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燕世家》記載,周武王滅商紂以後,封召公於北燕,燕,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燕國的都城在“薊”,稱上都,在今北京壹帶。到了戰國時代,北方的燕國強盛起來,爭霸中原,號稱七雄之壹。燕國為應付南方各國,在今河北易縣建立了壹軍事重鎮,稱為“下都”。
燕下都在今易縣城東南,界於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間。西倚太行山,南臨易水,東部迤連於河北平原,地勢險要,居高臨下,便於防守。
易水在今河北保定易縣。
? 壹、鼎盛
?(1)燕噲讓國
前323年,燕國參加了公孫衍發起的韓、魏、趙、燕、中山“五國相王”活動,燕國在此年稱王。兩年後,易王卒,兒子噲繼位。
燕王噲在他即位的第三年,即前318年,作出了壹個驚世駭俗的大事,將燕王的君位“禪讓”給相邦子之,並把三百石以上高官的璽印全部收回,交由子之任命。換言之,子之全面執掌了燕國軍政大權。此舉引起了太子平等舊貴族的不服,在前314年時起兵攻擊子之,失敗,死於亂軍之中。這場內亂,造成了人心的渙散和國力的嚴重削弱。齊國趁機伐燕,將軍匡章率軍在出兵50天內占領了燕都,燕國大敗幾乎被滅,燕王噲和子之被殺。同時中山國也趁機出兵攻占了燕國部分領土。在燕國軍民的奮力抵抗和趙、 韓、秦、楚等國的壓力下,齊國不得不退兵,趙國擁立在韓為人質的公子職,並以兵護送至燕國,是為燕昭王。
昭王“吊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又以樂毅為亞卿主持國政,經過二十八年勵精圖治,原本弱小的燕國成為壹時之強。前284年,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率傾國之兵聯合趙、楚、韓、魏五國伐齊,連下齊國70余城,殺死齊閔王。齊地只剩除莒(今山東日照市莒縣)和即墨二城。前278年,昭王死,燕惠王即位。齊國即墨守將田單施反間計,燕惠王中計以騎劫代替樂毅。前279年田單以火牛陣大敗燕軍,齊國趁勢復國。
(2)招賢納士
昭王即位後勵精圖治,決心興復燕國,報仇雪恥。采納郭隗的建議,招賢納士。拜郭隗為師,給以優厚待遇,“卑身厚幣以招賢者”,築黃金臺,“千金買骨”,結果各國士人“爭趨燕”。燕國很快的集中了壹大批各方面的人才。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個:蘇秦、樂毅、鄒衍。
昭王“吊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後期又以樂毅為亞卿主持國政,經過二十八年勵精圖治,原本弱小的燕國成為壹時之強。
(3)破齊
昭王及後派蘇秦出使齊國,首先說服齊宣王歸還前人趁燕國內亂攻下的十座城池,然後鼓動齊國攻打宋國,離間齊趙兩國的關系,並在趙武靈王、魏襄王、楚懷王、韓襄王這些大國王侯之間進行外交遊說。
前286年,齊國滅宋國,引起各國震動,各國頻繁相會,推動了反齊聯盟的建立。前284年,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率傾國之兵聯合秦、韓、趙、魏五國伐齊,獲得大勝,五年內連下齊國70余城,並殺死齊閔王,報了當年齊國入侵燕國之仇。此役後,齊國疆土只剰莒(今山東日照市莒縣)、即墨二都。
(4)覆滅
燕太子丹年輕時在秦國作人質。逃回燕國後太子丹並沒有致力振興燕國,而是尋找到壹位叫荊軻的刺客。前230年,秦國滅了韓國。前228年,秦國占領了趙國都城邯鄲,逼近燕國。前227年,太子丹送荊軻和他的13歲的助手秦舞陽到易水之畔(現河北易縣)。荊軻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壹去兮不復還。”之後荊軻刺秦王趙政未遂。這壹事件給了秦國壹個進攻燕國的借口。前226年,大將王翦率秦軍占領了燕國的大半。燕王退守遼東,殺太子丹以求和。前222年燕滅於秦。