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人是對先秦時期北方族群的統稱,後演變成西戎。戰國以後,西戎成為古代中原王朝對西方各少數民族的泛稱。應劭《風俗通義》說:“戎者,兇也。”在中國中心主義的天下觀中,西戎和東夷、北狄、南蠻合稱四夷,有時又稱鬼戎。古本《竹書紀年》載:“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詩經》中常有周朝與西戎戰爭的史詩,比如“赫赫南仲,薄伐西戎。”夏朝時稱西戎為昆侖、析支、渠搜等。《史記.匈奴列傳》記秦穆公時有西戎八國,即綿諸(今甘肅東部);緄戎(今甘肅東部);翟、镕之戎(今陜西北部);岐山、梁山(今陜西韓城與洛川之間);涇水、漆水以北有義渠(今甘肅寧縣西北);大荔(今陜西大荔東);烏氏(今甘肅平涼西北甘寧交界處);朐衍(今寧夏鹽池壹帶)。皆位於隴山(今寧夏六盤山)附近。又載“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國服於秦”。周平王二十壹年,秦文公擊敗西戎,“於是收周余民有之,地至岐,岐以東獻之周”。西羌是隸屬於西戎的別支,從事牧羊,《說文》稱:“羌,西戎牧羊人也。從人從羊,羊亦聲”;《風俗通義》也說:“羌,本西戎卑賤者也,主牧羊。故‘羌’從羊、人,因以為號。”西戎文化中陶器的主要特征是鏟足鬲,單耳罐與雙耳罐。《史記·秦本紀》中曾記載許多與西戎族相關的來往或交戰記錄,如:“申駱重婚,西戎皆服”;“不廢申侯之女子為駱適者,以和西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