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惟願心中的百花長盛
雖然影片只有短短十分鐘,但卻足夠有深度與震撼力,引發人的深思,這正如影片的名字——《十分鐘年華老去之百花深處》。影片在這十分鐘裏,講述了壹個關於搬家的故事而展開到老城存留、城市變遷、人世變化以及對傳統文化遺留等社會性問題,可謂是以小見大,別出心裁。? 影片是由搬家的場面開始的,首先讓我註意到的便是那座高高的、嶄新的城市商品房。接著壹個叫馮先生的人出場了,他的裝束似乎與周圍人都不同。黃色的帽子、紅上衣綠外套以及那條深紅的褲子,更是吸引了觀眾的註意力。他同人說話時帶有獨特的腔調,面帶絲絲微笑,壹開始真的很難想象出他就是別人眼中的“瘋”先生。到後來搬家公司頭兒的那句“給錢的活兒都幹”,態度冷漠,在與馮先生的對話中甚至不曾正眼好好看過他。是啊,在日新月異的社會裏,人人都在為了謀生,而不是享有真正的生活,缺乏溝通,壹切以金錢利益開頭,更是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壹路上,馮先生的眼神呆滯,壹如受了驚嚇的孩童壹樣,觀察著車外的壹切。面對這高樓林立、道路寬闊、車輛遍布的情形,他更是顯得尤為好奇與茫然無措。新與舊的矛盾在這壹刻便體現出來,這也讓我想起茅盾長篇小說《子夜》中吳老太爺進城時,面對日新月異的大上海灘所表現出的格格不入的樣子。接著,由馮先生的“帶路”,我們看到的是壹些斷垣殘壁,老胡同老四合院有些竟然也成為壹堆破磚破瓦,甚至更多的,早已夷為平地。後來他們來到壹顆大槐樹底下,馮先生高興地下了車,興高采烈的和“現代”北京人介紹著他的家,只言片語裏滿滿的是自豪感。明明那是塊廢棄了的荒地啊,搬家的人滿是困惑與不解。但為了金錢,還是裝模作樣地給馮先生“搬家”了。每搬壹處東西,馮先生都會高興地上去介紹,什麽金魚缸,前清的花瓶。花瓶打碎的時候,他不顧壹切刨土的情形,像是在尋求珍寶似得,這更讓我覺得心酸。而後,殘陽如血,染紅了西天。落日的余暉照射著荒地,馮先生咣咣鐺鐺搖著他的鈴鐺,興奮地喊著“搬新家嘍、搬新家嘍”,影片也落下了帷幕。而此時搬家工人的眼中,卻浮現著老北京胡同四合院的樣子,那個鈴鐺也正掛在大門口。如油墨畫壹般,壹幀壹幀上演著。而那些工人的眼中,盡是迷茫與困惑,是的,他們無法體會歷史老城的滄桑,對壹切的變遷更是壹無所知,所以,他們也只能默默在鋼筋混凝土所築的高樓裏慢慢蟄伏著。
? 傳統建築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性標誌之壹,有著古老悠久的歷史積澱。而北京,這座古老的城,由古至今,壹直是我們中華民族城市的象征。社會在飛速發展著,日新月異光怪陸離的大千世界總會慢慢淹沒先輩的遺存。那時候的時候多好啊,悠長的胡同裏,賣冰糖葫蘆賣糖人的小販,孩子們放學時嬉鬧聲還有那經久不衰的京劇時常響起。而現在,我們目睹的卻是壹派破壁與壹處處荒涼的土地。可是有誰知道呢,那壹塊塊被遺棄的土地上,也曾有過兒孫滿堂,鄰裏相親相愛的和諧場景,也曾回蕩著最質樸爽朗的笑聲。記得壹首歌叫《北京壹夜》,歌中唱到:不敢在午夜問路,怕走到了百花深處。是啊,歷史永遠如壹個謎,只是念舊的人更願意重新去追隨它。和土地家園長時間依存長時間的親昵形成了壹代代人安土重遷的思想,而這也成為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壹部分。而現代人,更應當傳承這種思想,留下有舊時風貌的家園,不僅是對歷史的壹種尊重,更是我們現代化建設所要重視的壹部分。
? 馮先生堅守著自己的家園,夕陽下他的身影漸行漸遠,而他那圓滑的北京腔卻壹直回蕩在我耳邊,經久不散。他是孤獨的,世人無法理解他,他是“瘋”先生。家園被摧毀,新舊交替,讓他如無根的浮萍壹樣,四處漂泊,無依無靠。他的願望是搬新家,他想回到以前的屋子中,享受著幾世同堂的歡愉。而現代人,崇尚新穎奇特的建築與文化,他們隨著時代生長,價值觀也壹點點不同,就連那小男孩,所追求的也是那高科技的電腦。我心歸處即吾鄉,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兒都是在流浪。馮先生的固守與現代化都市格格不入,他的痛苦,他的孤獨,估計只能在午夜的百花深處,慢慢吟唱罷了。
? 其實,隨著嶄新建築物被埋沒的,還是壹份精神。壹切精神性的遺存似乎早已風化,我們還在期待什麽呢?看著馮先生癡傻的身影,他似乎不是壹個人在上演這段戲,而是有無數老北京人的***鳴聲在喧雜的空氣裏回響。
? 這部影片對於目前的現代化建設來說,真的有很深的借鑒意義。影片開頭顯示的英文翻譯是“100 Flowers Hidden Deep”,是的,曾經有百朵花盛放在這樣,而現在,它們只是被隱藏在鋼筋混凝土底下而已。就如馮先生的那身服裝,各種顏色,也是百花的另壹種含義吧。這部電影我看了幾遍,每壹次它透露出的隱隱傷感總讓我心酸,無論是對歷史的滄桑變化,還是對馮先生本人。十分鐘年華老去,我想陳凱歌導演想傳遞出的也是壹份現代人最赤誠的心吧。同時也希望它能延續下去,我們依舊能見到那條住著老情人縫著繡花鞋的悠長胡同。城市的風將我的淚眼吹幹,夢中的我還是不顧壹切,帶著心中盛放的百花,走進了那個門前掛著風鈴的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