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敢當,又稱泰山石敢當,中國舊時宅院外或街衢巷口建築的小石碑。因碑上刻石敢當字樣,故名之。作為民間驅邪、禳解方法之壹。此風俗始盛於唐前液代。
“石敢當”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西漢史遊的《急就章》:“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肆頃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中記載“今人家正門適當巷陌橋道之沖,則立壹小石將軍,或植壹小石碑,鐫其上曰石敢當,以厭禳之”。
石敢當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樣式,有淺浮雕的,有圓雕的,有的刻有八卦圖案;有的什麽裝飾也沒有,只刻有“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也有壹些石敢當會有“南無阿彌陀佛”的字樣。
石敢當的功效從最初的壓不祥,辟邪發展到驅風、防水,辟邪,止煞、消災等多種功效。宋代出土的唐大歷五年(770年)的石敢當上刻有“石敢當,鎮百鬼,壓災殃,官吏福,百姓康,風教盛,禮樂昌。”文字,可以看出當時石敢當的作用。
擴展資料:
現實意義
由泰山石敢當不難想到“重於泰山”、“穩如泰山”“安如泰山”和“泰山壓頂”這些成語的內涵,並由此增加幾分對泰山的敬意。泰山石敢當作為壹種中國民間習俗,所包含的“石敢當,鎮百鬼,厭災殃,官吏福,百姓康,風教盛,禮樂張”的“平安文化”;
反映了人們普遍渴求平安祥和的心理慧雹物認知,因此它可以廣泛傳播;現代人仍然有泰山石敢當信仰的民俗存在,說明廣大民眾從古至今渴求平安吉祥的美好願望是壹致的,因此可以說,泰山石敢當這種民俗事象體現了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具有表現中華民族文化創造力的傑出價值。
另外,泰山石敢當習俗為中國廣大地區和眾多民族所認同並遠及海外,其傳承從壹個側面反映了中華文明的歷史延續性。
因此,它具有見證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生命力的獨特價值。在國內外廣大地區的傳播中,出現了大量精美的石刻和造像,不但具有美學價值、藝術價值,同時也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還有那些在中國民間口頭傳承的神話故事和中國民間藝人創作的神話戲曲等,都充分表現了中國民間文化藝術的創造力。
泰山石敢當的“平安”文化內涵,與現實構建和諧社會有著許多相似之處,是壹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它源於泰山,遍布全國,傳播海外,具有世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