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千慮,必有壹失,聖人所不知”意思是:聰明的人考慮壹千次,也壹定會出現壹次錯誤。聖人所不了解的事物。
出自清代劉開的《問說》,選自《孟塗文集》。
節選原文:
智者千慮,必有壹失。聖人所不知,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聖人之所不能也。理無專在,而學無止境也,然則問可少耶?《周禮》,外朝以詢萬民,國之政事尚問及庶人,是故貴可以問賤,賢可以問不肖,而老可以問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譯文:
聰明的人考慮壹千次,也壹定會出現壹次錯誤。聖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普通的人不壹定也不了解;普通的人所能做的,聖人不壹定能做。真理不專門存在於某人,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那麽,“問”可以少得了嗎?《周禮》說,朝堂之外要詢問百姓對朝政的意見,國家的大事還問到平民。所以貴人可以問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問道德才能低的人,老人可以問年輕的人,只考慮道德學問方面的成就罷了。
擴展資料
問說,即為關於求學應當勤問的論說。本文的中心論點為“君子之學必好問”,敘述了“問”在學習的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所謂“學問”,就是“學”與“問”的結合,“學”與“問”相輔相成,缺壹不可。現被編入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級第壹學期語文課本教材。
本文是在勸說人們要虛心學習,要向各種人學習。著重從“問”的角度,強調“問”的重要性,主張“學必好問”。
作者簡介
劉開是清朝桐城派詩人,劉開出生數月喪父,母吳氏日耕夜織,盡心撫育。少時牧牛常依塾窗外,傍聽塾師講課,天長日久,習以為常,塾師頗為愛憐,留館就讀。劉開如饑似渴,遍讀詩文。
十四歲,以文章拜會姚鼐,姚鼐看後高興地說:“此子他日當以古文名家,望溪、海峰之墜緒賴以復振,吾鄉幸也。”遂收為弟子,授以詩文之法。劉開融會貫通,盡得師傳,與同鄉方東樹、上元管同、歙縣梅曾亮並稱“姚門四大弟子”。道光元年(1821),受聘赴亳州修誌,患暴疾而逝。
劉開生平以教書為業,授課之余,潛心散文創作與文論研究。劉開雖尊崇桐城家學,但不“拘於繩尺”,而能“取精汰粗,化腐為奇”,“集眾家之美”,“而得其天然”。
他的散文明白曉暢,動宕恣肆,才氣俊逸,其詩文多反映貧民疾苦,暴露官場黑暗,具有壹定的現實主義精神。
早年曾遊歷廣東、浙江、泰山、黃山等風景名勝,寫下了不少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詩篇。著有《劉孟塗詩文集》14卷、《駢文》2卷、《廣列女傳》20卷、《論語補註》3卷。
百度百科--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