關研究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2019年5月9日的《自然》(Nature)雜誌上。

二、胡氏耀龍

胡氏耀龍(Epidexipteryx hui)是生活在侏羅紀時期的恐龍,身體全長超過40厘米,屬於鳥翼類,代表了和鳥類關系最為接近的恐龍之壹。

迄今為止,胡氏耀龍保持著最早使用羽毛來炫耀顯擺的紀錄。

胡氏耀龍長有4枚長約20多厘米的帶狀尾羽,這4枚尾羽只有近段保存,約20多厘米,略等於它的骨骼體長(從頭到最後壹枚尾椎)。

這樣,胡氏耀龍全長(包括骨骼和尾羽)超過40多厘米。它的其他羽毛均未形成為類似鳥類飛羽的構造,雖然“胡氏耀龍”的前肢長於後肢,形成了類似原始鳥類的前肢,但由於沒有飛羽,“胡氏耀龍”並不具有飛行能力。

三、始中國羽龍

始中國羽龍(學名:Eosinopteryx)是壹屬已滅絕的獸腳類恐龍,來自晚侏羅世的中國。該屬包括了單個種:短羽始中國羽龍(Eosinopteryx brevipenna)。

已知的始中國羽龍是單個化石標本,代表了亞成體或成年個體幾乎完整的骨架。對於非鳥類恐龍,標本非常小,長約30厘米(12英寸)。

與大多數傷齒龍科不同,吻部非常短,比眼窩的直徑短。翅膀大小與相關的物種近鳥大小相同,初級飛羽比肱骨長。翼骨的不尋常布置會阻止任何拍打動作。

四、遼寧龍

遼寧龍(學名Liaoningosaurus)是下白堊紀壹屬不尋常的甲龍下目恐龍。

這組幼年骨骼呈天然狀態,約有34厘米長,是已知最小型的甲龍下目。遼寧龍與其他甲龍下目不同之處,是它的顎骨仍保有外孔洞。眶前孔仍可能存在。另壹個獨特的地方是它有腹部裝甲,甲板呈六角形及菱形,這是其他甲龍下目所沒有的。

徐星等人於2001年將遼寧龍分類在結節龍科中,但於2004年有研究將它臨時分類在甲龍下目的不明位置。

五、小馳龍

小馳龍(屬名:Parvicursor)意為“小型奔跑者”,是種迷妳阿瓦拉慈龍科恐龍,生存於晚白堊紀。

小馳龍擁有修長腿部,可快速奔跑。成年體從口鼻部到尾巴末端,全長只有39厘米,重量為162公克,是體型最小的非鳥類的恐龍之壹。

如同其他阿瓦拉慈龍科恐龍,小馳龍的前肢短而粗胖,手掌已退化成只有壹個大型指爪,可能用來挖開堅硬的白蟻冢或挖掘其他東西。這些指爪不太可能用來防衛,因為這些指爪太短,且無法做靈活的動作;小馳龍可能就如同屬名所顯示的,是個快速奔跑的動物。

六、赫氏近鳥龍

赫氏近鳥龍(Anchiornis huxleyi)又名近鳥,是種小型有羽毛恐龍,屬於手盜龍類的傷齒龍科。化石發現於中國遼寧省,生存年代屬於侏羅紀中期或晚期,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有羽毛獸腳亞目恐龍。

“赫氏近鳥龍”(Anchiornis huxleyi)是壹種帶羽毛的恐龍物種。該近龍鳥的化石發現於遼寧省建昌縣玲瓏塔地區的侏羅紀髫髻山組,距今約1.6億年。

新發現的赫氏近鳥龍化石在其骨架周圍清晰地分布著羽毛印痕,特別是在前、後肢和尾部都分布著奇特的飛羽,這種特征在滅絕物種中還尚無先例。這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帶毛恐龍化石,填補了恐龍向鳥類進化史上關鍵性的空白。

七、巖寺皖南龍

皖南龍是壹種小型腫頭的恐龍,具有壹個很大的眼前眶開孔,及完整的扁平頭頂。前頂骨部分很厚,在頭頂骨外表飾以小而密的骨質棘刺;在顱骨區域裝飾極為發達。這類腫頭的恐龍類曾經讓古生物學者困擾很久。

在白堊紀晚期恐龍動物群中最有趣的是壹種小型的腫頭龍類,標本總計發掘到部分的頭骨,完整的頷骨,部分頭骨後方殘骸。這些標本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在1967年安徽南部西山盆地挖掘到的。

八、馬紮爾龍

馬紮爾龍(屬名:Magyarosaurus)是種小型蜥腳下目恐龍,出現於上白堊紀的麥斯特裏希特階(Maastrichtian)。馬紮爾龍的化石發現於羅馬尼亞。

該恐龍的成年個體只有六米,為現今已知最小的蜥腳類恐龍之壹。

九、美頜龍

美頜龍(學名:Compsognathus)又稱細顎龍、細頸龍、新顎龍、秀顎龍,是壹屬小型的雙足肉食性獸腳亞目恐龍。它約有火雞的大小,生存於晚侏羅紀提通階早期的歐洲,約1億5000萬年前。

古生物學家已發現兩個保存良好的化石,壹個於1850年代在德國發現,另壹個是在將近壹個世紀後於法國發現。美頜龍是幾類確知其食性的恐龍之壹,在兩個標本的體內都有小型的蜥蜴化石。

在葡萄牙發現的牙齒有可能也屬於美頜龍。它的名字是來自古希臘文的“κομψο?”(意即美麗)及“γναθο?”(意即顎或頜)。

十、夫魯塔齒龍

Fruitadens是已知最小的鳥臀目恐龍,為雜食性,長約65至75厘米(26至30厘米),體重0.5至0.75公斤(1.1至1.7磅)。

它有相對較短的手臂和腿的遠段(腳和脛骨)。下頜骨有壹個擴大的犬齒狀牙齒,在上頜有壹個相應的間隙。上頜骨沒有壹顆大的牙齒。獨特的,壹個小的聚乙二醇狀的牙齒出現在犬齒狀的牙齒前面。與大多數其他的牙齒不同,牙齒在頜骨中出現了替換牙齒。後肢骨是中空的,就像小型獸腳類恐龍壹樣。

獨特的,壹個小的聚乙二醇狀的牙齒出現在犬齒狀的牙齒前面。與大多數其他的牙齒不同,牙齒在頜骨中出現了替換牙齒。後肢骨是中空的,就像小型獸腳類恐龍壹樣。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寧城樹息龍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胡氏耀龍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始中國羽龍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遼寧龍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小馳龍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赫氏近鳥龍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巖寺皖南龍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馬紮爾龍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美頜龍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夫魯塔齒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