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健康百科 - 求印象中國之南京印象的解說詞

求印象中國之南京印象的解說詞

自駕車旅行,從北京出發,這壹次,目的地是南京。同樣是自古帝王州,壹北壹南,我從歷史天平上的壹端駛向另壹端。

春末夏初季節,南京的天空藍得疏朗,陽光脆薄,像玻璃糖紙會被輕風揉碎,也會被濕潤的空氣慢慢舔盡。掠過擋風玻璃的樹影,映照著這座城市新鮮潔凈的面孔,又透露出幾分森然的古意。

第二天早起外出。空氣濕潤怡人。這早晨是“深巷明朝賣杏花”裏的“明朝”。停好車,在東水關遺址碼頭附近,我尋到了“十裏秦淮”的起點。

始建於壹千多年前的東水關是秦淮河在南京城的入口,背倚六百年前的明城墻,又將秦淮河分為內外兩界。壹帶碧水蜿蜒而去,內秦淮猶如壹葉彎曲的眉梢,石頭城的無限風情就攢聚在這裏。

泊在岸邊的幾座畫舫聚攏壹處,鋪張著復古的優美。上船穩坐,舉目皆是青磚黛瓦、馬頭墻的岸上人家。俯首凝視波痕,道道水紋勾斷壹簾幽夢,又在粼粼碎影中極力拼湊起水月鏡花。

船在街市中穿行而過,總像是電影膠片的轆轆轉動,極盡流暢,又如默片般悄無聲息。人影在膠片裏盡自行動,船上人忘情看著景致,兩下不經意間打個照面,才猛然省悟,哪有什麽看與被看,水流脈脈,畫舫來去,都不過是秦淮人家窗前淡去的風景。

臨近夫子廟時,河道變得開闊了,岸上車馬行人也漸漸喧騰起來。那幽幽中閃爍的水色,沈沈的有古都的厚蘊。船從橋下過,我保持了仰望的姿態。壹大片仿明清的古建築隨之呈現眼前,南岸的大照壁上雙龍騰躍。不待畫舫移近那照壁,我便登了岸。人群熙熙攘攘,多是要過文德橋去。我跨上橋來,徑直走向對面的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墻角樹掛數著時光的痕跡,卻再也憶不起王謝堂前的昔日繁華。此時沒有殘陽,不見歸雀,古時的陽光落不到我身上。傍著草木亭臺行走,我穿梭於古今之間,遙想魏晉大族。

壹扇朱門,幾對花窗身後,掩映的是不同朝代的故事,幾步開外,李香君故居也深隱於巷陌之中。未見灼灼桃花,也來不及感慨美人義重,樓閣已清淡如洗,《桃花扇》唱響在別處。

安然在臨水的回廊坐下,要上壹壺茶。欲陰欲雨的天氣,黛瓦白墻更顯清肅。對著這河廳與水榭,讓人斷了其他向往,暗暗以為,守著壹抹金陵春痕,就這樣坐上壹生也是好的。李白獨酌月下時曾“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的飲茶也自有茶友,回廊上的蘭花,籠中不時出聲的鳥兒便是,還有誰比它們更清雅?

雨終於耐不過人的期待,零零落落下了幾滴。這已能讓人聯想起古代,秦淮河上雨絲風片,煙波畫船。眼前,船只往來,覆著復古的雞油黃的琉璃瓦。有人打傘從橋上走過,撐起的卻不是油紙傘。想拿出相機,最終坐著沒有動彈。這個時刻只屬於我自己,像朱自清走在籠罩月色的荷塘邊,有他寶貴的孤單作伴。有時候,倒希望身邊有個人,也能為我拍幾張最本真的照片。

釅釅的,這茶喝出了幾分醉意,起身拂壹拂衣袖,我重又登了船。繁華漸去,回到尋常市井,聽著河與船的耳語,夾岸盡現煙柳重重。

內秦淮河的最後壹個碼頭是中華門。

城門深重,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長很長。古老的明城墻歷歷斑駁,讓人忍不住要去觸摸。壹瞬間,會有輕輕拍上時光肩頭的幻覺,以為時光會在這裏回過身來,真的讓妳看到過往。可是,再晃壹晃腦袋趕走這種浪漫,才發現任壹個人的手掌放上去,都顯得太過稚嫩,經不起這滄海桑田。那城磚上凸起的文字,像是刺青後新生出的肌理。橫看豎看,幾百年前的城磚各就其位,各有標記,是否會讓現代流水線下無窮復制的磚石生出妒羨?

站在這城墻上,向東望去,又想起那“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的情境。“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裏堤。”臺城是南京城墻中保留最為完整的壹段,文人墨客登臨憑吊,感嘆世易時移。如今又是煙柳堆起簾幕無重數,我心中無嗔也無喜,只是隨心所欲。

在臺城上漫步,可以將玄武湖壹覽無余。與染盡胭脂水粉的秦淮河不同,湖水綠波盈盈,粼光細細,有著春回後的無限舒展。自先秦起,玄武湖見證了朝代興亡、歷史的光影。湖水不擡頭看城墻,是城墻低頭看湖水。這城的故事只有這水能收藏、能映出。

磚縫間的野草花已數不盡幾度榮枯,墻身投下的暗影從這頭移到那頭,也不知重復了多少回。這段城墻屹立了幾百年,似乎就專等著我來到這裏。何不跳舞?正該在這超時空的臺城上。別笑我癲狂,連我自己也不知是什麽舞步。就讓我在這大明的舞臺上縱情跳著現代的舞,與時間來壹次自由自在的暢快嬉戲。

夜色乍現時,重又回到秦淮河畔。

燈光次第亮了起來,燈影映於水中,目見迷離。“煙籠寒水月籠紗,夜泊秦淮近酒家。”霓虹與燈彩極易讓人聯想到舊時王謝的勾欄瓦肆。但船上是安靜的,夜晚的水聲仿佛聽得到波紋壹圈壹圈的蕩漾,岸上的笑語都像花瓣零落,隨風拂塵而去。夫子廟人頭攢動,流光溢彩。天下文樞的牌坊,江南貢院的大門,與周圍商鋪的燈光輝映著壹場亦古亦今的不夜天。

這壹帶的景致與夫子廟本身若即若離,遊客也是如此,更多的人是來這裏尋訪美味小食與紀念品,嘗嘗晚晴樓的幹絲,奇芳閣的包餃,再帶回幾顆精美的雨花石,便是壹夜良宵。夫子廟的夜色如壹柱沈香,散發著很傳統的中國味道,讓人在街市中觀望不盡,不知所往。

棄舟還車,回到路上,車裏傳來的音樂適合現在的心境。在這城市裏行走,在這夜色下奔馳,在這燈光中顛簸。我喜歡這種感覺。那是壹個人的身影,壹個人的經歷,壹個人的夢境——壹個人的秦淮春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