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健康百科 - 現在還有顏真卿的真跡麽

現在還有顏真卿的真跡麽

壹、顏真卿真跡有傳世。

顏真卿傳世真跡有《祭侄文稿》、 《自書告身》、《 劉中使帖》、《 湖州帖》四件墨跡。

二、傳世真跡簡介:

《祭侄文稿》——是其年屆五十,為堂兄之子季明在“安史之亂”中不屈犧牲而寫的祭文。書家將悲憤之情傾註於筆端,奄筆揮灑,寫就這篇行書傑作,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這卷墨跡為紙本,縱二十八點三厘米,橫七十石點五厘米,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自書告身》——是顏真卿七十二歲時書寫的楷書墨跡,全卷四十六行,三百八十六字。此時,其書法造詣已至人書俱老、爐火純青的境界。這件墨跡為紙本,縱三十厘米,橫二百二十點八厘米,現藏於日本國束京書道博物館。

《劉中使帖》——又稱《瀛州帖》,此帖是顏真卿六十十歲在湖州刺吏任上書寫的信劄。此帖筆法雄健,富於變化。其縱二十八點五厘米,橫四十三點壹厘米,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湖州帖》——為宋人仿本,其縱二十七點六厘米,橫五十點二厘米,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原帖是書家任湖州刺史期間書寫,言及湖州遭遇水災,百姓得到安撫壹事。

三、作者簡介:

顏真卿(709~785),祖籍瑯邪(今山東臨沂縣),五世祖顏之推時遷居京兆萬年縣(今西安市),字清臣。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年),考中進士,歷仕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任平原太守,世稱“顏平原”。

在字的用筆上,他采取了橫畫略細,豎畫、點、撇與捺略粗,粗筆中畫飽滿,出鋒處又強調鋒芒,使每個字都具有厚度,甚至給人以浮雕感。顯示出正直、質樸、倔強的風格。

在字的結構上,他將初唐的瘦長變為方形,方中見圓,正而不拘,左右對稱,端莊平穩,氣勢開張,表現出雍容大方,開闊雄壯的氣概。

在通篇章法上,他采取行與行,字與字之間排列比較緊密,全篇布局顯得氣韻生動、充實茂密,字裏行間洋溢著大氣磅礴,多力豐筋的大唐氣象。

他的行草書,遒勁郁勃,真情流露,結構沈著,點畫飛揚,是繼“二王”之後為行草開壹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