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胎位不正的原因
1、羊水不正常是最為常見的導致胎位不正的原因,羊水是準媽媽子宮內最為重要的物種,是胎兒在生長過程中自己分泌和吸收的液體,羊水過多或者過少都會對胎兒的發育不利。羊水過多容易導致胎兒在子宮內任意翻滾等,羊水過少則又滿足不了胎兒胎兒翻身,導致胎兒轉不回去正位。總得來說,羊水不正常就是最主要的導致胎位不正的原因之壹。
2、如果母體先天性異常,那麽導致胎位不正的原因可能就是母體子宮了。如:子宮隱藏或雙角子宮都會導致胎兒轉不到正位。還有就是經產婦生育過孩子後,造成的子宮松弛,這種情況下胎兒容易轉來轉去,也容易導致胎位不正情況的發生。
3、胎盤前置、骨盆狹窄、胎兒巨大等情況會使胎頭銜接受到阻礙,使胎頭發生擠壓,不能有好的位置,從而導致胎位不正。
4、多胞胎妊娠多是導致胎位不正的原因。胎兒在母體的位置本就多樣,特別是多胞胎的情況,2個以上的胎兒***用子宮內的羊水,大多情況下,羊水都滿足不了胎兒翻身,因而轉不回去原本的正位,就發生了胎位不正的現象。
5、由於臍帶太短,胎兒發育得不到足夠的營養,導致胎兒生長過慢,影響了活動範圍,使活動空間變大,引起了胎位不正的現象。
2、胎位不正該如何糾正
1、膝胸臥位糾正操
孕婦取俯臥姿勢,保持頭低臀高的姿勢,將頭轉向壹邊,雙手曲起平貼在胸部兩旁的地面,胸部緊貼地面,兩腿與地面垂直成九十度,雙膝分開與肩同寬,註意臀部要擡高。
註意事項:做糾正操前應解小便,松解褲帶。
堅持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鐘,5~7天為壹療程,壹周後進行檢查。
2、醫生為孕婦施行轉向
孕32周至34周時胎位仍然不正,可以考慮實行外轉胎位術,由醫生通過手推等動作倒轉胎兒。
3、艾灸治療
以針刺至陰穴,治療胎位不正,每日1次,每次l5~20分鐘,5次為壹療程,適用於婦科檢查診斷為臀位、橫位、斜位的孕婦,必須由專業人士進行。
4、產前檢查
孕婦應定期到醫院做孕檢,及時診斷出胎位不正,及時治療,可以先做好分娩方式選擇。提前住院待產可以預防分娩時胎位不正,以及避免因胎位不正造成的嚴重後果。醫生還可根據孕婦的具體情況決定最終的分娩方式。
溫馨提示:胎位不正最合適的糾正時間為孕30-32周之間。在妊娠7個月以前,胎位不正還可能轉正。如果妊娠8個月,胎位仍未轉正,就需要矯正胎位了。
3、胎位的形式
(1)頭位
頭先露頭位是指是胎兒在子宮內是頭居下方,臀在上的倒立位置,是相對正常的胎位。頭先露是指以枕骨為指示點,胎兒頭部銜接於骨盆的位置來確定胎位。壹般分為6個方位即枕左前(LOT),枕右前(ROA),枕左橫(LOT),枕右橫(R0T),枕左後(L0P),枕右後(R0P)。
(2)面先露
面先露同樣是胎兒頭部在子宮下方,臀在上的倒立姿勢。但是是以胎兒顏面部銜接骨盆,以頦骨與骨盆的銜接來確定胎位。壹般分為6個方位即左頦前(LMA),頦左橫(LMT),頦左後(LMP),頦右前(RMA),頦右橫(RMT),頦右後(RMP)。
(3)臀位
臀位是指胎兒在子宮內臀部超下,頭部在上,如同端坐的位置。壹般臀部先行進入骨盆,以骶骨為指示點,銜接於骨盆入口的各個方位來確定胎位。胎兒縱軸與母體縱軸相平行,以臀部先行進入骨盆入口的位置,稱為臀位,也稱”臀先露”。壹般也分6個方位,即骶左前(LSA),骶左橫(LST),骶左後(LSP),骶右前(RSA),骶右橫(RST),骶右後(RSP)。
(4)橫位
橫位是指是胎兒以橫躺著的姿勢在骨盆入口上,因此無法使胎頭入盆,壹般肩部先露,以肩胛骨為指示點來確定胎位。胎兒縱軸與母體縱軸相垂直,以肩部先露於骨盆入口的位置,稱為橫位,也稱“肩先露“。壹般分4個方位,即肩左前(LScA),肩左後
(LScP),肩右前(RScA),肩右後(RScP)。
(5)胎位不正
常見的胎位異常有:臀位、橫位、頭位異常。壹般只要按規定做產前檢查,都可以發現。發現胎位不正後不必驚慌,做好措施壹般可以調整過來。但如果接近生產時還是胎位不正(約5%),可尋求醫師協助。橫位胎兒必須剖宮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